泗陽楊樹

泗陽楊樹

泗陽楊樹指生長種植於我國泗陽縣的楊樹。泗陽在全國最早成功引種南方型楊樹,是中國林學會唯一命名的“中國楊樹之鄉”,這裡擁有成片林60多萬畝,活立木蓄積量800萬立方米,並建有全國第一座楊樹博物館,擁有全國平原地區之最的森林覆蓋率。

資料概述

外形描述

泗陽楊樹落葉大喬木,樹冠長卵形。樹皮灰褐色,淺裂。葉片三角形,基部心形,有2-4腺點,葉長略大於寬,葉深綠色,質較厚。葉柄扁平。

生長環境

生長快速,樹桿挺直。陽性樹種。喜溫暖環境和濕潤、肥沃、深厚的沙質土,對楊樹褐斑病和硫化物具有很強的抗性。

主要價值

樹幹聳立,枝條開展,葉大蔭濃,宜作防風林,用作綠蔭樹和行道樹非常多。也可在植物配置時與漫長樹混栽,能很快地形成綠化景觀,待慢長樹長大後再逐步砍伐。

分布範圍

“十五”以來,泗陽以建設“生態泗陽”、“綠色家園”為目標,持續開展“楊樹產業年”活動,年均新植楊樹1000萬株以上,楊樹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已形成了集良種選育繁殖-規模集約化造林-木材深加工和出口貿易-利潤返還用於林業擴大再生產為一體的現代產業化發展格局,實現了區域開發和生態建設良性互動。

品種培育

2014年,泗陽縣林業中心左其峰、嚴相進等科技人員在南林大專家悉心指導下,經過五年的反覆實驗和不懈努力,終於選育出“不飄絮”的雄性楊樹苗。培育出來的“不飄絮”的雄性楊樹苗主要有3804楊、3412楊、35楊等3個新品種,且於2013年已經通過國家林業局楊樹新品種審定。

種植規模

如今,泗陽縣成片楊樹林有60多萬畝,四旁植樹5000萬株,活立木蓄積量600萬立方米,年可採伐60萬立方米,106萬畝耕地均已實現農田林網化,森林覆蓋率達47.8%,為全國平原地區之最。 2003年8月,泗陽縣被中國林學會授予全國唯一的“中國意楊之鄉”稱號 。

發展歷史

1975年起,泗陽開始實施楊樹引種擴繁工程,植樹造林,綠化家園。經過數十年持之以恆努力,尤其是近年來,泗陽立足生態環境建設,重視發展楊樹產業,實施全民植樹造林工程,連年開展“楊樹產業年”活動,擴大造林規模,提高植樹總量。楊樹在泗陽經過40多年種植、推廣,身影遍布泗陽大地,已由當初單一防風固沙樹種發展成以木業為主的綜合性支柱產業,為百萬泗陽人民殷實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來,泗陽始終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強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線,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努力發展生態經濟,改善生態環境,培育生態文化,積極倡導低碳發展和低碳生活,打造“生態泗陽”,致力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初步實現了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

經濟發展

2014年3月12日,“泗陽楊樹”成功註冊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42年來,楊樹讓泗陽繁衍成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泗陽依託豐富楊樹資源發展起來的綠色板材產業,2011年率先突破百億元,2012年達140億元,2013年實現150億元。

42年來,泗陽為全國各地提供南方型楊樹優質種苗2億多株,直接經濟效益5億多元。全縣累計生產楊木3000萬立方米,直接經濟效益200多億元。全縣17萬戶農戶中現存楊樹價值萬元以上的達5.5萬戶,占32.3%。以楊樹為主原料加工木製品3000多萬立方米,直接經濟效益600多億元,加上發展林間經濟,全縣80%農戶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生態泗陽”已成為當今泗陽響亮的資源品牌、生態品牌、形象品牌、旅遊品牌。中國楊樹之鄉、生態建設模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最佳生態宜居縣、省級園林城市等榮譽接踵而至。

泗陽縣楊樹節

作為中國南方型楊樹的發源地,泗陽縣已擁有成片林60多萬畝,楊樹年生產量100萬立方米,境內楊樹覆蓋率達42%,居全國第一。中國楊樹節暨首屆中國楊樹產業博覽會於2005年9月19日至21日在泗陽縣舉行,此後每兩年舉辦一屆。中國泗陽楊樹節創造了五項“全國第一”:全國第一個楊樹節、全國第一個楊樹博覽園、全國第一個楊樹產業論壇、全國第一個平原森林文藝晚會、全國第一個林中自駕游生態觀光專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