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司法鑑定科學技術研究所

司法鑑定科學技術研究所執行國家科技部、法務部賦予的“研究司法鑑定科學技術;培養司法鑑定高端人才;承擔全國重大疑難案件的司法鑑定。

司法鑑定科學技術研究所執行國家科技部、法務部賦予的“研究司法鑑定科學技術;培養司法鑑定高端人才;承擔全國重大疑難案件的司法鑑定;履行司法鑑定行業技術指導;提供行業科技信息服務”等職能。現有職工16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占65%左右,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50%。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有11人。儀器裝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研究所設有法醫臨床學、法醫病理學、司法精神病學、法醫物證學、法醫毒物化學、微量物證學、檔案鑑定學、聲像鑑定學、痕跡鑑定學、電子數據鑑定、道路交通事故技術鑑定及司法鑑定制度與法規等專業。辦有《中國司法鑑定》和《法醫學雜誌》兩本學術刊物,《中國司法鑑定》雜誌創立了“中國司法鑑定論壇”。
科學研究是研究所的基礎工作。承擔有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法務部和上海市科委的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在系統毒物分析、毛髮中濫用藥物檢測、道路交通事故綜合鑑定、男性性功能鑑定、聽覺視覺功能鑑定、法醫晶片研製和個體識別、檔案鑑定、聲紋鑑定、司法鑑定管理制度與立法等方面的科學研究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某些領域的研究已達國際先進水平。2009年被確立為上海市法醫學重點實驗室。同時還承擔了人體損傷程度鑑定標準、精神疾病司法鑑定標準等技術標準研製工作,積極推進司法鑑定技術創新和司法鑑定標準化、規範化建設。
司法鑑定是研究所的主要工作。作為司法鑑定的“國家隊”,主要承擔全國各地公、檢、法、司等機關送檢的重大、疑難、複雜、敏感、涉外案件的司法鑑定。同時接受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委託,對交通事故、民事糾紛、仲裁等活動中所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技術檢驗和技術鑑定。現年承擔刑事、民事和行政等各類案件的司法鑑定2萬餘例,在維護國家利益、公民合法權益以及糾正冤假錯案、化解糾紛衝突、維護社會穩定和保障司法公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教育培訓是研究所的基本任務。作為全國司法鑑定人繼續教育基地和復旦大學醫學院、蘇州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的研究生教學基地,開展司法鑑定業務骨幹的培訓和高端人才的培養,已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法醫學和刑事技術專業人員數千名,大力促進了司法鑑定行業的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
技術指導是研究所的重要職能。作為行業主管部門依託的技術平台,承擔起草行業管理規章,研製技術標準和方法,組織行業的能力驗證活動,實施鑑定質量評估等行業技術指導任務。自2005年以來,研究所經國家認可委和法務部授權,定期提供與實施法醫病理、法醫臨床、法醫物證、法醫毒物化學、司法精神病、痕跡鑑定、檔案檢驗、微量物證、聲像鑑定和電子數據鑑定專業的能力驗證活動,為推進我國鑑定機構的規範化建設以及認證認可工作貢獻了力量。
研究所按照ISO/IEC17025:2005和IEC17020:1998國際標準的要求,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確立了“嚴謹求實、科學規範、獨立客觀、準確公正 ”的質量方針,確保以公正的行為、規範的程式、科學的方法、正確的結論,為審判和仲裁等司法實踐服務。本所已率先通過了實驗室認可、檢查機構認可、能力驗證提供者認可以及國家級實驗室/檢查機構資質認定,成為我國首家通過國家“五合一”評審的司法鑑定機構。在我國司法鑑定事業中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引領和推動作用。
研究所也是我國司法鑑定領域對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根據對應對等原則,多次受命代表中國司法鑑定組織參加多邊專業活動;組織有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瑞士等國參加國際司法鑑定教育合作計畫等;與俄羅斯、荷蘭、美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的法務部司法鑑定中心簽署了合作協定,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司鑒所集科學研究、司法鑑定、教育培訓、技術指導職能於一體,綜合優勢明顯。作為司法鑑定的實施者和組織者,具有獨立於訴訟當事人之外的中立地位和社會公益性質,是我國司法鑑定領域的權威機構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