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林

泉林

泉林鎮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東部,東臨沂蒙革命老區,西鄰孔子故里曲阜,南峙孟子家鄉鄒城,北依五嶽之尊泰山。總面積118.4平方公里,轄65個行政村,6.8萬人,被省政府列為中心鎮,為省“創安先進鎮”、“孔孟之鄉鄉鎮之星”。

基本信息

泉林

基本資料

面積:118.4平方公里

泉林泉林

人口:6.8萬
政府駐地:泉林
郵編:273206
區號:0537
民族:漢

概況

泉林鎮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東部,東臨沂蒙革命老區,西鄰孔子故里曲阜,南峙孟子家鄉鄒城,北依五嶽之尊泰山。總面積118.4平方公里,轄65個行政村,6.8萬人,被省政府列為中心鎮,為省“創安先進鎮”、“孔孟之鄉鄉鎮之星”。
泉林為泗河源頭,泗水文化發祥地。歷史悠久,殷商為卞明國,春秋時期為魯卞邑,秦漢以後設縣於此。1986年至今為泉林鎮。泉林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兗石鐵路、327國道橫貫東西,東與京滬高速相接,西與京福高速和濟寧機場相接,南臨日東高速。
泉林儒家文化積澱濃厚。泉林人質樸勤勞、誠實守信、崇尚科學、追究文明,泉林人重商親商富商。泉林是觀光旅遊的聖地,投資興業的熱土,創業發展的樂園!

特產

泉林特產御膳香蛋、虹鱒魚、鱘魚等馳名中外。御膳香蛋,古為貢品,產於泉水中的鴨蛋,經過特製加工,蛋黃呈紅色,蛋青透亮,香味濃郁,營養豐富,久負盛名,暢銷全國各地。充分發揮泉水優勢,發展起了國內目前最大的珍稀魚養殖基地,主要養殖虹鱒魚、鱘魚等珍希品種。虹鱒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享有水中貴族的美譽。鱘魚,又稱鱘龍,是與恐龍共同繁衍生存於地球的古老生物類群之一,有水中“活化石“的美譽。鱘魚肌肉中含有十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脂肪中含有 12.5%的“DHA”和“EPA”(亦稱腦白金)。軟骨和骨髓含有抗癌因子,可直接食用,素有“鯊魚刺,鱘龍骨”之說。鱘魚既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又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景點

泉林,風景秀麗,古蹟眾多。泉林泉群、千年銀杏、子在川上處、卞橋雙月、泉林行宮等名勝景觀聞名四海。《山東通史》稱泉林泉群為“山東諸泉之冠”, 1998年被省人民政府列為風景名勝區。孔子在此發出“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慨嘆。北魏酈道遠譽泉林為“海岱名川”。康熙、乾隆帝多次駐蹕,建行宮,立御碑,賦詩誦泉。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稱“南有石林,北有泉林”。
泉林因泉多如林而得名,水資源十分豐富。有名泉七十二,小泉無數,群泉常年噴涌。據山東水文站測定,泉群總涌量每日12萬噸,水溫常年保持14—18℃,泉水富含鍶、鈣、鋅等微量元素,其品質、涌量都是江北少有的珍貴自然資源。

泗水縣誌》載,泉群有名泉七十二,小泉多如牛毛。主要名泉是:
黑虎泉:位於陪尾山西端山腳下,泉東面為“子在川上處”,屬泉群北區。其泉大如虎口,從黑洞中噴出,若物之奔騰,虎之吼怒,水勢滔滔,聲震千林,故名“黑虎泉”。該泉為泉群之冠。明代治河都御史章拯有《黑虎泉》詩讚曰:“意行至陪尾,道體識源頭。漏澤有時竭,源泉無日休。品推黑虎勝,合作玉虹流。洙泗多名跡,東歸紀勝游”。
趵突泉:位於陪尾山西端,黑虎泉南2米處,屬泉群北區。其泉有“若人之搏擊而涌”,如翻雪之成堆,如文豹之突起,勢雄百澗,故名“趵突泉”。明代太守張文淵有詩讚曰:“萬壑吉間見此泉,分明文豹突平田。熱雄百澗宜皆殿,聲振千林讓獨先”。
珍珠泉:位於陪尾山西端,趵突泉南8米處,屬泉群北區。此泉從泉底冒出的氣泡水花,猶如串串珍珠,晶瑩明亮,裊裊上升,如雪霰散於水面,泛起陣陣水花,輕波蕩蕩,戲弄漣漪,實為泉林賞心悅目之一大奇觀。明代縣令張祚《珍珠寒涌》詩讚曰:“冷冷清泉苦鬥奇,蕊珠萬顆弄漣漪。瀠洄觸石聲如咽,疑是鮫人抱泣時。”
紅石泉:位於陪尾山南200米處,屬泉群東區。其水量僅次於黑虎泉。此泉因從水底噴出紅砂,經太陽光照折射,滿池皆紅,如腥血之塗石,故名“紅石泉”。明代僉事王文翰有《紅石泉》詩曰:“渠根一片丹砂石,深試平渠剛五尺。中流不識自何來,藻色波光弄虬赤。”
響水泉:位於紅石泉西南100米處,屬泉群東區。因泉水流經亂石坡,匯入御橋下,潺潺清流,琅琅有聲,有“泉源七十二,經一響泉奇”之說,故名。王文翰《響水泉》詩云“天載無聲何有聲,只緣出鬼泄天精。氣吞海眼蛟龍出,晝夜琅琅不斷鳴”。
淘米泉:位於陪尾山南,屬泉群東區。此泉噴出細如米粒的黃沙,隨泉花上下翻騰,猶如黃米在清澈的泉水中淘洗,形成一種奇特的自然景觀,故稱“淘米泉”。王文翰《淘米泉》詩云:“野炊家家飯香黍,不須井臼操綆杵。臨流淘熺成,長歌帝力何所與”。
雙睛泉:位於陪尾山南紫錦湖北岸,屬泉群東區。此泉從石縫中的兩個圓洞噴出:“徹底分明淨若油,波光混混老春秋。夷齊到此應舒嘯,欲解塵纓濯上流”。
洗缽泉:位於泉林寺前,屬泉群東區。此泉清冷甘醇,澄澈如鏡,因寺院僧人常來洗缽,故名。王文翰《洗缽泉》詩云:“一流空部相傳缽,離垢出塵輕死活。常向泉心一洗之,辟穀絕飲忘饑渴。”1987年,因建虹鱒魚場,該泉被占壓。
石縫泉:位於石縫泉村西,屬泉群南區。北泉從斷岩罅中瀉出,水勢滔滔,濺起片片雪花,如飛雪流散,玉屑飛騰;似朵朵蓮花乍放,片片梨花飛舞,賞此奇景,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王文翰詩云:“可愛斷岩石縫泉,日噴玉屑響珊珊。要知就裡生元化,須問東來岩後山”。該泉為南路諸泉之冠,其水量不亞於黑虎泉。七十年代,由於築壩積水,失去原貌。
潘坡泉:位於潘坡村南,屬泉群南區。其水量與石縫不相上下,水勢洶湧,波瀾起伏,故名“潘坡泉”。王文翰寫詩讚此泉:“觀瀾奇處是潘坡,無待風雲展縠羅。元自方壺斟得出,至文流出孔洙河”。此泉現淹沒在水庫中。
與泉林群泉相映的名勝古蹟很多,但由於歷史等原因,現存的已寥寥無幾。這其中主要有泉林寺、泉林行宮及三坊、六亭、水部公署等。
泉林寺:位於陪尾山西50米處,始建於南北朝,原名源泉祠,元代改為泉林寺。清代乾隆擴建行宮將泉林西遷300米另建寺院,即現行的泉林舊赴。
泉林行宮:位於陪尾山下,泗河發源處。始建於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957年(乾隆二十一年)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4298平方米(不包括文、武、御橋),為古典園林式建築群,亭台宮殿共114間,其建築分為宮前風景區、宮內區、文武御橋、行宮八景等。行宮八景,均為乾隆命名,即:橫雲館、近聖居、鏡瀾榭、九曲 、柳煙坡、古蔭堂、紅雨亭、在川處。
泉林行宮及其八景,均於清末毀於戰火。
泉林泉群風景如畫,景色迷人,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來此遊覽、駐蹕。明清以來,到泉林觀泉的名人不下數百,留下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文(見《泉林詩文選》)。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清康乾二帝蹕泉林。
據南巡《盛典》載,1684年(康熙東巡到曲阜朝聖,曾來泉林駐蹕,觀泉賦詩並撰《泉林記》一文。乾隆南巡、東巡共9次來泉林。《山東營道圖》記載:乾隆來泉林,從北京路經德州、濟南、曲阜、泗水一線到達泉林,再由泉林經東岩店、大鮑村、泗水城北、澗溝、臨泗、曲阜市歇馬亭至泰安一線回京。乾隆每次到泉林駐蹕,少則5天,多則10天,常趁酒後餘興,賦詩詠泉,共作詩118首,楹聯15副。康、乾二帝來此除建泉林行宮外,還在泗水城北中冊村東2公里處修建行宮一處。該建築群鹹豐年間毀於火災。

歷史名人

 伏羲:伏羲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據已故考古家王獻唐先生考證,他早期發跡於泗水縣泉林、華村一帶。伏羲聰慧過人,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紀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駕辨》曲子,他的活動,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

卞莊子:卞莊子又作管莊子、卞嚴子,春秋時期魯國卞邑大夫,以勇力馳名,曾刺殺過兩虎,泗水泉林人。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今泉林鎮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仲由為人果烈剛直,有勇力多才藝,事親至孝。18歲時,適逢孔子東遊到卞,受到孔子賞識。孔子設計相誘,收其為弟子。仲由除學六藝外,隨孔子周遊列國,為孔子趕車、做待衛。他敢於對孔子提出批評,勇於改正錯誤,深得孔子器重。孔子經常稱讚:“子路好勇,聞過則喜。”又說:“我的主張如果行不通,就乘木筏子到海外去。那時跟隨我的怕只有仲由了。”

張致一(1914-1990),泉林鎮馬家村人。中共黨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著名動物學家、胚胎學家、生殖生物學家。
194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系,先後在原中央大學醫學院和中國生理心理研究所任助教和助理研究員。
1947年留學美國,獲美國愛奧華大學動物系碩士學位。1950年,首次套用激素、性腺移植和豐聯體技術,成功地誘發了兩棲類性反轉,提出了同配染色體組合與激素反應關係的學說,這在性別決定和性別分比研究領域是一項重要突破。1952年獲美國愛奧華大學動物系博士學位後,從事比較內分泌學的理論研究並獲重大突破。
張致一身在美國,心繫中國。他和夫人堅決拒絕加入美國國籍,並衝破種種阻力於1957年10月回到祖國。

相關圖片

相關文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