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生之道

夫天地之化,日新則不敝。 旨:意義。 無如:無奈。

治生之道 zhìshēng zhī dào 
選自《恆齋文集》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言雖近而旨則遠矣。
無如人之常情,惡勞而好逸,甘食媮衣,玩日愒歲。以之為農,則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為工,則不能計日而效工;以之為商,則不能乘時而趨利;以之為士,則不能篤志而力行,徒然食息與天地之間,是一耳。
夫天地之化,日新則不敝。故戶樞不蠧,流水不腐,誠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於力,何獨不然?勞則思,易則忘,物之情也。
大禹之聖,且惜寸陰;陶侃之賢,且惜分陰,又況聖賢不若彼者乎?

註解

邵子:即邵雍,北宋學者。
旨:意義。
無如:無奈。
甘食兪衣:美好的食物,漂亮的衣服俞 美麗的。
玩日愒(kài)歲:消磨時光,荒廢時日 愒,荒廢。
深耕:精耕細作
易耨:修治農具 易:修治 耨:除草工具
篤志:志向專一 篤:專注
戶樞:門軸
蠹:腐蝕
大禹之聖,且惜寸陰:傳說大禹十分珍惜時間 寸陰:短暫的時間。
陶侃(kǎn)之賢,且惜分陰:陶侃是晉代的大將軍,他非常珍惜時間,總是利用分分秒秒來學習。

[翻譯]

謀生的道理,沒有比勤勞更重要的了。所以北宋的邵雍先生曾說過: “一天行程的籌劃,重點在於早晨(籌劃一天的行程,當從早晨開始); 一年工作的籌劃,重點在於春天(籌劃一年的工作,當從春天算起); 一生事業的規劃,重點在於勤勞的態度(規劃一生的事業,則決定於勤勞的態度)。”這話說得淺近,但是它的道理卻很深遠啊。
無可奈何的是一般人的習性,通常都是厭惡勞苦而喜愛安逸;在食物方面,貪圖美味;在衣著方面,講究華麗;怠惰偷安,浪費光陰。如果用這種態度去當農民,就不能把土耕深,把草除盡;如果用這種態度去當工人,就不能計算日期來求工作的成效;如果用這種態度去當商人,就不能把握時機而追求利潤;用這種態度來讀書,就不能堅定志向,努力實踐。像這樣白活在世上,一點用處也沒有,只能算是一隻蛀蟲罷了。
天地間變化的道理(或說:大自然化育萬物的道理),每天更新就不會敗壞。所以,時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蛀蝕,流動的水不會腐臭,實在是上天不要萬物時常安逸啊!人的心思和體力,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勞動就會用心去思考,安逸享樂就會放蕩、昏亂,這也是人之常情啊!
像大禹那樣的聖人,尚且愛惜一寸的光陰;像陶侃那樣的賢人,尚且愛惜一分的光陰;又何況賢能與聖明都不及他們的人呢?
導讀:本文深刻而全面的闡述了“治生之道,莫乎尚勤”的道理,指出人生第一要勤奮,所謂“一生之計在於勤”。好逸惡勞則終生一事無成;而戶樞不蠹,流水不腐,不懈的勤奮努力,可使人的精神面貌常新,並取得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