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如烹小鮮

治大國如烹小鮮

治大國如烹小鮮,語出《道德經》第六十章,說法一:治理大國就好像烹調小魚,油鹽醬醋料要恰到好處,不能過頭,也不能缺位。說法二:治理大國應該像燒菜一樣難,應該像燒菜一樣精心,兩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要注意佐料。說法三:"小鮮”像是小魚,或一塊小肉之類的。意為治理大國要像煮小魚一樣。煮小魚,不能多加攪動,多攪則易爛,比喻治大國應當無為。後常用來比喻輕而易舉。2013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接受採訪時提出,領導者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

基本信息

釋義

治大國如烹小鮮,原文是“治大國,若烹小鮮”,是《道德經》中的一句名言。

	治大國如烹小鮮 治大國如烹小鮮

對於這句話的意思,有不同的解讀,一種說法是“治理國家就像是在烹製小魚一樣,不要在鍋中時常攪動,否則小魚將會被搗爛。”另一種流傳較廣的說法是“治理大國應該像燒菜一樣難,應該像燒菜一樣精心,兩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要注意佐料”。

出處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國,若烹小鮮”。

原文內容如下: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名家注釋

《詩經·檜·匪風》毛傳云:“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

河上註:“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

韓非子·解老》篇:“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淮南子·齊俗訓》說:“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為寬裕者,曰勿數撓,為刻削者,曰致其鹹酸而已。'”

玄學家王弼則注謂:“治大國若烹小鮮,不撓也,躁而多害,靜則全真。故其國彌大,而其主彌靜,然後乃能廣的眾心矣”。

注家范應元對於“烹小鮮”說本作“亨小鱗”,並註:“小鱗,小魚也。治大國譬如亨小鱗。夫亨小鱗者不可擾,擾之則魚爛。治大國者當無為,為之則民傷。蓋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唐玄宗註:“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傷人,撓則魚爛矣……此喻說也。小鮮,小魚也,言烹小鮮不可撓,撓則魚潰,喻理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亂,皆須用道,所以成功爾”。

宋徽宗注說:“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之,則潰,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惑……”。明太祖、清世祖多注如此。

南懷瑾解讀:

為什麼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呢?是告訴我們,處理大事要特別小心,要慢一步,不能匆忙大意。青年們前途無量,將來如果做什麼大事,不管工商界、學術界,一個大問題到手的時候不能大意,要謹慎小心。但謹慎小心又不要過分,太過分用心,火又太大了,味道就不同了。如果完全不管,則火熄就不成功,所以是。無為而無不為”,也就是“烹小鮮”的道理。

其實我們每人各有不同的人生境界,在遭遇任何煩惱問題時,在很困擾的時候,記住老子這一句話,治大問題“如烹小鮮”,冷靜地思考,慢慢地清理,不要怕艱難。大部分的人沒有這種修養,當問題來時就被煩惱困住,一下就被打倒了。所以,要懂得“如烹小鮮”的道理。

王蒙解讀:

2009年3月,著名文學家、前文化部長王蒙在佛山市機關大禮堂給佛山各政府部門的1000多名幹部講課。王蒙表示,“治大國若烹小鮮”在歷史上有各種解釋,合理的應該是不折騰,而不是“紅燒幾十條活魚”。他表示這是老子五千言中的一句奇特之言、精彩不朽。在歷史上這句話有各種解釋,他認為合理的應該是不折騰,也就是不要像“文革”那樣。這句話的意思既謹慎小心又舉重若輕。

里根引用

1987年1月27日,美國第40任總統羅納德·里根,在1987年的國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闡明他的施政綱領。

習近平引用表明治國態度

2013年3月19日,習近平在對俄羅斯、坦尚尼亞、南非、剛果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前夕接受採訪時,針對治理國家之道時提出:

對我來講,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人民重託,牢記責任重於泰山。這樣一個大國,這樣多的人民,這么複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深入了解國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絲毫不敢懈怠,絲毫不敢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