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沙草

油沙草又名油沙豆,原產於非洲東北部,素有“地下核桃”的美稱,近幾年在湖北黃岡地區發展規模較大。 油沙草為莎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油料作物,鬚根系,葉片窄長堅硬,表面有角質層,葉片平均長度70厘米,最長的在90厘米以上,葉寬0.5厘米。

形態特徵

油沙草為莎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油料作物,鬚根系,葉片窄長堅硬,表面有角質層,葉片平均長度70厘米,最長的在90厘米以上,葉寬0.5厘米。

分布範圍

油沙草又名油沙豆,原產於非洲東北部,素有“地下核桃”的美稱,近幾年在湖北黃岡地區發展規模較大。

主要價值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化驗鑑定,油沙草所含的成分為:脂肪20%~30%,澱粉25%~30%,糖12%~30%,樹脂7%,纖維素3%。每100公斤油沙豆可榨油18~20公斤(油呈淡黃色,品質與花生油相當),榨油後的豆餅每100公斤可提煉澱粉25~30公斤。油沙草還可釀酒,每100公斤原料可釀60度白酒30~40公斤,釀酒後的糟每100公斤可熬麥芽糖30~40公斤。榨油後的餅粕、釀酒剩下的渣糟以及油沙草的莖、葉是牲畜的好飼料。湖北有民眾曾總結說:“油沙草,真正好,它的全身都是寶,榨油釀酒制澱粉,營養豐富價值高,莖葉渣糟還是豬的好飼料。”

但是,油沙草也有以下其自身缺點:根柄細,容易脫落,收穫季節性強。收早了,成熟度不好,出油率低;遲收,籽粒脫落,費工多,難收盡。它含油含糖量多,水分大,不易曬乾,返潮快,不易保管。所以在發展油沙草時一定要瞄準市場,先解決好銷路問題。

1.出油率和品質

油沙草有“地下核桃”和“地下板栗”之美稱,出油率32.5%~38.7%,與油菜出油率相似,而油的品質卻優於菜油,油液清亮透明,食味醇香膩口,久放不易變質。該油對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病等病症具有獨特的功效,故稱為保健油。

2.綜合利用價值

油沙草不僅可以榨油,而且也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吃法是先將豆果浸泡後搓去果皮,用油炸食,酥香、味甜可口。榨油後的餅粕,直接拌合飼料,豬很愛吃,油餅有香甜味。

地上部分的葉片不僅可作優質飼料,而且有編織條件的可以編織成工藝品出口創匯。

繁殖方法

油沙草地上長禾,地下結果,分生力很強,每窩播1~2粒種(小粒播2粒),可分生有效苗40~60株,每株結果實2~3粒,畝產量一般350~500公斤,最低產量300公斤。油沙草適應土壤適應性廣,但以沙土、泥土、黑土和黃綿土最為合適。早茬在清明及立夏期間播種,其方法是挖明窩點播,窩距26厘米~33厘米,最遠不能超過33厘米,每畝確保600窩左右,畝用種量10公斤左右。因油沙草分櫱力特彆強,要求將種子撒於窩內呈散開狀態,不能聚在一起。播種前的種子也可作催芽處理,具體方法是將種子放入清水中浸6~12小時,待種子呈飽滿狀態後撈出攤晾於透氣的容器內,如竹篩等。每天灑清水3~5次,使其保持濕潤而不積水,盛種的容器應放於溫暖的地方,氣候遇冷時適當加溫,待有1/3的種子發芽時就可播種。

栽培技術

油沙草在整個生長期一般沒有病蟲危害,其田間管理主要是在生長前期和中期鋤雜草,油沙草是淺根系植物,特別是生長的中期,鋤草以淺為宜,不能深鋤。對深根性雜草應手工拔除。當植株進入旺長期,葉子覆蓋地面時就不宜再鋤草了。

油沙草主要收穫地下核狀根莖果,時至秋分之後,地上部葉色開始發黃時就可開始採收。篩去細土和小石子,揀掉大石塊及雜物,就能暫時存放或淘洗。淘洗時除去其它雜質,就可獲得潔淨的油沙豆果。

去皮

油沙草不僅可以榨油,而且也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燉.炸.炒都行,酥香.味甜可口,是難得的美味,但是用在吃的方面很少。主要原因是油沙草去皮很麻煩。用水浸泡脫皮有異味還要曬乾特點

去皮機介紹

特點一:採用無序脫皮原理

特點二:時產30-50公斤

特點三:脫皮率90%以上

特點四:功率2.2KW電機

特點五:全不鏽鋼材質製作

該機的出現代替了油沙草最辛苦最繁瑣的脫皮工序,使油沙草在食品方面得以發展,給食品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油砂草脫皮機適用於農戶及食品企業,種植基地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