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民俗博物館

河邊民俗博物館

位於定襄縣河邊鎮,現為河邊民俗館。閻錫山是山西五台縣人,曾執政山西近四十年,出任過國民政府行政院長。閻錫山舊居,始建於1913年前後。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才建成現在的規模。在此期間,先後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樓(又各昌春接)、上將軍府、二老太爺府、穿心院、新南院、東花園、西花園、子明慈幼院,大小共27個院落,近千間房屋。現存700餘間,總占地面積 3.3萬餘平方米。走進閻錫山舊居,首先映人眼帘的是東西花園,所謂東西花園,並非真正花草遍地樹木郁蔥的去處,而是一套連一套的深府大院。進了大門,是東花園一院。這是閻居里最大的一個院子。四面均建廳堂,中間是花壇、假山和噴水池,周圍則是用條石、鵝卵石和青磚鋪墁的雕砌成的帶有裝飾圖案的車馬環行便道。

基本信息

機構簡介

位於定襄縣河邊鎮,現為河邊民俗館。閻錫山是山西五台縣人,曾執政山西近四十年,出任過國民政府行政院長。閻錫山舊居,始建於1913年前後。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才建成現在的規模。在此期間,先後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樓(又各昌春接)、上將軍府、二老太爺府、穿心院、新南院、東花園、西花園、子明慈幼院,大小共27個院落,近千間房屋。現存700餘間,總占地面積 3.3萬餘平方米。走進閻錫山舊居,首先映人眼帘的是東西花園,所謂東西花園,並非真正花草遍地樹木郁蔥的去處,而是一套連一套的深府大院。進了大門,是東花園一院。這是閻居里最大的一個院子。四面均建廳堂,中間是花壇、假山和噴水池,周圍則是用條石、鵝卵石和青磚鋪墁的雕砌成的帶有裝飾圖案的車馬環行便道。

穿過一院東廳中間的過道,便是東花園的二院。這個院子比一院面積要小一些,但建築上較豪華考究。栩栩如生的石雕、透雕、木雕,以及明柱、鼓墩、飛檐、斗拱,層層疊疊,均為典型的晚清宮殿式建築風格。在東花園三院正廳的後面,還有一個比較隱秘的偏旁小院,也是閻錫山經常居住、辦公的地方。三十年代,蔣介石曾來此拜會了閻老太爺。

在三院的們東南方向,聳立著一座三層大樓。底層是十分寬敞的三眼大窯洞。並有一條上樓的石階通道。上面兩層則由青磚砌成,樓頂是方磚平鋪,可供遊人登高眺望。

在東花園的對面,是西花園。比起東花園,西花園的規模要小得多,破壞也較嚴重。所謂二老太爺府,即是閻錫山的二叔爺閻書典居住的府第。這裡亦是個大四合院,出廈明柱,雕刻及繪畫很精緻。在東花園以南緊貼二老太爺府,有一座精巧的前後兩院相通相連的瓦房建築,這就是赫赫有名的都督府。都督府後院的東北角,還有一處小院,院中聳立著閻府第二個高層建築--得一樓。此樓前可通都督府,後部以地道與東花園二院相連。地道出口上蝙蝠翻飛,祥雲朵朵,簇擁著“行得通”三個大字,均為石雕。此外,在二老太爺府的正南,還有一處院落。即上將軍府,這是一座四合大院。在東花園的正北隔一條道,便是頗有名氣的子明慈幼院。

河邊民俗館是依靠閻錫山故居,創立於80年代,館內陳列品以民俗文物為主,按照農、食、住、行、娛、信為內容的六大系列布局,包括民間麵塑、刺繡、雕刻、飲食、信仰、婚俗和元宵節民俗一條街等共58個陳列室,總面積1980平方米,這些展室的陳列,相互之間既相對獨立,又交叉關聯,生動地反映了晉北清末民初獨特的民俗文化和異彩紛呈的民間藝術。

西河頭地道 位於定襄縣西河頭村,於1947年動員五百餘人經40晝夜挖成,在打擊閻錫山軍隊的戰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現已開闢為旅遊景點。地道全長10里,三條大幹線由東向西,五十多條支線縱橫交錯。地道分三層,二層有指揮所、休息室、儲藏室;三層有機要室、武器庫、會議室。地道有出入口、出擊口、卡口、翻口、迷魂陣、迂迴槍眼、暗槍眼、陷阱、翻板、地堡及高房工事等裝置設施,能防水、防煙、防毒。

定襄關帝廟關帝廟大殿,俗稱無梁殿,亦曰關王廟。位於定襄縣北關南。關帝廟大殿為金代原構,面寬三間,進深四間,歇山頂琉璃脊飾。前檐明間特寬,平柱約與後檐次間中線相對,柱頭欄額肥大,次間欄額伸至明間砍成雀替,猶如門楣形制。該殿斗拱特殊,其結構形制達八種之多,前椽補間三垛,兩山及後檐各設一攢,用材較厚,出挑偏長,為別處所未見。據專家鑑定,此廟為我國北方現存最早的關帝廟,具有較長的歷史和較高的藝術及科學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