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學院歷史系

河西學院歷史系成立於2000年,其前身是1985年創建的政史系。現設有歷史學(輔修地理)、旅遊管理兩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和歷史學、旅遊管理本、專科函授和自考專業。

概述

現已基本形成了以普通高等教育為主,成人繼續教育為輔,兼及職業技能培訓的多層次、多渠道辦學格局。歷史系牢固樹立面向市場,開放辦學的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質量第一、全面發展、特色鮮明的培養目標;本著自強不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已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合格的基礎教育和旅遊管理套用型人才。2005年順利通過省政府組織的本科畢業生教學質量考核驗收,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636人,成為河西學院發展最快的教學系之一。

歷史系現已形成一支年齡、職稱、學歷、學緣結構合理、朝氣蓬勃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2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有3人獲得博士學位,18人獲碩士學位。現有1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663人。 歷史系在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始終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服務的宗旨,初步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鮮明時代特點的研究領域和方向。在敦煌學、河西史地、河西旅遊文化、西北邊疆開發、河西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中西文化交流和近現代國際關係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有1項研究課題獲國家社科規劃辦立項資助。十多年來,先後承擔並完成了省社科規劃辦、省教育廳、省人事廳下達的20多項科研課題;出版專(譯)著及教材8部,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有數十篇論文分別發表在《中國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史學月刊》、《中山大學學報》、《西域研究》、《人文雜誌》、《社會科學戰線》和《中國沙漠》、《開發研究》、《西北師大學報》、《西北民族研究》、《甘肅社會科學》、《寧夏社會科學》等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術刊物上。有10多項研究成果分別榮獲甘肅省社科成果獎或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獎,有2人入選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人獲曾憲梓高等師範院校教師獎,1人獲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

掛靠我系的“河西歷史與文化”學科,是河西學院重點建設的特色學科,也是迄今為止我校唯一的省級重點學科。本學科以歷史系教授高榮博士為學科帶頭人和學科建設主持人,立足河西歷史文化研究,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地方文化建設、突出河西地域特色為宗旨,在師資隊伍建設、特色課程建設和學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2006年順利通過省教育廳專家組評估驗收,並被列為新一輪甘肅省高校省級重點學科。2010年由我系主持申報的 “河西史地與文化研究中心”被省教育廳批准為甘肅省高校省級重點學科和甘肅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面對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河西學院歷史系將繼續發揚求真務實、勇於探索的精神,深化改革,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探索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辦學模式,進一步提高辦學水平和效益,為甘肅省的高等教育事業,為河西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010年6月修訂)

機構設定

歷史系黨政領導班子由系主任高榮教授和系黨總支書記閆廷亮副教授、副主任王儲副教授組成。

歷史系行政機構下系辦公室和團總支辦公室。辦公室副主任牛月,團總支書記劉昳。

歷史系教學機構下設中國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旅遊管理教研室和地理學教研室。分別由崔雲勝副教授、武鴻鈞副教授、馬小麗和王美蓉副教授擔任教研室主任。

下屬機構

中國史教研室

歷史系中國史教研室現有教師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講師6人;博士1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7人,在讀碩士2人。中國史教研室自成立以來,緊緊圍繞教學和科研兩個中心,在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在教學和科研上做出了重要貢獻。承擔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歷史文選、史學概論、中國歷史地理、中國考古學通論、河西史研究、敦煌學、人文地理等課程的教學任務。其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先後建設成為校、系重點課程,中國古代史於2007年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有4人先後獲得河西學院教學優秀獎。在教學研究方面,高榮教授主持的“歷史專業拓寬改造的探索與實踐”、“歷史學本科專業基礎課中國古代史教學方法改革”、崔雲勝主持的“河西學院理科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先後獲得學校立項資助,其中崔雲勝副教授主持的“河西學院理科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已經結題。中國史教研室2003年被評為河西學院第二屆優秀教研室。在搞好教學以及教學研究的同時,中國史教研室教師還積極進行本專業的學術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績。近年來獲得的國家及甘肅省的科研項目有:高榮主持的國家社科規劃辦項目“05XZS010河西歷史研究”、省教育廳資助項目“0509-05先秦漢魏河西歷史研究”。謝繼忠主持的2002年度省社科規劃項目“黑河流域建立節水型社會的調查與對策研究”、2004年度省社科規劃項目“河西走廊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研究”。崔雲勝主持的省教育廳資助項目“0509-06張澍研究”等。在科研方面獲得的獎項有:王克孝《敦煌漢文文書》獲2002年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獎,高榮《秦漢郵驛制度管理初探》獲2002年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三等獎,謝繼忠《時代課題:鄧小平理論科學體系論剛》獲2002年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三等獎,高榮《秦漢郵驛制度與民族關係研究》獲2006年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三等獎。近年來,中國史教研室教師先後在核心以上期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數十篇。高榮教授、謝繼忠教授分別於2005年1月入選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現今,經過多年的建設,中國史教研室已形成了一支具有高職稱、高學歷,專業基礎紮實,團結合作,朝氣蓬勃的教學、科研團隊。今後,當繼續努力,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世界史教研室

歷史系世界史教研室現有教師5人,其中副教授3人,講師1人,助教1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3人,學士1人。教師結構較為合理,具有高學歷、高職稱的特點。

世界史教研室自成立以來,緊緊圍繞教學和科研兩個中心,在教師們的共同努力下,在教學和科研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主要承擔歷史系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世界當代史等通史類骨幹課程的教學任務。與此同時,還承擔了世界史專題研究、相關國家歷史以及國際關係學等選修課的教學任務。世界史教研室的教師還在全校範圍開出了西方文化史、古希臘、羅馬文化、古代宗教發展、中日關係、中美關係、國際關係概論等通識教育選修課,獲得了廣泛地好評。王儲副教授、武鴻鈞副教授先後獲得了河西學院教學優秀獎。在參加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中,世界史教研室的教師也獲得了優異的成績。

在教學與科學研究方面,王儲副教授主持甘肅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河西學院教研和教改項目各1項。武鴻鈞副教授參與了歷史系主任高榮教授主持的《河西通史》項目中的河西主要古蹟遺存章節的撰寫工作。正在進行河西學院2006年教學方法改革立項的討論法在《世界近現代史》課程中的套用科研工作。王政林老師先後參與完成省級.校級科研立項三項。近3年來,世界史教研室教師先後在核心以上期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10多篇。部分文章先後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中國近代史》和高等學校文科學報全文轉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