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側蝕作用

河水以自身的動力及挾帶的砂石對河床兩側或谷坡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為河流的側蝕作用(或稱旁蝕作用)。側蝕作用的結果使河床彎曲、谷坡後退、河谷加寬。 在自然界,任何一條河流都不會是平直的,總是有彎曲的,或者河床凹凸不平。當河水流過河灣時,河水在慣性離心力的驅使下,河水的主流線(流速最快點的連線) 就會偏向河床的四岸(河床四人的一岸)。由於受到四岸的阻擋作用,河水就沿著河床底部流向凸岸,這樣就產生了河水的單向環流。

在單向環流的作用下,凹岸下部岩石不斷破碎

被掏空,同時上部的岩石也隨之崩塌。破壞下來的岩石碎屑被單向環流的底流(由河床底部向凸岸上升的水流) 搬運到河流的凸岸沉積。其作用的結果是: 河床的凹岸不斷向谷坡方向後退,而凸岸不斷前伸,河道的曲率逐漸增加,使原來彎曲較小或較平直的河床變得更彎曲,形成河曲(河床的連續彎曲) 。

在凹岸後退、凸岸前伸的同時,由於主流線衝擊四岸的點偏向彎頂的下方,而不是凹岸的最大彎曲點,單向環流又是一種螺旋狀的流水,所以河彎(曲)的最大彎曲點的位置也不斷向下游移動。由於河曲不斷向下游移動,河谷的凸出地形不斷被削直,其結果使河谷變得越來越寬和越來越直。最後,河床只在寬闊的谷底上遷徙擺動(達不到谷坡),形態變得極度彎曲,這種河流稱為蛇曲或自由河曲。蛇曲的發育,使河流(床) 的長度不斷增長,河床的縱坡降漸漸減小,河流的活力逐漸削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