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戲

這些時裝戲開始多由田際雲所辦的玉成班上演,也多屬玉成班自編。 宣統三年至民國十五年,是時裝戲的中期。 民國十六年至民國二十六年,是河北梆子時裝戲的末期。

河北梆子時裝戲,始於光緒十六年(1890)前後,約止於民國二十六年。大致可分三個時期:1890年至1910年,是河北梆子時裝戲的初期,劇目多取材於當時的社會生活,如《惠興女士》、《菸鬼嘆》、《夢遊上海》、《火燒第一樓》、《螞蟻拿臭蟲》、《耗子成親》、《春阿氏》、《張傻子遊街》等。這些時裝戲開始多由田際雲所辦的玉成班上演,也多屬玉成班自編。宣統三年至民國十五年,是時裝戲的中期。由於受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時裝戲的題材有所擴大,不僅有以國內社會新聞為題材的戲,而且還有一些改編外國著名小說的戲,像《茶花女》、《復活》、《拿破崙》等即是;另外也編寫了反映近代科技的戲,如《電術奇談》等。民國十六年至民國二十六年,是河北梆子時裝戲的末期。這時以"三言"、"二拍"、"聊齋"等取材改編的戲大量增加,如《十五貫》、《庚娘傳》、《胡四娘》等。因這些戲大都化為當代故事,穿時裝演出,所以也稱時裝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