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縣隴集鎮西南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

沭陽縣隴集鎮西南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位於沭陽縣隴集鎮隴集居委會。

沭陽縣隴集鎮西南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簡介
自合作社運營以來,承接隴集鎮水稻高產創建、小麥高產創建,面積達17000畝,目前合作社正在開發網路平台服務。
開展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也是適應農村經濟發展新形勢的要求。近年來,在省、市植保部門和農機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我社在植保社會化服務領域開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深受廣大幹群的歡迎和好評。
一、發展現狀
我社是一家專門為農民提供機耕、機育、機插、機收、機防等“一條龍”服務的綜合性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於2011年4月,合作社總經理蔣勇,合作社發起人5人。通過近2年多的投入和發展,現有社員1256名,專(兼)職員工18名,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6台,成套育秧設備3套;高速插秧機2台,收割機4台,稻麥病蟲防治機械18台套,辦公樓、培訓教室、倉庫等齊全,固定資產達430萬元,是目前全市設備最全、規模最大、服務最優的為農服務合作社。2011年與農戶簽訂契約數為3400戶,代耕服務近0.7萬畝,機插秧6300多畝,機收7000多畝,秋種機開溝3800餘畝,植保專業化服務面積達7000餘畝,超過了協定服務面積6600畝。各項服務總收入310多萬元,實現綜合利潤60餘萬。
二、主要做法與經驗
1、落實責任、明確職責。層層簽訂協定,以協定規範各自的行為,一是合作社與農戶簽訂病蟲防治服務契約,確定收費標準,保證病蟲防治質量(在允許指標範圍內);二是合作社與專業隊和機手簽訂協定,明確目標任務,保證防治時間和防治質量,農閒時做好機械的清洗、維護和保養等工作,防治結束後,按照屬地分片負責,做好收費工作。通過協定的簽訂,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和義務,從而保證合作社規範有序地運轉。
2、強化培訓,規範操作。依託鎮農服中心,建立了一支穩定的植保服務專業隊,並分成11個病蟲防治服務小組,對專業隊人員進行不定期的培訓,使他們能初步識別基本病蟲害、農藥基本原理和常用品種、植保機械的正確使用和維修、農藥的配製和安全用藥等知識。同時制訂了一套規範服務和統一開展防治的技術規章,在水稻病蟲防治過程中,嚴格按照市鎮農技部門要求,實行統一決策、統一購藥、統一配方、統一時間的防治模式,確保防治質量。
3、改進機械,提高效率。針對原有植保機械運行成本高,且一邊吸水,一邊吸藥,導致噴出去的藥液不均勻等缺點,今年我社自行設計組裝了大型潑澆機5台,用柴油機帶動發電機,經過配電箱直接控制電動機,使水和藥在容量1.5噸的桶里充分攪拌,達到充分均勻。通過改裝後的植保機,一是減少燃料50%,節省用藥;二是由於桶內加裝了潛水泵,使桶里一直處於攪拌中,藥液始終均勻;三是用了電動機後,植保機的壓力加大,轉速穩定,使用的皮管由原來的100米可延長到200-300米,這樣大大提高了機械的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四是操作更加簡便,藥液均勻,從而提高了防效。
4、加強考核、單機核算。在每次病蟲防治後,及時對防治質量和效果進行驗收,並實行指標考核,既要保證質量,又要做到沒有投訴,對機手的服務質量和水平起到了監督作用。同時對每台機械實行單機核算,核算的內容包括作業面積、時間、質量、效果、農戶的反應等,經考核有超額完成任務的給予畝工資50%的獎勵,從而激發機手的工作積極性。
5、強化服務、注重實效。一是合作社成立專門的病蟲防治辦公室,主要負責藥物的採購、技術指導、防治時間的發布、關係協調等工作。二是農藥採購從信譽好、規模大的農資批發商手中統一批發優質藥劑,嚴格按照市植保站的配方選擇農藥,減少農藥經銷環節,以“零差價”供應給農戶,降低了農藥成本,據調查與市場比,每畝每次要減少2-3元,直接從農藥差價中讓利給農戶。三是收費合理,按照協定,規範收費。對部分困難戶,收費適當優惠,少數特困戶,無償為其服務,深受農戶歡迎。四是抓住了防治適期,提高了施藥質量,減少了浪費用藥。今年全市共布置水稻病蟲防治6次,專業化防治的比面上普通農戶要每畝節省農藥成本12-18元,且產量要增加8%左右,故節本增效顯著。
6、建立檔案、健全財務。建立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田間檔案。每次施藥後作好記錄,形成完整的檔案資料,從而形成服務的可追溯制;在作業階段與操作手簽訂作業協定,明確責任和報酬,嚴格按照規程操作。同時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做到價格公道、財務公開,切切實實讓農戶得到專業化服務帶來的實惠。
三、明年工作打算
1、狠抓管理,提高效益。作為一家自負盈虧的為農服務經濟實體,要想發展壯大,必須象抓工業企業一樣狠抓內部管理,全面落實工作責任,明確目標任務,做到獎懲分明。一是對超額完成者實行獎勵,完不成任務者進行扣除;二是努力降低每畝油耗支出成本和農藥成本。
2、適度投入,穩步發展。2012年計畫投資25萬元用於植保機械的更新和改進,購買一批與作業配套的車輛和設備,使植保機械全部採用大型機械進行機動化作業,擴大植保專業化服務面積,力爭達到1萬畝。同時擴大合作社自有基地面積,在現有580畝土地的基礎上,再流轉1200畝土地,作為合作社精米加工基地,並申報無公害品牌,小包裝銷售,實現水稻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走產業化發展道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