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汀傳

沙汀傳

1922年進入四川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到四川。 1949年新中國成立,沙汀擔任全國和四川省文學界的領導工作。

(圖)沙汀傳沙汀傳

個人簡介

沙汀(1904-1992)作家。原名楊朝熙,安縣人。畢業於四川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參加中共組織領導的革命活動。沙汀,原名楊朝熙、楊子青。1904年出生於四川安縣一個破落的封建家庭。7歲讀家塾。少年跟隨舅父經常出入於四川鄉鎮之間,對地方軍閥、地主豪紳及其他各種社會勢力的腐敗情形非常熟悉。

個人經歷

1929年赴上海與川籍學友任白戈等創辦辛墾書店。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左翼作家聯盟秘書及散文組組長。1938年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代主任。次年回四川,在重慶開展工作。“皖南事變”後疏散回安縣,埋頭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西南文聯副主席,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等職。長期從事文學創作,著作有《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記賀龍》《敵後瑣記》等。

學習經歷

1922年進入四川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求學期間接受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思想並廣泛愛好新文藝。
1926年師範畢業後曾赴北京等地,求學不成返回四川。
1927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故鄉從事革命活動。由於政局動盪,成都發生二·一六慘案,白色恐怖迫使他於1929年前往上海。與流亡上海的四川同仁創辦“辛墾書店”。
1931年與省一師同班同學艾蕪在上海相遇,共同研究探討小說創作。1932年出版第一個短篇小說集《法律外的航線》,得到魯迅、茅盾的肯定和鼓勵。同年參加左翼作家聯盟。以後改用現實手法寫出以四川鄉鎮社會為背景的《丁跛公》《在祠堂里》《代理縣長》等作品。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到四川。1938年與何其芳、卞之琳等人奔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代主任。同年11月隨賀龍同志去晉西北和冀中一帶體驗生活。後寫出著名的《隨軍散記》《奇異的旅程》。1940年回到重慶,這時期他的文學創作達到了高潮。陸續發表《在其香居茶館裡》《磁力》《堪察加小景》等著名短篇小說。長篇三記《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也相繼問世。此時的作品主要反映抗戰時期的四川農村生活,從不同側面揭露抗戰時弊和新舊痼疾。
1949年新中國成立,沙汀擔任全國和四川省文學界的領導工作。繼續創作出版短篇小說散文集《過渡》,讚美新生活、新人物。
文化大革命結束,粉碎“四人幫”後重新執筆,以不凡的創作活力連續發表中篇小說《青·坡》《木魚山》《紅石灘》。晚年以頑強的意志撰寫《回憶錄》。

文學大師

沙汀是一個有著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的作品主要以四川鄉鎮為故事背景,採用冷峻、客觀、暴露、諷刺手法和含蓄深沉的藝術氣質描寫現實社會。細緻刻劃人物的典型細節,繪出一幅幅富有社會風習的畫面。他的小說以極強的幽默感和濃烈的地方色彩著稱。
1978年奉調北京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1979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暮年回到四川成都,於1992年12月14日病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