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崗粉乾

永嘉楓林鎮西北的新坊、鑊爐、兆潭、東岸莊、徐家灣等村莊統稱沙崗.這裡農戶向來以製作粉乾為副業。粉乾為民間主要副食品。 沙崗粉乾歷史悠久,據《永嘉縣誌》載:沙崗粉乾遠在宋代就已成為食中佳品。現今仍然是楠溪江的旅遊美食,旅遊商品,是永嘉縣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這兩項手工技藝,永嘉還向溫州市申報爭取列為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沙崗粉乾經過箱包裝,便於攜帶,並有出口境外。

沙崗粉乾

沙崗地處楠溪江中游的一片廣闊沙丘地帶,位於楓林鎮的西北,在這片沙灘上有新坊、鑊爐、兆潭、東岸莊、徐家灣等村莊,統稱為沙崗。製作粉乾成為當地傳統的家庭副業,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一代代沙崗人肩挑自己生產的粉乾走村串戶,用賺得微薄的錢或食物來養家餬口的同時,沙崗粉乾也隨之馳譽溫州各地。由於沙崗粉乾細如紗線,潔白軟韌,快熟耐煮,湯清不渾,燒之有料(發水好),食之有味,很受楠溪民眾歡迎。
11

22
沙崗粉乾所以能別具特色,原因很多。除了在原料上取上等白米(每100千克稻穀碾米60千克為度),在加工製作工藝上也與別處不同,如改燥磨為水磨,改蒸粉為煮粉(做成大塊粉球,俗稱粉果,在滾水中燒煮),水質又好。燒至半熟後不用臼舂搗,而用水礁反覆捻搗,直到搗透。因此,粉團粘韌,壓出後細如紗線。
壓出的鮮粉乾,也不直接晾曬,而先經過竹熟,然後扎製成貼,再放到竹簾上邊摸邊曬,使之條子分散而又結成一絞。曬乾後的粉乾,按四絞為一重,疊置於粉乾籮里,然後挑運銷售。此外,沙崗地處楠溪邊上,沙丘廣闊,東南風沿江而上,粉乾快燥易乾,故此快熟耐煮,其味鮮美,炒食皆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