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東風·紅葉落火龍褪甲

紅葉落火龍褪甲,青松枯怪蟒張牙,可詠題堪描畫。 注釋①答剌蘇:蒙古語,酒。 “紅葉落”二句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妙語。

基本信息

宮調:雙調
曲牌:沉醉東風
曲名:未命名
作者:一分兒
年代:元代
體裁:散曲

作品原文

(雙調)沉醉東風
紅葉落火龍褪甲,青松枯怪蟒張牙,可詠題堪描畫。喜觥籌席上交雜。答剌蘇頻斟入禮廝麻①,不醉呵休扶上馬。

注釋譯文

注釋

①答剌蘇:蒙古語,酒。禮廝麻:蒙古語,杯。

譯文

看那楓樹紅葉一片片墜下,像火龍褪落了鱗甲。青松枯了,就像一條夭衄的大蟒蛇在吐舌張牙。這深秋的景象既宜入詩,也宜入畫。宴席上杯盤酒籌你遞我傳,熱鬧喧譁,令人心花怒放。酒液頻頻斟入杯斝,不喝個酩酊大醉,就休想上馬回家。

作品鑑賞

據夏庭芝《青樓集》記載,有一群士人在京城江鄉園宴飲,一分兒作為歌妓陪酒。席間有女子唱了一首南呂宮調的歌曲,中有“紅葉落火龍褪甲,青松枯怪蟒張牙”的句子。主人指定一分兒用它作一支雙調的《沉醉東風》,於是她當場吟成,賓客們無不為之嘆服,“由是聲價愈重焉”。
“紅葉落”二句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妙語。它妙就妙在比喻非常貼切,又極為形象。秋天楓葉轉紅,楓樹成了一條“火龍”,隨著秋深,樹葉墜落,仿佛這“火龍”褪去了鱗甲。而青松雖然枯凋,卻顯出了枝幹的原形,“怪蟒張牙”,松樹夭矯蟠屈、枝丫旁挺的身姿如在目前。這兩句比喻的狀寫不落窠臼,獨樹一幟,故被明代文學家王世貞譽為“景中壯語”(《藝苑卮言》)。更重要的是它對深秋景象的描述,一掃通常秋景所慣見的衰頹和悲涼,能以奇崛勁健之氣給讀者以精神一振之感。
這兩句雖不是一分兒本人的傑作,但她卻以“可詠題堪描畫”的過渡,巧妙地移作了宴席上的現成風景。以此奇觀為背景,作者不失時機地寫出了宴會的熱鬧場面。“觥”是酒器,“籌”是酒籌。古人飲酒時常以酒籌來作為罰酒定數的標準工具。觥籌交雜,席上傳杯分斝、喧呼哄飲的情狀不難想見。而有了起首兩句勁雄景語的警襯,客人們豪邁倜儻的情興,也就從宴會酣飲狂歡的氣氛中隱隱透點了出來。
末二句運用活潑詼諧的口語,進一步表現了宴飲的狂放和歡快。“答剌蘇”、“禮廝麻”借用蒙古語雖是為了全句押韻的需要,卻也平添了濃烈的生活氣息。全曲借前人成句而為我所用,接續無痕,揮灑如意,成就了曲壇的一則佳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