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拱山

沈拱山

江蘇古代的一個英雄。

沈拱山

蘇北阿凡提沈拱山

沈拱山(1790—1855),江蘇鹽都郭猛沈家墩(今郭猛鎮卞戴村)人。先祖系蘇州移民,他是沈氏從蘇州遷居鹽城後的第七代傳人。因其大智大勇、扶危濟困、仗義為民、助弱懲強而被百姓稱為“布衣青天”,“蘇北阿凡提”。
沈拱山出生於農民家庭,幼年喪父,和母親相依為命。幼年時代的沈拱山,天資聰明。在母親的嚴厲教管下,學業精進。然而,他的一生經歷了清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世,其時,國勢逐漸衰弱,政治腐敗愈演愈烈,政府加稅賣官,官吏貪賄成風,外交軟弱無能,世風江河日下。秉性剛直、不畏權貴的沈拱山蔑視仕途,寧可棄考,不願為官,甘過農耕生活,長期與農為友,以他的機智、勇敢、仗義,演繹著一個智者、一個平民為伸張社會正義而抗爭,飽含辛酸、苦樂參雜的無奈人生。
童年沈拱山便顯示出過人才智。有一則《九歲告狀》的故事,說沈拱山叔叔養散豬糟蹋別家莊稼,九歲的沈拱山去縣衙告了這個損人利己的叔叔一狀,並且告贏了。縣太爺說“好一個沈小子,你九歲就打官司,打到何時為止啊?”沈拱山隨口答道:“老爺啊,我九歲就被人欺,欺到那天了結呢?”縣太爺大為驚奇,傳訊了沈拱山的叔叔,並布告全縣不準再養散豬。違者嚴懲。
第二年,鹽城發大水,莊稼歉收,官府卻不減稅收。農民苦不堪言,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十歲的沈拱山找了一根比自己身高還長的菸袋桿,扛著走進了縣衙。知縣見個小孩子扛根大菸袋桿,老氣橫秋的,就問:“你今年幾歲啦?”沈說:“我今年整一百歲。”“一百歲?”知縣樂了,他以為這小孩弱智呢。誰知沈拱山不慌不忙說道:“我祖父六十歲,我母親三十歲,我今年十歲,加起來一百歲,一歲也不少。”知縣聽後,哈哈大笑,說:“我說你人小不懂事,人的歲數怎好加起來算呢?”沈說:“是啊,老爺不知,我們鄉下今年遭水災,一畝地只收了二十斤糧食,三十斤秸草,把泥草根刨起來稱,一畝田也就五十斤,這三樣加起來差不多才夠一百斤,跟去年收的糧食差不多,可老爺的糧稅卻一個也不減,老百姓哪能拿秸草和泥草根來繳錢吶!”縣官見十歲的小伢子都敢與他說理,心裡想:這不是鬧著玩的,若有人告到朝廷,自己這烏紗帽還保不住呢!便說:“百歲老人說得有理,本官也早替老百姓著想了。”於是,當年鹽城的糧稅免收。
隨著歲月流逝,沈拱山逐漸名播一方。一天,新任知縣老爺想試試沈拱山的學問,於是就請他喝酒。酒過三巡,知縣指著他自己心口上的館幅鏡問沈拱山是什麼。沈拱山笑笑說:“是個大枕頭頂兒唄。”知縣送走沈拱山以後,告訴小老婆:“人家說沈拱山有學問,其實他連館幅鏡都不認得,還說是枕頭頂兒!”小老婆想了想,反問道:“老爺,你知道枕頭裡裝的什麼?”“稻草唄!”小老婆說:“就是嘛!他把你比成個繡花枕頭,一肚子草,是個大草包啊!”
沈拱山為扶困濟貧,伸張正義,先後與七任知縣、三任知府進行說理鬥爭。為此,曾七次坐牢,經保釋後仍剛正不阿,繼續進行抗爭。他的一生,流傳下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故事。如《賠船拆樓》、《摔官斛》、《算命案》等故事講他熱愛家鄉、熱愛人民、仗義救人於危難,既是一個善良的俠義之士,又是一個強硬的鐵嘴訟師,是人們心中理想的救星;《水中撈月》、《搗官船》、《拔護提樁》、《專砍枯朽木》、《清水明鏡》等故事反映他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愛憎分明、正氣弘揚,仇者痛、親者快,他是深受人民愛戴的智囊。《巧治淫棍》、《三治馬屁精》、《倒樹清根》、《賣房契》、《審羊皮》等故事寫他不信鬼神,不怕邪惡,為弱者出謀劃策,對惡棍作弄挖苦,具有強烈的人民性。《鬥富濟貧》、《寶鴨》、《看風水》、《改字翻供》、《萬歲牌》等故事表現了沈拱山大智若愚,詼諧風趣,戲弄、打擊為富不仁、作威作福、專門欺壓窮苦人民的貪財鬼、霸道賊,是百姓民間的靠山。《誡子篇》、《聚寶盆》、《和睦莊鄰》、《沈拱山之死》等故事展現了沈拱山家庭生活的濃厚人情味和對社會的洞察及對子女們的教導,體現出他偉丈夫的另一面。在這些故事中我們清楚地看得出沈拱山料事如神,機敏過人的才智,仗義執言,為民請命的義舉。
沈拱山經常為窮人打抱不平,自然得罪了不少當官的。最後,有一個縣官強行把沈拱山抓起來,四處蒐集罪證,企圖整死他。沈拱山無所畏懼、據理力爭。縣官騎虎難下,只有將他無限期關押候審。最後,沈拱山在獄中遇害而亡,享年65歲。
今郭猛鎮卞戴村有沈拱山墓。其碑文寫道:公生於乾隆五十五年,卒於鹹豐五年。一生剛正,遇事秉公,捐軀赴難,義舉頗多,遠近敬仰賴焉。

參考資料:

1.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7-4-3/2059159.shtml

2.http://www.eelove.cn/modules/m/?id=shengongshan17901855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