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暗

汲黯(?——公元前112年)西漢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字長孺。孝景帝時為太子洗馬,武帝即位後為謁者,並先後任滎陽令,東海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汲黯為政,以民為本,同情民眾的疾苦。一次河內失火,武帝派他去視察,他到河南,見正遭水災,饑民塞路,父子相食,餓死溝壑者不計其數,汲黯不畏矯制之罪,便以皇帝使臣的名義,持節開倉放糧賑濟貧民,人民大悅。
汲黯威武不屈,剛直不阿。太后弟武安候田蚡為丞相,仗勢持驕,目空一切,朝臣來拜,多不為禮。汲黯對他這種傲慢的態度看不慣,遂與之亢禮,見而不拜。大將軍衛青,其妹為皇后,人皆敬畏,而汲黯見他,揖而不拜。有人對他說:“自天子下尊貴莫過大將軍,你為何見而不拜?”汲黯說:“以大將軍之尊,而門有常揖者,表明他能降貴禮賢,這將使他的名聲更加提高。”衛青聞後,對他更加尊重。
汲黯不畏權貴,敢於爭而折。他指責丞相公孫弘是刀筆吏,“專深文巧詆,陷人於罪,以自為功”痛斥御史大夫張湯是“智足以拒諫,詐足以飾非。”當面斥責他們“懷詐飾智,惑君亂國”的罪行。
汲黯秉公事職,敢於犯顏直諫。一次武帝如集群儒說:“我欲振興政治,效法堯舜,如何?”汲黯說:“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怎么能效唐虞呢?”武帝聽了尖銳的批評,怒而罷朝。當時很多朝臣為他擔心,紛紛勸他自愛保身,他慨然說:“天子設公卿大臣,不是為了匤正錯誤難道是專作阿諛奉承的嗎?我既在其位,總不能只顧個人安危,見錯不說,使皇帝陷於不義之地。”
汲黯為官清正,廉潔奉公,死後家無餘資,在封建祔官吏濁多清少的環境中他可謂一佼佼者。然而他多次直諫,廷爭抗顏,又與權臣弘、湯不能相容,為此,弘、湯恨之入骨,常在武帝面前說他的壞話,武帝好大喜功,不分谷莠,對汲黯先施之以疏,後繼之以貶,終被出為源陽太守,卒於任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