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客家方言概況

江西客家方言概況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圖書信息

作 者:劉綸鑫

出 版 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1-12-1
頁 數:344
字 數:300000
印刷時間:2001-12-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210025849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在現代漢語的七大方言中,只有客家言不是以方言所在的地域名稱來命名、而是以說這種方言的民系的名稱來命名的。誠然,一方面,說這種方言的人一般都被作客家人,他們自己大都也是這么認同的;另一方面,目前客家方言的分布格局是明代未年、清代初年及此後客家人的遷徙形成的。
客家理論的奠基人羅香林在他的《客家研究導論》(1933)中說,客家人是漢民族的副產品分,其先民大都原籍中原,從晉代永嘉之亂以來,在歷 史上的幾次大動盪中逐步南遷,並終於在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形成客家人的基本住地,也形成了一個在語言、文化、風俗等諸方面都有逢己獨有特徵的民系。明末清初以及清同治以後,客家人進行了第四次、第五次遷徙,並形成了今天客家人的面貌。羅氏的理論產生以後,對學術界的影響很大。不僅歷史學界接受了他的理論,語言學家們在給漢語方言分區時,也全盤接受了他的理論。直到現代的的漢語教科書,還在轉述著羅氏的客家遷徙理論。

作者簡介

劉綸鑫,男,1943年2月生。江西大學研究生畢業,獲中山大學文學碩士學位。現為南昌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語言學會會員,中國音韻學研究會會員,全國漢語方言學會會員,國際客家學會理事。主要從事漢語音韻與方言的研究,承擔和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重點項目“江西境內的客贛方言比較研究”,主要著作有《客贛方言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及論文40餘種。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客家”正名
一、引言
二、羅香林的客家理論及其產生的背景
三、羅氏客家界說的辨證
四、“客家”概念的演化和客家遷徙史
第二節 閩粵客家入贛考
一、客家入遷南安“贛州二腐
二、客家入遷吉安府
三、客家入遷袁州府
四、客家入遷瑞州 、臨江二府
五、客家入遷南昌府
六、客家入遷廣信、建昌等府
七、客家入贛的大致路線
第三節 江西客家話的由來與分布
一、贛中和贛西北一帶客籍話的由來
二、贛南的客籍話和本地話
三、江西境內客家話的分片及其特點
第二章 灑西客家代表方言點的聲韻調系統
一、南康市蓉江鎮
二、于都縣貢江鎮
三、興國縣瀲江鎮
四、贛州市蟠龍鎮
五、信豐縣虎山鄉
六、贛縣韓坊鄉
七、崇義縣橫水鎮
八、上猶縣社溪鄉
九、大余縣南安鎮
十、上猶縣東山
十一、贛縣王母渡鎮
十二、安遠縣欣山鎮
十三、安遠縣龍布鄉
十四、大余縣吉村鄉右源村
十五、定南縣歷市鎮
十六、銅鼓縣豐田鄉
十七、修水縣黃沙橋鄉
十八、萬載縣高村鄉
十九、奉新縣澡溪鄉
二十、遂川縣大汾鄉
二十一、井岡山市黃坳鄉
二十二、井岡山市下七鄉
二十三、全南縣城廂鎮
二十四、全南縣陂頭鄉
二十五、尋烏縣長寧鎮
二十六、興國縣江背鄉
二十七、上猶縣營前鎮
二十八、瑞金市象湖鎮——葉坪鄉
二十九、永豐縣龍岡鄉龍雲村
三十、龍南縣龍南鎮
三十一、寧岡縣茅坪鄉
三十二、會昌縣湘江鎮
三十三、泰和且下圯鄉
三十四、萬安縣潤田鄉
……
第三章 江西客家方言的語音特點
第一節 聲母特點
第二節 韻母特點
第三節 聲調的特點
第四節 江西客家方言聲調問題的研究
第四章 代表方言點同音字彙
第一節 南康市蓉江鎮同音字彙
第二節 安遠縣欣山鎮同音字彙
第三節 上猶縣社溪鄉江頭同音字彙
第四節 修水縣黃沙橋鄉同音字彙
第五節 全南縣城廂鎮同音字彙
第六節 寧都客有方言的辭彙特點
第五章 江西客家方言的辭彙特點
第一節 詞形的分析
第二節 詞義的分析
第三節 江西客家方言內部的辭彙異同
第六章 江西客家方言的語法特點
第一節 詞類的構成及其特點
第二節 常用虛詞舉例
第三節 幾種特殊的句子形式
附錄
方言地圖
主要參考文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