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豫劇團

1978年,劇團創作的現代豫劇《心事》、《四方樓》,參加江蘇省新創作劇目調演,深受好評。 1980年該團創作的《鬧洞房》、《斷白銀》,先後在《江蘇戲劇》發表。 1996年劇團排練的《華山情仇》、參加江蘇省首屆青年戲曲節,燕凌獲最佳表演獎。

概況

江蘇省豫劇團,即現在的江蘇省梆子劇團,創建於上世紀50年代,1958年年名為徐州專區豫劇團,1959年徐州市豫劇團併入該團,1960年4月更名為江蘇省梆子劇團,雖名為江蘇梆子,實為豫劇豫東調與沙河調在江蘇省被繼承和發展的一脈,亦與湖北等省豫劇一併成為南派豫劇的典型代表。
該團建團之初,便活躍著一大批豫劇名家,如賈先德、徐艷琴、鄭文明、趙金聲、田美蘭、王廣友李正新、吳小樓、秦緒榮、張德連、蔣雲霞、耿素華、李廣德等,都是當時名噪豫魯蘇皖陝等省的豫劇名家,而尤為可喜的是,趙金聲、徐艷琴等老一輩藝術家雖飽經歲月滄桑,卻依然寶刀不老,唱功不減。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斷發展,該該團又踴躍出了大批的豫劇名家,如張虹、燕凌、陳素芳、惠宇忠、陳秀蘭、張秀雲、霍秀珍、李先鋒、葛瑗、卓越、李明、馬春龍、張文、劉強、武強、孫娟等。其中,張虹、燕凌分別獲得第九屆、第十八屆戲曲梅花獎,陳素芳 1994 年獲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選拔賽提名獎,惠宇忠獲全國豫劇名醜賽表演創新獎。

建團初期

全團演職員lO0餘人。主要演員有賈先德徐艷琴鄭文明、趙金聲、田美蘭、王廣友、李正新、吳小樓、秦緒榮、張德連、蔣雲霞、耿素華、李廣德等;鼓師李慶彬、劉桂榮;主弦王繼成、李瑞祥。行當齊全,能文能武,最擅長演黑、紅臉戲及以生角為主的袍帶戲和刀馬旦戲。演出規範,講究藝術質量,在蘇魯豫皖接壤地區享有較高聲譽。當時劇團整理改編的豫劇《白蓮花》、《大戰十一國》、《困雪山》、《香囊記》、《佘太君發兵》等,在山東、河北、河南、安徽和本省各大、中城市巡迴演出,受到廣大觀眾歡迎。其後,該團創作演出的現代豫劇《紅梅》及移植演出的豫劇《黛諾》、《橋隆飈》、《蘆盪火種》、《紅燈記》等,都在省內外引起轟動。這一時期,劇團對青年演員的培養也同步進行。雷曉霞、韓蔚霞、高彩萍、劉敬喜、王乃信、縱兆芝、朱麗華、王永奎、杜慶英、徐家英、史為義、惠宇忠、徐啟雲,以及青年鼓師李瑞忠、劉勝利,主弦吳大義都逐漸成為劇團的藝術骨幹。“文化大革命”中,劇團被迫停演。1971年劇團離開幹校,編演配合政治任務的小節目,後又加工排演豫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劇。《紅燈記》被調進南京公演。原江蘇省文化局組織兄弟劇團觀摩學習,江蘇人民廣播電台播放其錄音。

打倒“四人幫”後

老藝人重新登上舞台,先後上演了《十五貫》、《紅樓夢》、《小刀會》等傳統劇目。同時,新創作劇目也進入繁盛時期。1977年,該團創作的現代豫劇《銀杏坡》,參加江蘇省專業文藝團體創作節目第二輪(戲劇)匯演大會,趙金聲、王永奎、史為義、高彩萍、李緒民獲演員獎。1978年,劇團創作的現代豫劇《心事》、《四方樓》,參加江蘇省新創作劇目調演,深受好評。《心事》劇本由北京寶文堂書店出版單行本,並收入建國三十周年《江蘇小戲選》;《四方樓》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該團創作的《鬧洞房》、《斷白銀》,先後在《江蘇戲劇》發表。

1985年

該團創作的新編歷史豫劇《新台啼血》在《陝西戲劇》發表。1991年,據中國古典小說《金瓶梅》改編的七場豫劇《李瓶兒》,和分別由張虹、陳秀蘭主演的兩台折子戲、應中國劇協藝委會邀請,由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劇協、中國《金瓶梅》學會推薦。晉京演出,轟動京華。馬少波、王利器、郭漢城等著名專家學者紛紛撰文讚譽。1996年劇團排練的《華山情仇》、參加江蘇省首屆青年戲曲節,燕凌獲最佳表演獎。同年12月。該團攜該劇赴西安參加由文化部主辦、陝西省文化廳承辦的全國梆子戲劇種新劇目交流演出,獲優秀演出獎,燕凌獲優秀表演獎,潘中英、孫宜強獲優秀舞美設計獎。張文藝獲優秀導演獎、姬君玲、董瑞華獲唱腔、音樂創作獎,張雪霞、朱齊光、王福闊獲表演獎。2000年該劇再獲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

1999年

該團與銅山房亭藝術團聯合創作演出的豫劇《又一村》。參加江蘇省第三屆戲劇節,獲新劇目獎。燕凌獲優秀表演獎;李先鋒、葛瑗獲表演獎;董瑞華、燕凌、姬君玲、張文獲唱腔設計獎;李綻、張君實、孫波獲繪景獎;王文晶獲造型獎。2002年由中央電視台、江蘇星河影視公司、江蘇省豫劇團聯合攝製的豫劇電視劇《三斷姻脂案》、《又一村》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播放。在全國引起良好反響。

2003 年

該團創作的小喜劇《鬧重陽》獲中國劇協主辦的中國濱洲、博興小戲藝術節優秀劇目金獎。李先鋒獲優秀導演獎;張秀雲、霍秀珍獲優秀表演獎;陳登勤、衡敦壯、李先鋒獲編劇獎;董瑞華獲音樂獎;李先鋒、卓越獲表演獎。同年,該團青年演員王靜,參加中國“國花杯”中青年演員戲劇大賽,獲金獎,青年演員李明,在江蘇省“五星工程”小品大賽獲金獎。劇目建設的長足發展,有力促進了中青年演員的鍛鍊成長,一批後起之秀成為劇團的中堅力量,紛紛在全國和省級重大藝術活動中摘金奪銀,聲震藝壇。

歷史獲獎情況

張虹於 l992 年榮獲第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後,兩次赴日本作文化藝術交流,並於 1997 年再奪第六屆香玉杯藝術獎;燕凌先於 1997 年摘取江蘇省首屆文化藝術“茉莉花獎”後,又於 1999 年榮獲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陳秀蘭 1986 年在江蘇省首屆戲曲青年演員大獎賽中榮獲表演二等獎, 1990 年又榮獲江蘇省第二屆戲曲青年演員大獎賽 表演一等獎;陳素芳 1994 年獲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選拔賽提名獎;同年惠宇忠獲全國豫劇名醜賽表演創新獎。這一時期,在省、市戲曲藝術活動中獲獎的還有馬春龍、張文、劉強、武強、孫娟等。現在。該團陣容強大,人才濟濟,行當齊全,擁有一大批優秀中青年演員和強大的編劇、導演、 音樂、舞美力量,在蘇魯豫皖四省毗鄰的淮海經濟區,享有較高的藝術聲譽。

近況

江蘇省豫劇團於2011年9月17日——28日參加了第二屆中國豫劇節,憑藉新編現代豫劇《桃花莊》獲得參演劇目獎,獲得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燕凌也憑藉該劇獲得了優秀表演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