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

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

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的前身系創辦於1894年(清光緒年間)的梁豐書院,1997年順利通過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省級驗收。先後與日本關東國際高等學校和澳大利亞波特蘭市中學結為國際友好學校。

基本信息

概貌

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位於市區城西新區南側,其前身是創辦於清光緒年間(1894年)的梁豐書院。1997年學校首批通過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省級驗收,2004年被確認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普通高中。2005年,學校易地新建,2006年8月投入使用。校園占地面積193畝,建築面積近7萬平方米;綠化面積近5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為38.6%;各種教育教學設施齊全,實驗室、藝術中心、信息中心,設備先進,教室多媒體覆蓋率達100%,圖書館藏書十萬多冊,訂有各類報刊、雜誌300多種。目前,學校共有教學班48個,在校學生近1900人;在編教職員工210人左右,其中江蘇省首批教授級高級中學教師3名,江蘇省特級教師3名,蘇州市名教師5名,蘇州市學科教改帶頭人11名,獲得張家港市學科教改帶頭人、教學能手和教壇新秀等榮譽稱號的教師63名,已經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有21名,在讀研究生22人。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和“吸納、繼承、改革、創新”的科學發展理念,以“研究型、信息化、現代化、國際化”為辦學目標,創設師、生、校共同發展的最佳環境,不斷營造濃郁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實現和諧、持續發展,教育教學質量長期穩定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歷年聯考成績在蘇州市、江蘇省名列前茅,年級平均總分、高分段人數和本一、本二達線率等各項指標穩居蘇州市重點中學前列。先後有23名學生聯考獲得“李政道獎學金”。每年有一批優秀學生獲得國內著名高校的保送資格。

硬體

學校有一流的育人環境,配備齊全的多媒體教室、標準化的塑膠田徑運動場、現代化的學術報告廳、高速的校園網路系統、先進的圖書館和體育館,還配有網球場、游泳池等

師資

梁豐有一流的師資,學校現有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45人,有蘇州市名教師3人,各級學科帶頭人18人,研究生學歷9人,“與學生一起成長”“在教育中享受生命”是他們的追求。

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面積近8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在校學生1500多名,教職工152名,其中專任教師124人,平均年齡33歲。教師隊伍中,現有全國優秀教師2名,江蘇省特級教師3名,高級教師45名,一級教師35名,蘇州市名教師3名,蘇州市學科帶頭人2名,張家港市名教師、學科帶頭人18名,張家港市教學能手32名,張家港市教壇新秀12名。

成就

梁豐培養了一批批具有高尚人格、高智慧、高能力的驕子,他們中有兩院院士,有國際物理奧賽金牌得主,有省聯考狀元、李政道獎學金得主數十人,有成千上萬各行各業的業務骨幹。在歷年聯考和各類學科競賽中學校成績突出,令人矚目。學校的健美操隊、合唱團、足球隊在省市各級比賽中屢屢獲獎。素質全面的梁豐學子為學校贏得了廣泛聲譽。

交流合作

梁豐重視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近幾年學校與日本關東國際高等學校、英國格林威治大學、澳大利亞波特蘭市中學等學校簽定了友好協定,校際間友好交流不斷,每年都互派師生交流學習。

辦學理念

學校以“辦有靈魂的教育、育有底氣的新人”為辦學總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實施體驗性教育,以體驗促崇高理想健全人格的形成,以體驗促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提高,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梁豐以辦好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國家級示範高中為目標,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超越。新世紀,一個思考的、理性的、智慧的、精緻的、先進的、示範的、實驗的、多元的、開放的、世界的梁豐將屹立在現代教育之林。

歷屆英才

一百多年來,梁豐嚴謹治學,英才輩出,共培養畢業生近兩萬人。近二十年來,更是為高校輸送了大批具有健全人格、美的心靈,富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從兩院院士到國際中學生物理奧賽金牌得主,從江蘇省聯考狀元到各行各業的業務骨幹等,梁豐學子為學校贏得了廣泛的聲譽。
吳中偉,33屆校友,國內外水泥混凝土學術界有威望的專家,我國首批材料科學博士生導師。1940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1945年入美國丹佛材料研究所進修,1946年回國。曾任中央大學副教授、研究員。建國後,歷任建築工程部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副院長,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副院長兼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矽酸鹽學會、中國建築學會第三屆常務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三、四屆常務理事,《矽酸鹽學報》主編等。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51年合作研製成功混凝土引氣劑。著有《膨脹混凝土》、《補償收縮混凝土》、《怎樣做好混凝土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等,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00餘篇。另有詩集《寸陰集》。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8年當選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1999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0年2月4日在北京病逝。
童秉綱, 45屆校友, 著名力學家、教育家,195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1953年,他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力學專業研究生畢業並留校任教,曾任講師及理論力學教研室主任。1961年他調到中國科技大學工作,曾先後擔任流體力學教研室主任、近代力學系主任。協助錢學森等著名科學家建設了中國科大流體力學的專業教學體系。1981年擔任教授,受聘為首批博士生導師。1986年到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任教至今。童秉綱曾歷任中國空氣動力學會副會長、副理事長,原國家教委工程力學專業教材委員會委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和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現擔任幾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科院開放實驗室的學術委員。1997年10月童秉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曹楚南,48屆校友,腐蝕科學與電化學專家,在中國領導和開拓了腐蝕電化學領域,專著《腐蝕電化學原理》從平衡熱力學、不可逆過程熱力學、多電極系統和多反應耦合系統的電極過程動力學等方面論述了腐蝕電化學的特殊規律,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為浙江大學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章申,52屆校友,景觀地球化學研究學者,1956年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系。1962年獲蘇聯莫斯科大學生物學副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60年代首次揭示珠穆朗瑪峰地區冰、雪、水中氫氧同位素的含量、分布和分餾規律。在國內率先開展環境中元素分布與克山病等地方病的生物地球化學病因學研究,他與同事提出了生物地球化學質、量、比營養概念及我國生物地球化學省的劃分方案。70年代系統揭示了薊運河、湘江等河湖重金屬污染規律,取得防治成效。1993年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承緒,28屆校友,浙江大學教育系教授、比較教育專業博士生導師,原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徐中玉,29屆校友,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國立中山大學研究院畢業,歷任中山大學、中正大學、山東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滬江大學中文系講師、副教授、教授,建國後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研究所所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現為名譽系主任。國家教系全國高教自學考試指導委員兼中文專業委員會主任(15年),上海作家協會第四屆副主席,第五屆主席(12年)。現仍擔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會長,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會長(均已二十年至今)兩次赴美講學(史丹福大學、內布拉斯加大學)。
趙人龍,30屆,高級工程師,集郵家。194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1947年畢業於美國加羅拉多大學研究院,獲土木工程科學碩士學位。1940年至1986年從事水力發電工程的勘測、設計和施工審查管理工作。1986年從中央水電部基建司副總工程師職位退休,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4年獲國務院發展我國工程技術事業突出貢獻證書,並發給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顧問,中國郵票博物館郵票鑑定專家。
梅行,33屆,原中央書記處研究會室副主任,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嚴似松,36屆,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吳錫軍,47屆,原江蘇省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高級工程師。1955年畢業於華東化工學院化工系。歷任南京化學工業公司(集團)研究院院長、高級工程師。華東理工大學兼職教授,江蘇省科委主任、黨組書記,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副省長,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協常委。
童秉樞,52屆,196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並留校任教,1990年晉升為教授,1993年批准為博士生導師。1985年至1986年在英國伯明罕大學作訪問學者,研究CAD技術。1990年至1996年曾任工程圖學及CAD教研組主任。現任精密儀器系製造工程研究所副所長,系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校研究生培養工作委員會委員。
童道明,52屆,1960年肄業於莫斯科大學文學系語言文學專業。1963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現任研究員。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論文集《他山集》,專著《戲劇筆記》,隨筆、散文集《惜別櫻桃園》等,並另有多種譯著。
李俊才,55屆,原東海艦隊副司令員,海軍少將。歷任海軍福建基地司令部作戰處參謀,福州軍區司令部任海軍參謀,海軍福建基地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福州軍區司令部作戰部特兵處處長,1985年8月任海軍東海艦隊副參謀長,1990年6月任海軍東海艦隊參謀長,1994年4月—1997年12月任海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1988年8月授予海軍少將軍銜。
丁俊發,59屆,曾任原國家內貿局副局長。
張國良,65屆,政協委員,香港文匯報現任董事長兼社長。
曹玲嵐,74屆,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博士。
趙辛,75屆,康奈爾大學博士。
王如竹,80屆,製冷與低溫工程專家。上海交通大學第三批“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990年5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兼製冷與低溫工程研究所所長;國際製冷學會製冷設備專業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傳熱傳質分會副主任;中國太陽能學會理事、熱利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太陽能學報》、《工程熱物理學報》編委;上海市製冷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Energy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雜誌評論員。
武培怡,81屆,武培怡,男,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教授,南京大學化學系高分子專業博士。2001年度 入選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計畫;入選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啟明星”計畫;2002年度 入選復旦大學“世紀之星”計畫;2003年度 獲上海市科委“白玉蘭科技人才”計畫資助;2004年度 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獲上海市引進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專項資金資助;入選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啟明星”跟蹤計畫。
沈冰,95屆,,中央電視台主持人。主持的欄目有《經濟半小時》、《新聞會客廳》及2002年世界盃時期的《你好,世界盃》。是中央電視台最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之一。

校史

1978年成為縣重點中學。
1980年成為江蘇省首批重點中學。
1996年成為江蘇省模範中學。
1997年成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5年成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
張家港梁豐高級中學現今是一所現代化的4星級高級中學。2006年年中已搬入位於張家港市國泰南路的新校區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獲得江蘇省雙文明單位、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江蘇省群體工作先進學校、江蘇省貫徹"兩個條例"先進學校、江蘇省師資培訓工作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被教育部授予“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實驗學校”、“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獲得了省文明單位、省電教示範學校、省師資培訓工作先進單位、省綠色學校等榮譽。

校歌

梁豐高級中學校歌​
梁豐美麗的校園,是我們破浪遠航的港灣,寬敞明亮的教室是我們駕馭的希望之船。
勤奮進取活躍創新,虛心求實刻苦嚴格。
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努力駛向燦爛的彼岸。梁豐梁豐前程無限前程無限。
梁豐可愛的校園,是我們茁壯成長的搖籃,和藹可親的老師為我們辛勤的培育澆灌。
勤奮進取活躍創新,虛心求實刻苦嚴格。時代催發青春的綠葉,奮發振作攀登的氣概。
梁豐梁豐桃李滿天桃李滿天。
桃李滿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