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朦朧塔

江蘇朦朧塔

朦朧塔位於建湖縣辛莊鄉寶塔村朦朧莊北,射陽河與西塘河交會處。為密檐樓閣式磚塔。現僅存三層八面,高約16.7米,底邊長約2米。

江蘇朦朧塔 江蘇朦朧塔

朦朧塔位於建湖縣辛莊鄉寶塔村朦朧莊北,射陽河與西塘河交會處。為密檐樓閣式磚塔。現僅存三層八面,高約16.7米,底邊長約2米。

各層腰檐仍見疊澀磚數層和石制角梁。底層南向開門,其上二層各有四門,門位上下相閃。塔內2米高處磚砌穹窿頂,北部置有佛龕,中部有扶梯可盤旋而上,現已毀。

1934年,省文管會來此勘探,在底層地坪問下42厘米處發現地宮。地宮為八角形,邊長55厘米,深l47厘米,南向開有羨道,長2l4厘米。地宮北面有彌座,高69厘米、長39厘米,其上置有一石函,高34.4厘米、長65.7厘米、寬35.2厘米。蓋頂端有陰刻正楷“葬舍利函”四字,函內葬有“太平通寶”銅錢百餘枚和一黃絹裹著的銀棺。銀棺長9厘米、寬5.5厘米、高6.7厘米,上蓋隱見“……元豐八年……”銘文。其內有“舍利子”、“瑪瑙”、“玻璃(水晶)”、“赤珠(玉石)”和數塊植物桿莖。清光緒《阜寧縣誌》載,朦朧塔在淨慧寺前,為唐武德三年(620)建。現從塔身結構、式樣、手法等方面考證,該塔為明代重建。但其地宮向下74厘米處置木板,木板下為數根木樁中間夯築石塊為基礎,是宋代常見技法。因此,塔應始建於宋。其內舍利函則為明代重建時取出並再次置於地宮之中。

該塔對於了解當地宗教歷史和明代磚塔地宮結構提供了寶貴實例,其中出土的“葬舍利函”是一件歷史藝術價值較高的宋代遺物物。

江蘇朦朧塔高清大圖 江蘇朦朧塔高清大圖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率師東征時,兵駐鹽城一帶海灘上。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李世民單人匹馬夜巡大營,不慎闖入了臨近敵營的一片灘涂,被敵方巡營的主帥蓋蘇文發現,立即策馬揮刀追來,李世民急催戰馬,落荒而走。可是馬不擇路,陷身於淤泥河中。他只得跳下馬來,徒步逃命。當他見有一口枯井時,便跳入井中藏身。蓋蘇文追到水井處,卻不見人影,只看到那眼井口上結著一張完整的蜘蛛網,料定井裡不會有人,便策馬回營去了。後來李世民做了皇帝,為感激蜘蛛結網的救命之恩,即派尉遲恭在這口井處建了一座塔。鑒於李世民是“真龍天子”,又被蒙在井口的蜘蛛網掩護逃生,因此有了“朦朧”一詞,所以此塔取名為“朦朧寶塔”。並在塔後建了一座規模較大的淨慧寺。現在塔的東北方還有一條洗泥河,據傳說就是唐太宗當年馬陷淤泥河,脫險後洗馬的地方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