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大學文理學院大學生記者團

在軍訓慰問中,大學生記者團的小品節目,受到新生們的追捧,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4月,大學記者團與學院文理之聲調頻電台共同舉辦了江漢大學文理學院第一屆“魅力傳媒”藝術節。 2008年4月,大學生記者團50名團員成為學院600餘名“奧運司機”中的宣傳成員,在擔當志願者的同時也承擔著采寫新聞稿件。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大學生記者團簡介
大學生記者團現下轄四個中心秘書處、新聞采編中心、薰陶影像中心、院報編輯中心。這些機構的完善進一步整合了學院的宣傳資源,提高了團隊的新聞戰鬥力和運作效率。
《三角湖視點》是大學生記者團自己主辦的報紙,創辦於2006月4月12日,是一張結新聞性與文學性為一體的報紙,作為《江漢大學文理學院報》的補充,《三角湖視點》側重於新聞策劃和活動專題,關注社會熱點和大學生們身邊的小事。自成立以來,在培養新聞記者和文學新人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採薇文學社是大學生記者團發展壯大的又一見證,隨著學院的發展壯大,校園文化的建設和形象的塑造被提上學學院宣傳工作的日程,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採薇文學社應運而生。它一出來就高舉要打造和培養自己的校園作家的旗幟,要在活躍校園文化氛圍,繁榮校園文學方面走出一條新的路來。目前,採薇文學社主辦有刊物《採薇》。
2008年4月1日,薰陶網視正式成立。她是薰陶影像中心傾力打造出的一個屬於江漢大學文理學院學生自己的網路電視台。薰陶網視是以影像傳播學院文化、關注師生動態、活躍校園生活為主旨的新興院級媒體,也是各系學生學習磨練音視頻、計算機網路、新聞采編等技術的實踐基地,同時更是一個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展示的平台。她是武漢眾高校中,誕生的第三個完全由學生製作並維護的校園網路電視。前兩個分別是:武大未來網、華中科技大學喻園網視。
大學生記者團自創辦以來,參與策劃了院報的發刊儀式,出席了首屆武漢高校刊物交流大會,成功的組織了湖北省高校獨立學院首屆嘉賓論壇,《知音》海外版編輯部主任韓可弟,前香港《大公報》、湖北《新周報》記者、《中國高新去》執行主編吳采平,湖南《大學時代》編輯、娛樂記者賀豐波應邀出席並論劍三角湖畔。在學院迎新和軍訓的報導中,大學生記者的不但積極報導新聞,還策劃了教師節不但給全院老師送鮮花還送健身卡的活動,一度成為校園佳話。在軍訓慰問中,大學生記者團的小品節目,受到新生們的追捧,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2006年9月23日—25日,大學生記者團成為報導由中國規律研究會和江漢大學聯合主辦、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承辦的“科學發展觀與中部崛起高峰論壇暨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第十六屆年會”唯一的學生媒體,並成功的採訪到了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會長、著名經濟學家楊聖明先生,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毛立言先生,首都經貿大學校長、經濟學家文魁教授,上海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顧鈺明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董小麟教授等等,不但鍛鍊了能力、增長了見識,更加的意識到了作為一個新聞記者應有的社會責任。
12月,學院新聞中心主辦、大學生記者團承辦的2006年“感動文理十大新聞人物”評選活動中,大學生記者成員連續奮戰一個多月積極準備,評選活動得到了江大校領導和我院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大學生記者團團隊也以“執著並堅守著的新聞夢”而入選感動文理十大新聞人物。
2007年3月,為了拓展開闊視野,加強自身的組織建設,大學生記者團先後赴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華中師範大學漢口分校等武漢十幾所高校交流學習交流。在這些交流活動中,大學生記者團積極吸收兄弟院校的辦團經驗,為記者團未來發展勾畫藍圖。
4月,大學記者團與學院文理之聲調頻電台共同舉辦了江漢大學文理學院第一屆“魅力傳媒”藝術節。經過半個月的緊張籌備,包括邀請單製作及發放、節目編審排練、場地布置等一系列工作,傳媒藝術節在江漢大學藝術演播廳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參加此次藝術節的有江大和我院領導,還有前期交流的十幾所高校記者團代表成員,他們為晚會帶來了精彩的節目。晚會結束之後,個各高校記者團再次相聚三角湖畔,討論了校園傳媒發展大計。
5月8日,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我院首席特聘教授李京文來到我院,與大學生記者團成員親切座談,還揮毫潑墨題寫“江漢大學文理學院報”,並勉勵所有團員積極進取,成為新聞傳媒領域的棟樑之才。
6月1日,大學生記者團舉辦第一期電視類節目《文理訪談》,此次文理訪談的受訪嘉賓是06級商務英語莊晶晶,她成功入選南航空姐選拔賽,並最終成為南航微笑形象大使。甘院長也親臨節目錄製現場,節目製作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7月,大學生記者團策劃暑期社會活動,為貴州石阡縣貧困國小募捐,在臨近放假之際,除了在學院教學樓前擺設募捐展台,所有團員還深入到每一個寢室募捐現金和書本、藥品等日常生活用品。暑假在新聞中心耿湘和陶林老師的帶領下,大學生記者團6名骨幹成員組成社會實踐團隊帶著募捐收集的價值一萬多元物品踏上貴州調研行程,甘院長還自愛出發時為同學們送行。在此次調研過程中,記者團成員深入到當地基層,為當地農村和旅遊區寫下了兩萬多字的調研報告,並且有三十餘篇新聞稿在武漢媒體上發表。9月,湖北省團委授予大學生記者團“優秀社會實踐團隊”榮譽稱號。
2008年4月,大學生記者團50名團員成為學院600餘名“奧運司機”中的宣傳成員,在擔當志願者的同時也承擔著采寫新聞稿件。4月12日,走過31天孕育歷程的《武漢晚報》“奧運百人採訪團”正式成立,50名記者團成員應邀參加這次成立大會,長江日報副總編輯、黨委書記、武漢晚報總編輯林霓、武漢晚報副總編輯王石等武漢晚報主要領導參加了成立大會並為記者團成員頒發了聘書。
5月,奧運火炬傳遞到武漢,《武漢晚報》邀請記者團成員參與武漢站傳遞現場報導。記者團抽調採訪團成員中的10名骨幹成員在火炬傳遞前夜就兵發黃鶴樓、洪山廣場、梨園廣場、漢口江灘等4個點守候,採訪團成員經過一夜的通宵採訪完成了大量新聞稿件並,第二天晚報以專版刊登題為“通宵採訪 加油中國”的記者團新聞稿件。省委宣傳部長當天見報後特意批示“精神可嘉”。
6—9月,北京奧運會拉開序幕。記者團成員在擔任志願,業餘時間堅持寫稿,在三個月的過程中,記者團成員為《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武漢晚報》、《楚天金報》、《長江商報》和湖北電視台、湖北經視、武漢電視台、武漢教育電視台等媒體提供紙質稿件和視頻新聞200多篇。其中《武漢晚報》在奧運結束後評出“百人採訪團”十大新聞,其中有8篇新聞為大學生記者團采寫。《楚天都市報》在奧運會結束後也專門為為記者團同學刊登表揚信,肯定了同學們的工作。
大學生記者團自成立以來,通過院報和一系列活動,掀開了我院宣傳工作的熱潮,堅持“哪裡有新聞,哪裡就有大學生記者”的理念原則,在我院師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受到了學院領導、老師們的一致好評和同學們的肯定。
這裡不僅是江漢大學文理學院學生記者的搖籃,也是鍛鍊成材和展示才華張揚個性的舞台。文理論劍,孰與爭鋒?筆墨春秋,捨我其誰!大學生記者團歡迎新同學的加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