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均

江波均,女,漢族,1965年10月生,浙江桐廬人,現任浙江省桐廬縣人事局黨組書記、局長,編辦主任,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委黨校(縣行政學校)副校長。

浙江省桐廬縣人事局黨組書記、局長

個人簡歷

江波均

,女,漢族,1965年10月生,浙江桐廬人,199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在職大學學歷。現任浙江省桐廬縣人事局黨組書記、局長,編辦主任,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委黨校(縣行政學校)副校長。
曾任桐廬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科副科長、審查批捕科科長、黨組成員、政治處主任;2003年6月起任副檢察長。2007年4月起任桐廬縣人事局黨組書記、局長,編辦主任,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委黨校(縣行政學校)副校長。2011年11月23日擬任(提名)建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候選人。工作言論

——構建桐廬和諧人事之我見
中共桐廬縣委書記戚哮虎同志在縣第十二次黨代會上代表縣委提出了“融入杭州大都市,建設全面小康縣,為構建和諧桐廬而努力奮鬥”的口號。作為人才人事工作基石的縣級人事部門,如何緊緊圍繞縣委提出的工作目標,以科學的發展觀和人才觀為指導,在為桐廬經濟社會新一輪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人事支撐中有所作為,筆者提出一些個人的膚淺看法,以期拋磚引玉。
1、確立“一個目標”
 確立“構建桐廬和諧人事”目標。深刻認識人才人事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人事和諧對於社會和諧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健全公平公正的人事制度,營造公平公正的人才環境,以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以人才隊伍的活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2、突出“兩個理念”

突出人事工作必須為構建桐廬和諧社會服務的理念。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都需要人來實現,人是根本,人才是關鍵,人事部門應該主動作為,把構建和諧社會與構建和諧人事結合起來,自覺把人才人事工作放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中謀劃與實踐,明確工作目標和努力方向,確保人才人事工作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突出人才資源加快向人才資本轉化的理念。通過“十五”期間的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已取得了較好成績,但人才資源還畢竟是原始的、潛力性的,必須加快向人才資本轉化,使之成為顯性的、充滿活力的,為社會源源不斷地創造財富,以促進桐廬新一輪更好更快的發展,促進社會的和諧。
3、解決“三個問題”
解決如何推行公益性服務以體現人事部門公共服務職能問題。根據構建桐廬和諧人事的形勢發展需要,徹底破除不合時宜、束縛人才成長和作用發揮的管理制度,進一步發揮人事部門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民眾的職能作用,全力推行公益性服務。一是強化社會效益觀念,淡化經濟利益,旗幟鮮明地提出不以營利為目的,堅持有限成本收費,實現人才人事工作的無償服務,如建立公益性交流平台,建立公益性公共人事社會化服務體系。二是創新服務手段、提高服務質量、拓展服務領域、發展公共服務,體現陽光服務。加強人事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完善人事代理制度,為流動人員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就業培訓、就業推薦,對高校畢業生中的特殊困難群體實行就業援助,舉辦免費人才招聘(就業推薦)大會;實行人事專員制度,主動上門服務,為全縣重大工程項目、工業開發園區內的企業、非公經濟組織提供人事政策諮詢、人才引進、人才測評、人才培訓等服務,形成運行規範、服務周到、高效快捷、覆蓋全縣的人事公共服務體系,向社會平等開放人才人事資源。
解決如何建設一支創新人才隊伍以推動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問題。建設一支創新人才隊伍,既是努力實現桐廬新一輪更好更快發展的必需,也是人事部門適應社會發展的大勢所需。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大力挖掘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能力,謀求人與事的合理配置,因事求才、因才施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讓一切創造的源泉湧向構建和諧社會的各行各業,讓和諧社會事業的發展因創新人才隊伍的增強而增速。一是建設一支理念新、方法新、成果新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特別要結合浙江省“151”人才選拔、杭州市“131”人才選拔和縣“511”人才培養工程的實施。二是加強創新骨幹建設,讓各類專家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導力量。三是積極藉助在杭各院校、各科研機構,集聚各方學術智力及技術資源,促進桐廬的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
解決如何穩慎處理人事工作熱點難點以促進和諧社會的穩定發展問題。高度重視和穩慎處理當前人事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特別是注意消除工作中可能發生的不和諧因素。一是努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人事爭議仲裁、軍官轉業安置、企業軍轉幹部解困、人事考試、公務員登記、工資套改、規範機關事業單位收入分配、人事信訪等工作。二是深入基層,深入服務對象,檢查工作,聽取意見,特別是對我們的各項政策措施、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工作作風,是否符合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是否有利於構建桐廬和諧人事進行認真的分析和反思,從而及時加以改進和完善。三是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公務員隊伍管理社會事務、協調利益關係、開展民眾工作、激發社會創造力、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共同構建桐廬和諧人事。
4、打造“四個平台”
打造人才引進培養平台。緊扣桐廬新一輪加快發展的戰略方針,集聚人才資源,提供動力支撐。一是縱向聯繫,以“人才工作站”和“桐廬人才網”為載體,根據桐廬縣人才需求狀況和發展前景,主動與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銜接,產學研緊密結合,吸收一些畢業生及研究人才來桐工作,打響“大學生社會實踐在桐廬”牌子,吸引大批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桐實踐,為爭取部分大學畢業生留下工作創造條件;二是橫向交流,主動和杭州、上海、西安、武漢、哈爾濱等大城市人才市場達成人才需求信息聯網合作意向,使桐廬縣成為這些地區人才市場的信息用戶,為從更廣闊的空間引進人才創造條件;三是舉辦人才交流會,利用人才市場這一平台,除舉辦恆定的每年兩次的春夏人才交流會外,還可根據畢業生生源高峰期和用人主體的高頻用人期或重大活動節日期舉行各種類型人才招聘會,廣招人才;四是開闢網上人才市場,發展網上招聘、網上求職等業務,方便用人主體招用適用人才;五是採用“柔性引才術”,引進“候鳥型”、“假日型”、“兩棲型”等短期人才,解決某一課題、某一階段、某一關鍵難點等問題;六是藉助新聞媒體“誠招天下英才”;七是走出去,組織招聘團,由黨政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前往高校集中地、人才集散地舉辦洽談會,特招人才;八是請進來,將各地人才請來桐廬,為他們免費安排食宿、報銷路費,讓他們到桐廬家門口接受各用人單位的挑選,也讓人才實地感受桐廬的人居佳境和良好創業氛圍。通過多種途徑引進人才,打造人才引進培養平台。
打造人才競爭平台。建立新型、平等、開放的人才競爭平台,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才合理有序流動的同構共生。一是透明化招錄人才。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嚴格規範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招錄,有效把守“入口”關,並確保以科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來保障公開公平公正。二是市場化配置人才。培育市場體系,促進人才市場的競爭開放,鼓勵社會資本進入人才服務領域,推進人才服務主體多元化,形成要人才找市場,實現各類人才在市場化配置中的公平競爭。三是程式化安置人才。公開政策,透明操作,排除人為干擾,通過考試考核相結合,按志願確定單位,競爭上崗,保底分配的安置辦法,妥善安置軍轉幹部、合理選拔鄉鎮幹部進機關等。
打造激勵保障平台。一是建立健全政府適當投入為引導,用人單位投入為主體,社會力量投入為補充的新型人才開發投入體系。二是健全以政府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獎勵為主體的人才選拔獎勵體系。三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出台相關政策,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人才保障,實施人才津貼制度、人才綠卡制度,建設人才安居工程,切實解決人才後顧之憂,使桐廬成為人才創新的沃土、創業的樂土。
打造人才就業服務平台。一是健全就業指導,積極做好服務和引導工作,簡化辦事手續,減少落戶辦理環節,免費為畢業生提供政策諮詢、就業指導、就業推薦、檔案管理、資料查詢、法規諮詢等“一條龍”服務。二是建立人才市場供求信息發布制度,暢通人才供求信息平台,通過報刊、網路定期向社會發布人才市場動向、人才供求信息及企業招才需求分析,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信息參考。三是營造良好創業環境,完善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拓展活動內涵,建立與院校、企業、學生的聯繫,搭建三方合作共贏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