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友

江南四友

江南四友,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人物,老大黃鐘公,老二黑白子,老三禿筆翁,老四丹青生。合稱“江南四友”。

人物簡介

江南四友受東方不敗的命令在杭州西湖梅莊看守被囚的任我行十二年。

在這十二年中,四人脫離權利鬥爭,潛心鑽研琴棋書畫,也算享受了人生。

但好景不長,因為四人對藝術的追求已到了至極,終於被向問天設下計謀,用琴棋書畫誘餌,成功營救了任我行

黃鐘公羞愧自盡,臨終說:“十二年來,清福也已享得夠了。人生於世,憂多樂少,本就如此……”道出了江湖險惡。

也正如小說中所寫,黑白子因內力全失,在研究棋譜時少了殺氣,倒也有所成。

另外兩人雖未明說,但自此之後,不管江湖中事,倒也不失為藝術研究創作的最佳時機。

人物評價

《笑傲江湖》的江南四友,似是《天龍八部》函谷八友的“壓縮本”,江南四友分別嗜好琴棋書畫,而函谷八友還要加上醫、工、花等等工藝,其實兩者的義意是完全不同的,起碼我所得的感受完全不同。

函谷八友使我想到的,是“精”與“博”之間的取捨問題,江南四友使我想到的問題則是所謂“玩物喪志”的表象真相。

江南四友奉東方不敗命令,在梅莊看守囚在西湖底黑牢的任我行向問天為了營救任我行出獄,利用他們對琴棋書畫愛得發痴這個弱點,設下計謀引他們上當,終於成功。事情敗露之後,魔教長老到梅莊質問,黃鐘公便以“玩物喪志”四字自責。

其實,黃鐘公這樣說,是有點言不由衷的。後來,任我行強迫江南四友吞下“三屍腦神丸”,從此作為他不貳之臣,黃鐘公不肯,寧願自盡,他臨死時便另有一番說話。他說:“我四兄弟人日月神教,本意是在江湖上行俠仗義,好好作一番事業。但任教主性子暴躁,威福自用,我四兄弟早萌退志。東方教主接任之後,寵信奸佞,鋤除教中老兄弟。我四人更是心灰意懶,討此差使,一來得以遠離黑木崖,不必與人勾心鬥角,二來閒居西湖,琴書遺懷,十二年來,清福已享得夠了。人生於世,憂多樂少。本就如此……”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黃鐘公這番話應是出自肺腑。也就是說,江南四友不是“玩物喪志”,而是因為壯志消沉,所以才“玩物”以消遣。

而“玩物”雖然沒有讓江南四友對社會作出貢獻,起碼也使他們自己生活得十分愉快,若投其所好,如令狐沖那樣,他們所知的不少,與他們傾談相處,委實樂趣多多。琴棋書畫、酒的品嘗,也不算是庸俗的嗜好了。丹青生的“四蒸四釀吐魯著葡萄酒”未免有大話西遊之嫌,但這類“神話”既有趣亦無傷大雅。

君子自求多福,或可更進一步說,發現壯志難酬,也不必完全消沉,找一塊清靜地,灌溉心田,多少也會有收成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