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七言律詩。此詩是詩人面對如大海洶湧的江水,抒發內心感受的敘懷之作。詩寫於安史之亂時,詩人流落四川成都,寄居草堂,一次觀錦江水如海勢,波濤洶湧,則觸景生情,感慨萬端,但又無從說起,只好聊短述,抒寫了他激憤的、自我解脫的、一時的人生感悟。全詩八句五十六字,其中語不驚人死不休為傳世名句,道出了杜甫詩作的特色,反映了他認真嚴謹的寫作態度。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①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②。
老去詩篇渾漫與③,春來花鳥莫深愁④。
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⑤。
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⑥。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①值,正逢。水如海勢,江水如同海水的氣勢。值奇景,無佳句,故曰聊短述。聊,姑且之意。
②此二句杜甫自道其創作經驗。可見杜甫作詩的苦心。性僻,性情有所偏,古怪,這是自謙的話。不管是什麼內容,詩總得有好的句子。耽(dān),愛好,沉迷。驚人,打動讀者。死不休,死也不罷手。極言求工。
③此句是說如今年老,已不像過去那樣刻苦琢磨。渾,完全,簡直。漫與,隨意付與。這話不能死看,杜老年作詩也並不輕率,不過由於功夫深了,他自己覺得有點近於隨意罷了。)
④此句承上而來。莫,沒有。愁,屬花鳥說。詩人形容刻劃,就是花鳥也要愁怕,是調笑花鳥之辭。韓愈贈賈島》詩:“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閒。”又姜白石贈楊萬里詩:“年年花月無閒處,處處江山怕見君。”(《送朝天集歸誠齋時在金陵》)可以互參。
⑤新添,初做成的。水檻,水邊木欄。故,因為。跟“新”字作對,是借對法。故著(zhuó),又設定了。槎(chá),木筏。
⑥焉得,怎么找到。陶謝,陶淵明、謝靈運,皆工於描寫景物,故想到他們。思,即“飄然思不群”、“思飄雲物外”的思。令渠(qú),讓他們。“令渠”句,是說讓他們來作詩,而自己則只是陪同遊覽。述作,作詩述懷。語謙而有趣。

白話譯文

為人性情孤僻沉醉美文佳句,若不出語驚人到死不肯罷休。
如今年老體衰,不再苦心琢磨,寫詩一會兒就,妙處全在自然。春來花鳥莫怕,老夫不在爭美。
江邊新裝木欄,供我悠然垂釣,再扎一條竹筏,用來代替小船。
如何能遇陶淵明、謝靈運那樣著名詩人,我願與之同游,並看他們寫出更美的詩篇。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詩聖)時年五十歲,居於成都草堂。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題中一個“如”字,突現了江水的海勢,提高了江景的壯美層次,表現了江水的寬度、厚度和動態。江水如海勢,已屬奇觀。然而詩題卻偏偏曰:“聊短述”。詩題中就抑揚有致,這是詩人的一貫風格。
既然是聊為短述,絕不能出語平平。詩人自謂“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足見“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爐火純青的詩藝,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和動人心弦的審美效果。
正由於杜甫藝術上的一絲不苟、勇於創新,因此老年臻於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極境。所謂“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仇兆鰲評杜甫“少年刻意求工,老則詩境漸熟,但隨意付與,不須對花鳥而苦吟愁思矣。”(《杜詩詳註》卷之十)同時他還轉引錢箋可相互發明:“春來花明鳥語,酌景成詩,莫須苦索,愁句不工也。若指花鳥莫須愁,豈知花鳥得佳詠,則光彩生色,正須深喜,何反深愁耶?”(《杜詩詳註》卷之十)這裡是說點明春光明媚,花香鳥語,快樂異常,因此不存在花鳥深愁的問題,“莫深愁”為杜甫自況。至於“渾漫與”中的“與”字,舊本曾作“興”,清末郭曾忻解釋說:“所謂漫興,只是逐景隨情,不更起爐作灶,正是真詩。”(《讀杜札記》)此處強調任筆所之,自然而然。總之,首頷二聯總體著眼,大處落墨,雖為短述,語實驚人,雖未直接描寫江上海勢,但胸中之海早已形成。它渾厚深涵,遼闊無垠,大氣磅礴。心中之海,詩人採取了虛寫的辦法。正如金聖歎所說,此“不必於江上有涉,而實從江上悟出也。”(《杜詩解》卷二)所謂海勢,其實是江,因此江上之景,亦應攝取,若完全避開江水,則海勢亦無所依附,而不成其為江如海勢。為此,詩人緊接首頷二聯虛寫海勢以後,隨即轉入實寫江水。故頸聯道:“新添水檻供重釣,故著(著)浮槎替入舟。”此處雖寫江水,但只是輕輕帶過,如此觸及江水、悟及海勢的寫法,令人玩味不盡。正如王嗣奭所說:“水勢不易描寫,故止詠水檻浮舟。此避實擊虛之法。”(《杜臆》卷之四)又如金聖歎所說:“不必於江上無涉,而實非著意江上也。”(《杜詩解》卷二)尾聯詩人以一“焉”字,即巧作轉折,融注新意。詩人之語,已經驚人。詩人說:若得陶淵明、謝靈運那樣的妙手,使其述作,並同游於江海之上,豈不快哉!尾聯思路新奇,饒有興味,且與首聯相呼應,顯示出詩人對藝術最高境界的執著追求。“更為驚人之語也。”(《杜詩解》卷二)對詩與詩題之間的關係金聖歎先生寫道:“每嘆先生作詩,妙於制題。此題有此詩,則奇而尤奇者也。詩八句中,從不欲一字顧題,乃一口讀去,若非此題必不能弁此詩者。題是‘江上值水如海勢’七字而止,下又綴以‘聊短述’三字。讀詩者,不看他所綴之三字,而謂全篇八句,乃是述江水也,值江水之勢如海也。則八句現在曾有一字及江海乎?”(《杜詩解》卷二)從他評析中,可以得知:此詩詩題與詩中八句,構成了一個渾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體。雖未寫海,而如海勢。此詩以虛帶實,出奇制勝,意在言外,令人嘆為觀止。

名家點評

《童蒙詩訓》:
陸士衡《文賦》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此要論也。文章無警策則不足以傳世,蓋不能竦動世人。如老杜及唐人諸詩,無不如此。似晉宋間人,專致力於此……老杜詩云:“語不驚人死不休。”所謂驚人語,即警策也。
後村詩話》:
前二句自負不淺,卒章乃推尊陶、謝,可見前哲服善不爭名之意。
《瀛奎律髓》:
以“詩篇”對“花鳥”,此為變體。後來者又善於推廣雲。
《杜臆》:
此詩即“漫興”也。水勢不易描寫,故止詠水檻、浮舟,此避實擊虛之法。
《瀛奎律髓匯評》:
紀昀:此詩究不稱題。查慎行;此篇借題以寓作詩之法,觀起結可見。許印芳曰:詩於江水如海,全未著筆。五、六雖說水,卻是常語,不稱“如海”之勢,故曉嵐貶之。起二句立志甚高,然必說破,便嫌淺露。次句尤嫌火氣太重,大非雅人吐屬。
《杜詩詳註》:
朱瀚曰:少陵對錦江水而袖手,青蓮對黃鶴樓而擱筆,其警悟後學不淺。然玩頷聯,亦有漸老漸熟之意,故字用借對法。今按:作詩機神偶有敏鈍:忽然機到,則曰“詩應有神助";忽然機鈍,則白“老去詩篇渾漫興。”
《古歡堂集雜著》:
少陵《江上值水勢如海勢》詩……申鳧盟《說杜》甚譙讓之,謂;“與題無涉,此老無故作矜誇語,抑又陋矣”。……(後官楚泊黃州港口,風光萬千)井叔又曰:“子陶、謝手也,何遜謝焉?”余靜默久之,因悟少陵典詩,蓋目觸江上光景,思成佳句,以吟詠其奔濤駭浪之勢,而不可得,廢然長嘆。曰“性癖”,曰“驚人”,言平生所篤嗜在詩也。曰“老去漫興”,與“晚節漸於詩律細”似不相屬,謙辭也。曰“花鳥莫深愁”,言詩人刻毒,遇一花一鳥,摹寫無餘,能令花鳥愁也。今老無佳句,不必“深愁”矣,花鳥尚然,況值此江勢之大,閉口束手,能復有驚人篇章耶?故只可添水檻以垂釣,著浮槎以閒遊而已。若述作之手,非陶,謝不可,吾則何敢?悠悠千載,猶思慕陶、謝不置焉。少陵殆抑然自下者,全無矜誇語氣。言在題外,神合題中,而江如海勢之奇觀,隱躍紙上矣,
唐詩成法》:
告在題外,意在題中,妙。
《讀杜心解》:
吳論云:水如海勢,見此奇景,偶無奇句,不能長吟,聊為短述,題意在下三字。愚按:此論得旨。通篇只述詩思之拙,水勢只帶過。
《杜詩鏡銓》:
自負甚奇(“為人性僻”句下)。邵云:首二句見此老苦心。今人輕易作詩,何也?前半俱說“聊短述”處,五、六方入題。

作者簡介

杜甫像杜甫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中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