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老媽宮粽球

汕頭老媽宮粽球

廣東名小食。粽球為潮汕傳統民俗食品。外形為六角球狀。   1920年,張強德父子在汕頭市昇平路頭媽祖宮(即老媽宮)附近擺攤經營粽球,張強德逝世後,其子張良傑在老媽宮對面小巷內租用一間小鋪,開設了順德號粽球店。因粽球質量好,且占有地利,生意日隆,順德號的粽球也逐漸成為潮汕和海外潮人所喜愛的老媽宮粽球。

主料

糯米。餡料分鹹甜兩種。鹹餡材料是蝦米香菇臘腸鐵脯蓮子、栗子和南乳豬鬃頭肉;甜餡材料是水晶餡、烏豆沙餡和綠豆沙餡。

做法

老媽宮粽球的製作工藝要求嚴格,其採用的糯米,必須顆粒飽滿,大小均勻。製作過程是先將糯米洗乾淨,用清水浸泡6-8小時,撈起晾乾,第二天洗淨炒鍋,下豬油、糯米略炒,調入魚露,中火炒至米粒香味四溢,光亮潤滑,裝起待用。
老媽宮粽球的餡料有鹹、甜兩種。鹹餡主要是蝦米、香菇、臘腸、鐵脯、蓮子、栗子和南乳豬鬃頭肉;甜餡主要是水晶餡、烏豆沙餡和綠豆沙餡。
老媽宮粽球用竹葉、鹹水草紮成四角形,放進鍋內煮約半小時,食用時解開竹葉,盛入盤中。

特點

煮熟的老媽宮粽球外觀稜角分明,晶瑩的米粒清晰潤滑,十分惹人喜愛。而其口味更是香糯誘人,甜餡清甘可口,鹹餡則鹹中透香,油滑而不膩,讓人回味無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