氾勝農書

西漢農學家氾勝之所著的《氾勝之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農書。

作者

西漢農學家氾勝之所著的《氾勝之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農書。
氾勝之是今山東曹縣人,曾任議郎官職,在陝西關中地區管理過農業生產。漢成帝(公元前32-公元前7年)時,他著成《氾勝之書》,總結了我國北方、特別是關中地區農民的種植技術和經驗,反映了當時農業科學技術的新進展。
《氾勝之書》把整個農作物栽培過程當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加以研究,提出了“趣時(及時耕作)和土(土地的利用和改良)、務糞(施肥)澤(保墒灌溉)、早鋤(及時中耕鋤草)早獲(及時收穫)”等六個農業生產的基本環節,並對之作了具體闡述。

例如

,書中在前人分期施用基肥、追肥等技術的基礎上,總結出著名的施用種肥方法——“溲種法”。溲種法是在播種前20天左右,用馬骨煮出清汁,泡上含有毒性的中藥附子,加進蠶糞和羊糞,攪成稠汁浸種。這樣浸過的種子,外面裹上了一層含有蠶糞、羊糞的糞殼,播種後可避免蟲蝕,種子萌發後幼苗可及時獲取足夠的養料,長得整齊茁壯。此法今天看來也是合乎科學道理的。對於能夠集中使用水肥精耕細作的著名的“區田法”,書中也作了詳細記述。
又如,書中根據黃河流域氣候乾燥、雨水較少、春旱多風的特點,提出了一系列“保澤”(保墒)的方法,即視雪情、雨情、旱情、季節早晚、土壤結構等不同情況,採取“藺”(鎮壓)、“掩”(拖壓)或“平摩”(摩平)等符合科學的不同方法。這些保墒方法一直為後世所沿用。
此外,《氾勝之書》還總結了禾(穀子)、黍、麥、稻、豆、麻(大麻)和桑等十多種作物的栽培法。對每種作物從選種、播種、收穫到儲種,都有精確記述。書中第一次提出麥子、穀子的穗選保純法,稻田控制水流以調節水溫的方法和桑苗截乾法(把第一年生長的桑苗,用鋒利的鐮刀貼著地面割下來,即所謂截乾法,這樣可使次年苗木生長迅速旺盛)等,突出地顯示了當時農業技術的進步。
《氾勝之書》對後世的農業科學產生了很大影響,可惜原書早已失傳。現在的《氾勝之書》是後人從《齊民要術》等幾部古籍中輯錄出來的,只有約3700字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