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第四中學

永春第四中學位於永春縣,創辦於1944年秋,現有在校生2000多人;教職員工145人。

基本信息

中學簡介


學校創辦於1944年秋,前身為私立力行初級中學。新中國成立後,收歸政府公辦,改名為“福建省永春第四中學”。1971年增辦高中,成為完全中學,1994年到1995年以優良的成績通過省“六督”、“兩基”、評估驗收,並順利通過省教委、國家教委的“兩基”跟蹤檢查。學校先後獲得縣“六督”、“兩基”、“先進基層黨支部”、市“勤工儉學先進單位”、“文明學校”、“文明達標單位”、“創安合格單位”,省、全國“勤工儉學先進單位”等榮譽。
學校自創辦以來,在社會各界、廣大校友、海外僑胞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地方黨政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學校辦學規模逐步擴大,教學和生活設施日臻完善,教育質量穩步提高。
學校師資結構較合理,團結協作;領導班子朝氣蓬勃,開拓進取,富有戰鬥力。全校師生在校長的直接領導下,正沿著新輪發展目標--創建省三級達標學校而努力奮鬥。
學校校園占地60畝,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有實驗樓一幢、標準教學樓一幢、教師宿舍樓二幢、學生宿舍樓一幢、辦公大樓一幢、禮堂一幢和運動場一個,學校教教學設施齊全,有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儀器按二類要求配備,有電腦室、語音室、圖書室、閱覽室,勞技室、美音室等,為推行素質教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學校布局合理,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規劃有序,動靜分明。校園內校舍錯落有致,環境幽雅,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場所。

創辦歷史

永春四中位於聞名全國的柑桔b之鄉永春縣湖洋鎮桃源溪畔,金龜寨麓,是我縣辦學歷史較悠久,規模較大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學。現有40個教學班,在校生2000多人;教職員工145人,高級教師14人,一級教師17人。
1943年,湖洋鄉有識之士,倡議創辦中學,以便於學子就近入學。由人口較多的鄭、劉、黃三姓推選鄭振經、劉澄清、黃河書等11人組成籌備委員會。1944年春節成立校董會,公推劉澄清為董事長,決定是年秋開學,經費由各姓公租分攤,校址擇定全鄉的中心點清白村。由劉姓獻出原清白國小校舍,校名定為永春縣私立力行初級中學。1944年9月,力行中學如期開學,招收初一新生4班200人,敦聘鄉賢劉向仁為校長,多方延聘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任教。同年11月3日,獲當時福建省教育廳批准立案,後即以這一天作為校慶紀念日。
創校初期,幹頭萬緒,困難重重,但全校師生上下一致,同甘共苦,團結奮進,學校教學工作取得顯著的成績。1947年,首屆國中畢業生投考永春中學高中部,囊括榜首1至9名,社會人士,嘖嘖稱讚。其後幾屆畢業生,投考永春中學、南安師範、仙遊師範,成績優異,深受各界好評。
力行中學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歷程。1948年9月,劉向仁辭職出洋,校董會聘請黃起寮繼任校長。其時,正是全國解放戰爭進入戰略決戰,敵後武裝鬥爭蓬勃發展的階段。黃起寮在校中秘密發展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1949年2月,建立中共力行中學臨時支部,4月初,中共力中支部發動師生及校外民眾,舉行反"三征"示威遊行,聲勢浩大,是年4月中旬,建立了湖洋武裝中隊,後編入晉南永游擊大隊,為第四中隊。1949年8月23日,第四中隊與閩西南遊擊隊會合,解放永春縣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教育面向工農,學校發展迅猛,面貌一新。1953年12月,力行中學收歸公辦,改校名為"福建省永春第四中學"。時黃起寮他調,政府委派邱西風為副校長,主持校政。力中校董會活動遂即中止。1955年9月,謝子瑟任校長、書記;1959年9月,邱西風任校長、書記;1960年9月,陳慶海接任校長。解放初期,學校貫徹《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教學相長,力行奮進,校風良好,教學設備及生活設施不斷充實,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文革"初期,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受到衝擊,隨後學生分散到蓬萊、湖城、龍山、仙溪、白雲等國小("戴帽"辦國中)上課,四中僅有4個班,10名教職工。1971年,增辦高中,成為完全中學,各"戴帽"國中班級逐步收歸四中。1972年9月、陳耀章出任校長、書記,"文革"後,拔亂反正,領導班子幾經調整充實,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學校規模迅速發展,成為全縣較大的完全中學。
永春四中具有勤工儉學的優良傳統。1976年冬,900多名師生,背著鋪蓋,到離校10多公里的大嶗山,安營紮寨,披荊斬棘,開發校辦茶果場,作為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種下柑桔124畝,烏龍茶63畝,其贏利主要用於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福利。1982年、1988年兩次被國家教委、計委、財政部聯合授予"全國勤工儉學先進單位"稱號,1992年再次被評為福建省勤工儉學先進單位。《福建日報》、《中國教育報》分別編髮新聞報導,福建省教委到校辦場錄像,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特地來校拍攝新聞紀錄片。
湖洋是茶果之鄉。為培養適合農業實用的科技人才,1982年又在高中部開設茶果職高班,講授茶果栽培和管理的科技知識,學生定期到校辦場實習,教、學、做合一,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茶果班10屆畢業生400多人,100多人成為柑茶專業戶,發揮其專長,為農村科技致富闖出一條新路。1992年,開設服裝裁剪與電工職高班,向教學改革試驗又邁出新的一步,教育結構初步具有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的特色。
1984年8月,陳耀章任書記,劉金銘任校長。1985年2月,鄭文灶接任校長、書記。1992年9月,鄭文灶離任,由副校長吳詩維主持校政,嗣後被正式任命為校長、書記。領導班子趨向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新領導班子上任伊始,便大力加強教學工作的領導,制訂一套較為系統的教學管理措施,勤學好問的學風逐步形成,學校教學質量得了紮實穩步的提高。1988年平均總分居全縣第5名(完中第二名,三位同學居縣前十名),1990年考入各類中專35人(三位同學居縣前十名),居全縣之冠;1991年綜合比率居一類區第一;1992年單科滿分63人次;1985年-1999年考入重點大學7人,大學本科46人,大學專科105人,各類中專478人,並根據學校實際,抓好體美音特色教育,學生多次在各級比賽中獲獎,並輸送一批學生上高一級院校。
1995年8月,吳詩維任書記,顏錦松任校長,1998年8月顏校長他調,黃建明繼任校長。從95年起,四中職業教育邁出新步伐、與福州市勞動局、福州第三技校、省拖拉機廠、省機械工業技術學校聯合辦學。先後開設紡織、車工、旅遊、文秘、金融、機械加工、電子等職專專業,畢業生逾七百人,先後安排到福州、廈門、泉州、石獅、晉江、惠安等就業。這幾年來,學校重視素質教育,開足開滿包括勞技、體美音在內的所有課程,學生的素質和學校的教育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95年以來被評為縣以上三好生及優秀學生幹部30多人,參加主管部門學科竟賽,學生獲省級獎四人次,市級獎10人次,縣級獎15人次;考上中專、中師及一級達標中學學生達350多人;高中畢業生考上各類大專學校四十多人(95年停招高一新生);教師獲省市級優秀園丁獎9人次,48人被評為縣優秀教育工作者。期間,我校通過省實驗教學先進縣的驗收,通過國家教委的"雙基"驗收,通過市、省、國家教委的"實驗教學"、"兩基""六督"的跟蹤檢查,年年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學校各種教學設施日臻完善。
1999年11月,王文景任校長(2004年9月任校長書記),新一任領導班子從學校實際出發,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凝聚各方力量,強化學校內部管理,齊心協力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新進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深入開展文明學校創建活動,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學校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邁上新台階。幾年來,學校德育工作凸現成效,教學業績大幅度躍升,中考2001年錄取永一中25人,2002年錄取永一中30人,2003年錄取永一中44人,2004年錄取永一中37人;高考2001年錄取本科4人,2002個錄取本科6人,2003年錄取本科15人,2004年錄取本科20人。學生參加縣級以上各類競賽30多人次獲獎。
改革開放以來至上世紀末,學校接連擴建校舍,構成現代化建築群體,逐步完善辦學條件。1986年由海外僑親捐資8萬多元,建教師宿舍兩座45間900平方米;1987年投資2.5萬元改建校門;1987年10月由各方集資48萬元,興建4層的教學大樓2315平方米;1990年又集資32萬元(學校勤工儉學22萬元,縣鎮各5萬元)建5層的力行樓(辦公大樓)1312平方米,1993年7月集資40萬翻建實驗樓2807平方米,1994年校友集資20多萬元翻建校友樓640平方米,1995年集資50多萬元,興建教師宿舍樓1300平方米,1996年集資50多萬元,翻建禮堂1300平方米。
2000年至2004年我校完成資金投入四百多萬元,興建了面積2400平方米的新教學大樓、1824平方米的學生宿舍樓、西校門。在財力極為緊張的情況下,開源節流,勤儉理財,擠出資金創建電腦室(2間)、語音室和多媒體體教室,接入光纖寬頻網,籌建校園網第一期工程,實現部分校園的綠化和硬化。改善食堂基礎設施,添置圖書,完成儀器升級等,是我校資金投入最多,建設力度最大,發展最快時期。
自建校以來,永四中校董會對學校的創辦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944年春首屆校董會成立,首任董事長劉澄清為力行中學的籌建殫精竭慮,含辛茹苦,1949年12月,學校處於新舊政權交替時期,主持校董會的林恭鏡先生,為解決學校經費,日夜操勞。1982年5月,恢復校董會,秉著尊師重教宗旨,在配合重大校務活動、爭取僑資、聯絡校友、創建獎教獎學基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復會首任董事長劉向仁,奔波港、澳、新、馬,發動僑親捐資建校,不幸於1985年三月仙逝。校董會由常務董事鄭天采、黃家恬、劉揚仁、鄭振昭等主持。1987年7月,集資2萬元,設立"永春四中劉向仁獎教金";1992年9月,鄭振經繼任董事長。他是當年力行中學主要創辦人之一,一貫熱心桑梓教育事業,對學校的創辦與發展,作出許多貢獻;在耄耋之年,仍出任董事長,並於翌月,捐資設立"永春四中振經獎學金",獎勵本校中考、高考優秀考生。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前進。在迎接60周年校慶之際,學校積極開展迎接校慶、力行奮進活動;全體師生團結一致,發揚優良傳統,弘揚力行精神,力爭在原有成績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