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輪迴

永恆輪迴

永恆輪迴,正確翻譯為永恆循環、永恆重現或永恆回歸指一種假定宇宙會不斷,而且將會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循環的觀念,而且這種循環的次數不可理解,也無法預測。另一種觀點認為在宇宙中雖然存在著事物的輪迴式循環特性;但宇宙本身是穩定恆久的。這點類似於《文子·自然》:“十二月運行,周而復始。” 古人謂之一年經歷十二個月循環一周為一年。認為十二月為宇宙運轉的規律法則。

基本信息

簡介

永恆輪迴永恆輪迴

據尼采所說,他第一次獲得這個概念是在1881年的8月間在高山的森林中散步時,他承認他是受到赫拉克利特的變化理論的影響。他稱其為“虛無主義的最極端形式”,但也是超克虛無主義的方法。以下是在他的著作中對此的描述:

“萬物方來,萬物方去,永遠的轉著存在的輪子。萬物方生,萬物方死,存在的時間永遠的運行。離而相合,存在之環,永遠地忠實於自己每一剎那都有生存開始,‘那裡’的球繞著每一個‘這裡’而鏇轉,中心是無所不在的永恆之路是曲折的。”

“你們是永遠的存在著!永遠愛世界!而且向世界痛苦說:‘去吧!但是還要回來!’因為,一切的快樂要求永恆。”

“十字架上的上帝是對生命的詛咒,一個由生命尋找救贖的路標。酒神被斬成碎片是對生命的承諾:他會由毀滅中再生與回歸。”

尼采認為永恆輪迴是他的“所有假說中科學的”,前提如下:宇宙間的能量是不滅的而時間是無限的,有限的力在無限的時間中運行,必定能重複出現。但實際上這種機率是近乎零的,這使得他的永恆輪迴說缺乏科學上的根據。考夫曼對此的評論是:“永恆輪迴對尼采而言是一個觀念的成分小於是一個體驗……他對自己第一次有這個體驗說的很多,因為對他而言那是一個拯救了其生命的時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