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循環經濟配置與核算

水資源循環經濟配置與核算

《水資源循環經濟配置與核算》以水資源循環經濟理論為基礎,通過引入機制設計理論一般模型,構建了水資源循環經濟配置與核算的基本流程。具體包括區域資源環境現狀及特定經濟目標、水資源循環經濟配置原則、水資源循環經濟配置機制以及水資源循環經濟實施與核算。以天津市濱海新區水資源利用和天津鹼廠遷建為案例進行核算與配置,給出了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前後的濱海新區水資源配置方案,並進行了水資源循環經濟核算和實施效果評價。 《水資源循環經濟配置與核算》可供從事水資源循環經濟研究的學者和有關單位學習使用,也可作為政府機構決策者、水利水務環境部門管理人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大專院校師生的參考用書。

內容簡介

《水資源循環經濟配置與核算》可供從事水資源循環經濟研究的學者和有關單位學習使用,也可作為政府機構決策者、水利水務環境部門管理人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大專院校師生的參考用書。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本書背景及研究目的意義
1.2 天津水資源配置現狀及面臨的主要問題
1.2.1 供用水現狀
1.2.2 供用水面臨的主要問題
1.3 濱海新區概況及發展規劃
1.3.1 產業定位與產業功能區布局分析
1.3.2 社會發展指標
1.3.3 新區供用水現狀及存在問題
1.4 國內外研究現狀
1.4.1 水資源循環經濟
1.4.2 博弈論與機制設計
1.4.3 水權、水價和水市場
1.5 研究技術路線
1.6 主要概念界定
第2章 水資源循環經濟配置與核算流程
2.1 水資源循環經濟利用模式
2.2 水資源循環經濟配置及核算流程
2.2.1 區域資源環境現狀及特定經濟目標
2.2.2 水資源循環經濟配置原則
2.2.3 水資源循環經濟配置機制
2.2.4 水資源循環經濟實施與核算
2.3 水資源循環經濟核算
2.3.1 水資源循環經濟核算概述
2.3.2 水資源存量流量核算
2.3.3 環境水質評價及水污染負荷量核算
2.3.4 水資源混合經濟核算與價值核算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新區水資源循環經濟存量流量核算與配置
3.1 用水核算和預測
3.1.1 生活需水量
3.1.2 生產需水量
3.1.3 生態需水量
3.1.4 總需水量
3.2 供水核算和預測
3.2.1 當地水及入境水量
3.2.2 外調水工程量
3.2.3 非常規水源量
3.2.4 濱海新區可供水總量
3.3 水資源循環經濟配置方案
3.3.1 水資源循環經濟配置原則
3.3.2 南水北調通水前水量配置
3.3.3 南水北調通水後水量配置
3.3.4 2020年水量配置
3.3.5 分區水量配置
3.4 新區供水工程布局
3.4.1 濱海新區供水工程現狀
3.4.2 天津市全市供水總體布局
3.4.3 濱海新區供水工程總體布局
3.4.4 水廠建設規劃及布局
3.4.5 供水工程規劃
3.4.6 南水北調通水前濱海新區保障供水措施
3.5 新區排水工程布局
3.5.1 區域總體排水思路及排水河系格局
3.5.2 排水分區
3.5.3 排水流量分析
3.5.4 排水工程總體規劃
3.5.5 排水管理
3.5.6 結論與建議
3.6 海水利用
3.6.1 濱海新區海水利用現狀
3.6.2 濱海新區海水利用規劃
3.6.3 海水利用供水工程規劃
2.7 再生水利用
3.7.1 濱海新區排放的污水水質狀況分析
3.7.2 再生水資源量預測及利用情況
3.7.3 污水處理廠及再生水建設發展規劃
3.7.4 再生水利用工程規劃
箔4章 新區環境水質評價與水污染負荷量核算
4.1 水質現狀評價與水污染負荷量核算消減
4.1.1 水質現狀評價
4.1.2 水功能區劃
4.1.3 水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
4.1.4 水污染負荷分析
4.1.5 污染負荷量消減控制
4.2 水生態現狀及生態蓄水量核算
4.2.1 水生態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
4.2.2 水生態規劃布局
4.2.3 水生態修復需水預測
4.2.4 水生態可供水量預測
4.2.5 濱海新區水生態水量平衡分析
4.2.6 濱海新區水生態工程規劃
4.2.7 保障措施
4.3 河湖水系溝通
4.3.1 河湖水系的基本情況
4.3.2 存在的問題和治理的必要性
4.3.3 總體思路
4.3.4 總體規劃布局
4.3.5 環境水資源需求分析
4.3.6 規劃實施安排
第5章 新區水資源循環經濟價值核算配置
5.1 水資源循環經濟激勵最佳化配置
5.2 水資源循環經濟價值核算方法
5.2.1 水資源價值流
5.2.2 水資源價值流可持續評價
5.2.3 水資源初始價值--水資源費核算
5.2.4 水資源影子價格核算--投入產出法
5.2.5 水資源耗損價值核算
5.2.6 水資源環境成本核算
5.3 新區水資源循環經濟價值核算
5.3.1 濱海新區水價
5.3.2 水資源初始價值及增值耗減的核算
5.3.3 廢水排放及再生水的價值核算
5.3.4 水循環價值流系統核算與循環經濟評價
5.4 新區水資源循環經濟管理機制建議
第6章 企業水資源循環經濟核算與配置
6.1 天津鹼廠整體搬遷概況
6.2 天津臨港工業區規劃目標和水資源配置原則
6.2.1 天津臨港工業區一期規劃目標和優勢
6.2.2 臨港工業區發展的制約因素
6.2.3 水資源循環經濟配置原則
6.3 水資源循環經濟實施
6.3.1 新建源水和污水處理項目組成
6.3.2 污水處理系統
6.3.3 除鹽水系統
6.3.4 循環水系統
6.4 水資源循環經濟核算
6.4.1 取水用水排水核算
6.4.2 廢水達標排放分析
6.4.3 污染物總量控制分析
6.4.4 循環經濟價值核算
6.4.5 清潔生產分析
6.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序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當社會焦點轉到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時,循環經濟的概念得到了進一步拓展。現代循環經濟是由於生產力高度發達,導致資源開發消耗和廢棄物排放過度,遠遠超過了自然環境的承受能力,因此以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為目標,來維護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
大力發展水資源循環經濟尤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水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也是戰略性的經濟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水資源緊缺以及水污染危機迫切要求根本變革“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成長模式,大力發展水資源循環經濟。
水資源循環經濟是按照生態規律利用水資源和水環境容量,其核心是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目標,構築“水資源—水產品—廢水—再生水”的閉路循環,有效利用水資源和減少水污染物排放。水資源循環經濟利用模式要求重新構建水資源開發利用系統,建設水資源節約型和水環境友好型經濟成長模式。
循環經濟存在著廣義和狹義的劃分,狹義上的循環經濟著重從經濟的角度研究環境污染的產生原因,實現對其進行控制的途徑,而廣義上的循環經濟則應當包括狹義循環經濟理論、生態經濟理論和資源經濟理論的內容。因為產權制度可將環境污染與資源配置內在地聯繫起來,而環境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必然要求將其置於自然、人工和社會的複合生態系統的框架之中。本書的論述是建立在廣義的循環經濟分析框架之上,本書的結構和一般水資源循環經濟有較大不同,表達作者對水資源循環經濟的內容和重點的理解。
在促進水資源循環經濟發展的機制方面,已開發國家主要以禁止類的逆向激勵為主:通過立法和市場經濟手段(例如排污權交易),構建適合水資源循環經濟發展的市場規則,對污水排放採取嚴格的技術標準和明確的經濟責任制度(例如生產者責任制度),通過徵收很高排放稅(費)提高排放成本,使得循環利用水資源具有市場比較優勢。在企業層次,已開發國家的循環經濟主要以清潔生產和3R(R是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個詞的英文字頭)原則為主導。
我國的循環經濟實質上是對全社會總體經濟發展模式的重新構建,是對解決資源短缺問題和實現環境友好兩個目標的兼顧。2008年,我國通過了循環經濟促進法,對發展循環經濟明確了具體要求。目前實踐的重點是在大企業內部以3R為原則推進清潔生產和資源節約,在區域層次上構建循環經濟聯合體,政策的重點則是以促進資源節約保護環境為導向。
本書以水資源循環經濟理論為基礎,力圖從機制設計理論的視角研究水資源問題,提供發展水資源循環經濟機制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建立水資源循環經濟的規劃管理模式,為水資源規劃和管理提供借鑑思路。由於水資源循環經濟屬於新興研究領域,可供借鑑的經驗不多,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對水資源循環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本書充分考慮了天津市濱海新區最新發展形勢,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必需的基礎資料,並承蒙天津大學馮平教授等專家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此外,書中參考了一些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致以深深的謝意!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有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不吝指正。
作者
2012年6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