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次

拼音

shuǐ cì

注音

ㄕㄨㄟˇ ㄘㄧˋ

解釋

釋義:(1).水邊。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臣前部士入山,伐林木大小六萬餘枚,皆在水次。”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裴越客》:“﹝ 裴越客 ﹞遇水次板屋,屋內有榻,因掃拂,即之憇焉。”
示例: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嘗與 高西園 散步水次。時春冰初泮,淨綠瀛溶。”
釋義:(2).指船隻泊岸之處,碼頭。

出處:清 捧花生 《畫舫餘談》:“主人預計客之多寡,或籐繃,或走艙,賃泊水次。”
示例:《清史稿·食貨志一》:“至內河船隻,於船尾設立粉牌,責令埠頭查察。其漁船網戶、水次搭棚趁食之民,均歸就近保甲管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