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俁灣汞污染事件

水俁灣汞污染事件,是1953年指嚴重的海洋污染事件,導致“水俁病”,最早發現於日本熊本縣水俁灣。

水俁灣汞污染事件

正文

嚴重的海洋污染事件,導致“水俁病”,最早發現於日本熊本縣水俁灣。
1953年,水俁灣附近漁村流行一種原因不明的中樞神經性病,暫稱為“水俁病”。1965年,日本新潟縣阿賀野川地區也發生水俁病。日本政府於1968年 9月確認水俁病是人們長期食用富含甲基汞的水產品造成的。
水俁灣水產品富含甲基汞是由於日本一家氮肥廠在生產過程中,將含有大量含汞的廢水排入灣內,致使灣內水體、沉積物和生物體受到汞的嚴重污染(沉積物汞的含量高達幾百ppm)。實驗表明,沉積物的微生物能將無機汞轉化成毒性大的甲基汞。
水俁病有急性、亞急性、慢性、潛在性和胎兒性等類型。症狀的輕重與甲基汞攝入量和持續作用時間有關。在食用水產品中進入人體的甲基汞主要侵害腦組織,引起中樞神經性疾病,至今尚難以治療,往往導致死亡或遺患終身。截至1978年 3月為止,日本官方確認水俁灣附近和阿賀野川流域,水俁病患者共2227人,其中死亡人數達255人。
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採取措施,制定法令,禁止向水俁灣排汞,禁止在水俁灣采捕水產品,制止了水俁病的蔓延擴大。但該灣的汞污染卻難以消除,只好耗資填灣,以絕後患。水俁灣汞污染事件表明,海洋一旦遭受嚴重污染,危害大,治理困難。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