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鍍黃銅

2.1氰化鍍黃銅參考配方 2.2氰化鍍黃銅電鍍液配製方法: 2.3氰化鍍黃銅電鍍液常見組分及機理:

一、前言

由電鍍獲得的銅鋅合金,其組成為銅:鋅=(80~70):(20~30)的鍍層;具有金黃色的外觀,故廣泛用作裝飾性鍍層、建築五金裝飾、皮革五金裝飾等;鋅和鋁壓鑄件,衝壓件鍍黃銅,是良好的強化結合力的底層和中間層;在亮鎳上閃鍍黃銅,或含少量錫的三元合金,是套用較多的仿金鍍層,可仿製18K金合金和24K純金層;銅鋅合金的另一特點是在其表面上可以進行化學著色,以達到特殊的裝飾效果; 二、氰化鍍黃銅配方技術 2.1氰化鍍黃銅參考配方 將一定分量的各組分(氰化亞銅(22~28)、氰化鋅(8~10)、氰化鈉(45~55)、碳酸鈉(25~35)、氫氧化銨(0~1)水加至1L,混合均勻; 2.2氰化鍍黃銅電鍍液配製方法: 1)將氰化鈉用水溶解後,取其中2/3的溶液溶解氰化亞銅,將餘下的l/3溶解氰化鋅,然後將二液合併; 2)將碳酸鈉、酒石酸鉀鈉、氫氧化鈉溶解後加入槽中; 3)加入氨水或氯化銨; 4)將槽液稀釋至總體積,以低電流密度電解數小時後進行試鍍; 2.3氰化鍍黃銅電鍍液常見組分及機理: 1)銅鹽和鋅鹽:它們提供被沉積的金屬離子;如果銅鋅濃度比保持在3.5~4,那么銅的含量對色調影響不大。但如果金屬比值失調,當銅含量高時,鍍層偏紅;當鋅多時,鍍層就成為帶白色感的黃色。當銅鋅比為4:1或者氰化亞銅:氰化鋅=3:1,雖不能以同樣比例電沉積,但能獲得含銅70%~80%的黃銅層。欲調節鍍層中銅與鋅的比例,一般都不是用改變溶液中銅、鋅離子濃度的方法來達到,而採用其他方法; 2)銨離子:黃銅鍍液中含有少量銨離子,可保持陽極正常溶解,控制pH值,控制鍍層色調,擴大陰極電流密度範圍,可在較寬的電流密度範圍內仍能獲得色澤均勻的金黃色鍍層。氨水的另一作用是抑制氰化物的水解;提高氨水的含量,有利於鋅的析出而降低銅含量; 3)碳酸鈉:適量的碳酸鈉能提高鍍液的導電性和分散能力。在生產中由於氰化鈉的分解和鍍液吸收二氧化碳,鍍液中的碳酸鈉會逐漸增加,當超過60g/L時將降低陰極電流效率,可用冷凍法使之結晶除去; 4)氫氧化鈉:能提高鍍液的pH值和增加導電率,但會造成鋅易析出,導致鍍層呈黃白色,掛鍍一般不加,滾鍍加少量。 5)鉛鹽:是發光劑,應先用酒石酸鹽絡合後加入. 三、氰化鍍黃銅電鍍液參考配方:3.1氰化鍍黃銅電鍍液參考配方1:
成分 投料比 成分說明
氰化亞銅 22~28
氰化鋅 8~10
氰化鈉 50~55
碳酸鈉 25~32
氫氧化銨 0.1~1
加至1L
3.2氰化鍍紅色Cu-Zn合金電鍍液參考配方2:
成分 投料比 成分說明
氰化亞銅 85~95
氧化鋅 4~8
氰化鈉 105~130
氫氧化鉀 55~65
氫氧化銨 0~3
加至1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