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鉍

氯化鉍

氯化鉍(Bismuth(III) chloride),別名,三氯化鉍,分子式BiCl3,白色至淺黃色結晶。易潮解,有氯化氫氣味,溶於鹽酸、硝酸,在水中分解為氧氯化鉍。空氣中的微量水分也可以使其分解。主要用於分析試劑、鉍鹽製造和有機反應催化劑。

基本信息

物化性質

白色至淺黃色結晶,易潮解,有氯化氫氣味,溶於鹽酸、硝酸,在水中分解為氧氯化鉍。空氣中的微量水分也可以使其分解 。

計算化學數據

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無

氫鍵供體數量:0

氫鍵受體數量:0

可鏇轉化學鍵數量:0

互變異構體數量:無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0

重原子數量:4

表面電荷:0

複雜度:8

同位素原子數量:0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共價鍵單元數量:1

1.

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無

2.

氫鍵供體數量:0

3.

氫鍵受體數量:0

4.

可鏇轉化學鍵數量:0

5.

互變異構體數量:無

6.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0

7.

重原子數量:4

8.

表面電荷:0

9.

複雜度:8

10.

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

共價鍵單元數量:1

毒理學數據

急性毒性:半數致死劑量 (LD50) 經口---大鼠---3,334 mg/kg 。

生態學數據

對水是稍微危害的,不要將未稀釋或大量產品接觸地下水,水道或污水系統,若無政府許可,勿將材料排入周圍環境 。

合成方法

1、將氧化鉍加如到事先加熱到25-30ºC的相對密度為1.19的分析純鹽酸中(過量40%左右),經30-40min,可得透明氯化鉍溶液,將所得溶液在75-85ºC下蒸發至成結晶膜,冷卻得氯化鉍結晶,迅速抽濾,不必乾燥,立即入瓶即得三氯化鉍的水合物。母液可回收利用,重新蒸髮結晶。

2、按上法製得的氯化鉍鹽酸溶液進行蒸發至液體溫度達190ºC為止,冷卻,將所得物粉碎成小塊,迅速蒸餾(通風),最初整出的是少量鹽酸,溫度在445-447ºC整出純的無水三氯化鉍。

3、在放有金屬鉍的反應設備中通入純氮,排除空氣,同時對設備予以乾燥,然後通入氯氣並升溫,反應生成的氯化鉍升華,冷卻凝結可得氯化鉍粗品,粗品可進一步升華提純。

4、將裝有10g鉍的試料舟放在內徑25mm、長900mm左右的硼矽酸玻璃反應管中,試料舟放在距氣體導入口約1/3長度的地方,將反應管內的空氣用惰性氣體置換出來後,進一步用乾燥的氯氣置換。一邊以200mL/min的速度通入氯氣,一邊將試料舟部分加熱至450℃,就可在處於室溫的反應管區析出三氯化鉍的無色結晶。將排出氣導入氯氣吸收瓶中(氫氧化鈉與碳酸氫鈉的混合水溶液),使之完全吸收。反應結束後,冷卻之,用惰性氣體置換氯氣,在惰性氣氛中取出三氯化鉍,或將反應管的三氯化鉍的析出區的兩端熔封(可預先將反應管拉細,使內徑為10mm左右)。

5、將按摩爾比為4倍量的炭與三氧化二鉍混合,在約400℃下,使與氯氣反應,也可製得三氯化鉍。

6、在1L的瓷皿中加入400mL HCl,加熱至25~35℃後逐漸向其中加入200g BiO。30~40min後即可得到透明的溶液。將溶液在水浴上於75~80℃下蒸發到形成BiCl3的薄膜為止(約為原體積的1/4)。冷卻後自溶液中析出BiCl·2HO的細小結晶。將母液重新蒸發並使其結晶。由於BiCl·2HO強烈地吸水,故過濾操作應迅速進行。產量220g(75%~80%),將未經乾燥的製品放於深色磨口瓶中保存。製取無水BiCl時,將BiCl的鹽酸溶液蒸發至液體的溫度達到190℃時為止。然後冷卻,將製得產物粉碎為小塊,放入一帶有小空氣冷凝器的燒瓶中迅速蒸餾,接受器應連線氯化鈣管以防空氣中的水汽。最初蒸出的是少量鹽酸,溫度繼續升高至445~447℃後即蒸出純BiCl。產率80% 。

用途

分析試劑、鉍鹽製造、有機反應催化劑 。

貯存方法

乾性的保護氣體下處置,保持貯藏器密封,放入緊密的貯藏器內,儲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