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的環境與機制

一方面,企業自身的迅速發展使其到貧困地區投資、參與扶貧開發具備了現實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到貧困地區投資、參與扶貧開發可以為企業贏得新的發展機遇,也是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 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不僅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企業參與扶貧開發、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內容介紹

《民營企業參與扶貧開發的環境與機制:陝西"府谷現象"研究》主要內容簡介:目前,我國各類企業總數相當於改革開放初期的16倍。2008年中國企業躋身世界500強的數量已經超過英國,接近德國和法國。作為現代經濟組織形式,我國的企業數量、類型、核心競爭力,與改革開放之初相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方面,企業自身的迅速發展使其到貧困地區投資、參與扶貧開發具備了現實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到貧困地區投資、參與扶貧開發可以為企業贏得新的發展機遇,也是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我國貧困地區雖然總體發展水平相對低一些,但是氣候。條件多樣,勞動力資源、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各具特色,無論是工業發展、產業開發還是市場需求都具有巨大潛力和廣闊空間。目前,我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和擴大內需的發展方式轉型速度明顯加快。2008年以來,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擴內需、保民生、調結構,大力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的扶貧開發。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不僅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企業參與扶貧開發、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企業、學校、科研院所、軍隊和社會各界在扶貧開發中的積極作用"。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這一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幫助企業和農戶真正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把發展能力最強的企業組織與發展需求最迫切的貧困群體有效對接起來,幫助貧困地區加快脫貧致富。對到貧困地區投資、參與扶貧開發並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要在政治上給予肯定、精神上給予鼓勵、社會上給予宣傳、政策上給予引導、經濟上給予支持,努力在全社會營造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參與扶貧開發光榮的輿論導向和良好的政策、法律和社會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