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第一美女

美譽來歷

民國第一美女胡蝶民國第一美女胡蝶
“美女”一詞始見於《墨子·公孟》:“譬若美女,處而不出,人爭求之。”但自辛亥革命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國歷史上才舉行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評選美女比賽,而當時艷名在外的美麗影星胡蝶、阮玲玉等均參與其中,一爭高下。
說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眾參與的選美活動,不得不提到陳蝶衣。陳蝶衣是流行歌曲之王,比較有名的歌曲《南屏晚鐘》、《鳳凰于飛》、《我的眼裡只有你沒有他》均出自他手。
可就是這樣一個寫流行歌曲的男子,早期卻是個辦報人。民國時期的小報也競爭激烈,陳蝶衣15歲就在《新聞報》做實習生,20歲在編輯部做校對,在辦報上摸索出一點經驗。隨著中國電影的發展,陳蝶衣就想到辦一份與娛樂有關的報紙《明星日報》,但銷售量並沒有達到預期。為這事,陳蝶衣很鬱悶。
有一次,陳蝶衣下班回家,途中候車,聽到幾個人議論胡蝶與阮玲玉誰更美,爭執不下,竟吵了起來。
這給了陳蝶衣一個啟發。既然是明星日報,為何不搞個選美活動,這樣不是能與大眾共鳴互動嗎?有了這個想法,陳蝶衣馬上行動,這個選美活動定為“電影皇后的選舉大會”。為了刺激讀者參與進來,陳蝶衣還想到一個妙招,就是把投票讀者的名字與明星的票選同時刊在每天的報紙上,這樣,讀者在看報時,會更關心選舉的進程。
這個選舉活動一直持續兩個月,有數十名影星參選,最後胡蝶獲21334票榮膺“皇后”。原本為了促銷報紙,卻造就了民國第一美女。最後,胡蝶以21334票評為第一名,陳玉梅第二名,阮玲玉第三名。
胡蝶的長相端莊俏麗,演技深得人心,無愧於“影后”的稱號。影迷們喜歡胡蝶的酒窩,喜歡她的微笑,甚至模仿她的微笑。
20世紀30年代是旗袍盛行的時期,各大報刊紛紛開設專欄介紹旗袍,月份牌也喜歡選擇美女和旗袍為表現對象,胡蝶當然也穿旗袍,而且她的旗袍款式獨特,她穿旗袍的風度與眾不同。
胡蝶駕馭旗袍的能力很強,無論是高領中袖旗袍,還是低領短袖旗袍,穿在她身上都是儀態萬方。胡蝶在《劫後桃花》中的扮相,既有深色底絲絨旗袍,上繡花朵,雍容華貴;也有短袖碎花旗袍,簡潔質樸,素雅簡約,如清水芙蓉。1935年3月胡蝶隨中國代表團去蘇聯莫斯科參加國際電影展,她身穿立領、琵琶穿旗袍的胡蝶襟、中開衩、下擺垂地的掃地旗袍,身披白狐披肩。面如芙蓉眉如柳,儀態端莊大方,美艷驚人,讓世人為之折服,被譽為“中國的葛利泰·嘉寶”。她的這身旗袍裝,扭轉了世人對中國女演員的看法。
胡蝶是上海灘的時尚標桿,她穿什麼,上海灘就流行什麼,她怎么穿,上海的女人就怎么效仿。胡蝶穿過一件褶衣邊的旗袍,風靡一時,人稱“胡蝶旗袍”。
此後,在1934年的十大影星選舉中,胡蝶又當選了最美麗的女明星。

占盡人氣

論容貌,胡蝶的容貌,符合中國民間傳統的美女標準。除了臉若銀盤明眸皓齒膚如凝脂之外,雙頰上的一對酒窩是她的招牌。也許是因為胡蝶的緣故,那個年代,有酒窩的女子都有被冠以美女的幸運。這個以“梨渦美人”揚名影壇的明星是那個時代中國男性的“夢中情人”。
論性格,胡蝶性情溫順,勤奮好學,工作認真,態度謙虛,所以人緣極好,深得電影界前輩的器重與栽培。她溫順與堅韌兼有,進取與坦然並重,理性與乖巧皆具,正如著名作家張恨水所言,“胡蝶為人落落大方,一洗女兒之態。性格深沉,機警爽利,如與紅樓人物相比擬,則十之五六若寶釵,十之二三若襲人,十之一二若晴雯。”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溫柔敦厚,豁達大度的女人,最終仍難逃悲劇宿命,實在令人唏噓、感慨。
在個人修為方面,胡蝶也是當時的電影演員中文化涵養比較高的一位。這不僅跟她早年曾受過正規教育有關,還與她平日裡勤奮好學,多才多藝有關。不僅書讀得好,還談得一手好琴,既能自娛自樂,又可陶冶情操,自然性情溫柔敦厚,氣質高雅不凡。
胡蝶作為影星,除了演員的素質遠遠不夠,溝通力全方面的素質,美麗能力情商高,外加主動才成功。除了本身的全面發展,同時,任何時候也不忘記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後來拜梅蘭芳為師傅,什麼都沒有一勞永逸的,“邊走邊學”是一輩子的事情!

芳姿靚影任評說

號稱民國第一美女的影后胡蝶,是個緋聞不斷的焦點人物。她的每一段緋聞都搞的驚天動地:她和初戀情人林雪懷之間的“蝶雪解約案”、她和潘有聲長達六年的愛情長跑、“九·一八”之夜她和張學良的“紅顏禍國”跳舞事件緋聞、她和軍統戴笠將軍被迫同居三年的緋聞……。每一段緋聞都被媒體渲染的有聲有色,使這個民國第一美女的在人們心目中更加神秘,更加撲簌迷離。
看老電影,常常會對當時的女性審美標準略感不解。包括胡碟、周璇這些熠熠生輝的大明星,在電影中總是有點化妝不當的感覺,有時甚至讓我們懷疑她們的“美貌”的含金量——當然,這只能歸結為時代變遷所導致的審美標準的變遷,而不能否定她們的容貌本身。
民國時期的美女們都是真正美女,胡蝶在現代人的審美中未必是第一美女,但是絕對是美女。胡蝶一生情色磨難無數,她的人生,極光一樣艷麗過,也地獄一樣苦難過。她卻活到了八十多歲。胡蝶命運的元素,除了宿命,還有性格。胡蝶性格溫婉,柔情若水。她優柔,包容,對命運順從。她愛美,愛物質,愛虛榮。老天賞賜給她的美貌讓她的虛榮心輕易地得到收成,同樣,她的美貌也給她帶去樣貌平凡的女人不能觸及的苦難。胡蝶同時又是達觀的,這達觀讓她有接納之心。所以,她像一枝柔韌的蘆葦一樣活了下來,風雨中輕盈挺立。她有獨到的倔強在她的命裡面。
胡蝶是民國影壇的一座豐碑,她被譽為“中國的葛利泰·嘉寶”,在世界影壇上為中國人揚眉吐氣,令洋人刮目相看。國難當頭,她堅守民族氣節,做個乾乾淨淨的中國人。她將六個“中國之最”集於一身:中國真正意義的第一個“電影皇后”;主演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主演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第一個代表中國電影界出訪外國的明星;被外國人評為中國第一性感女性;中國第一個“亞洲皇后”;2005年,國家郵電局借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郵票發行之際,特發行胡蝶紀念封1枚,極限明信片8枚,中國電影歷史博物館大堂第一個矗立的蠟像是胡蝶。上世紀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胡蝶主演的電影已在世界各地上演,深受外國人好評,其中電影《姐妹花》、《空谷蘭》、《後門》在世界電影節參展獲獎。梅蘭芳大師在北京一次酒會上用“天下誰人不識君”來讚揚胡蝶,世界著名諧星卓別林曾當面稱讚:“胡蝶,你真正了不起!”這一系列事實足以證明胡蝶的影響力。
同一批的女演員中,如胡蝶寧靜祥和度完晚年的,寥寥無幾,紙醉金迷的上海吞噬了一些人,水深火熱的戰亂蹂躪了一些人,史無前例的文革摧殘了一些人,胡蝶在戰後再次定居香港,是她日後得以安享晚年的重要前提,喪夫之痛,復出影壇,中年的歲月並非一帆風順。或許命運對胡蝶是垂青的,回顧她經過的起伏波瀾,不由心生感嘆,命運若不垂青她這樣辛勤堅韌的女子又應該垂青誰呢。
她是女人的傳奇,她早已不在了江湖,但江湖上持久地擁有她的傳說。
女人在江湖,愛由己?還是,愛不由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