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板凳果

毛葉板凳果

毛葉板凳果,常綠或半常綠平臥亞灌木,高30—40厘米,密被微柔毛,產滇東至東南海拔700—2200米雜木林下。我國貴州、湖南、江西、廣東亦有分布。

基本信息

類別

所屬卷:Pachysandra Michx.
所屬科:Bux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毛葉板凳果
文獻來源:Pachysandra bodinieri Levl. (1913).
P. axillaris Fr. var. kouytchensis Levl. (1914), (H. - M. pro f. citata); P. axillaris auct non Franch. : Rehd. et Wils. in Sarg. (1914), quoad specim. citat. ; P. stylosaauct. non Dunn : H. - M. (1931)p. p. maj. ; Rehd. (1933); Chun(1934).

描述欄位

常綠或半常綠平臥亞灌木,高30—40厘米,密被微柔毛。質厚,橢圓形至長圓形,通常長8—12(—18)厘米,寬4—6(—9)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鋸齒較淺近波狀,葉面近光滑,葉背密被短柔毛,沿脈尤密,長而平展;葉柄長4—6厘米。單性,組成具柄的腋生穗狀花序,較長而密,通常不下垂,僅先端下彎,但花時長不過2.5厘米,上部為雄花,基部為雌花,均白色。雄花:具1苞片,長橢圓形,背脊具毛,邊緣膜質而不具纖毛;萼片4枚,排列2輪,內凹;外輪萼片長圓形,長4毫米,寬3毫米,頂端具尖頭,邊緣膜質而微具纖毛;內輪萼片較寬,闊橢圓形,長5毫米,寬4毫米,無毛,邊緣具纖毛,頂端圓形;雄蕊4枚,與萼片對生,長1厘米,花絲無毛,扁平,寬達1.5毫米;花葯長2.5毫米,橢圓形,2室,背部著生,頂端具1短尖;不育雌蕊極短,長方形,端內凹。雌花:長9毫米,基部具2個小苞片,近三角形,邊緣具纖毛,其上具有5個長圓形的小苞片,覆瓦狀排列;萼片5枚,長圓形,具5脈,長5毫米,寬3.5毫米,無毛,邊緣具纖毛,不反折,端鈍;心皮3個,基部合生,長5毫米;柱頭線形,反折,無毛。肉質蒴,頂端具有3枚宿存長達1.2厘米的捲曲花柱。花期3月,果期10月。

分布及生境

產滇東至東南(路南、師宗、彌勒、蒙自、文山、廣南、富寧)。海拔700—2200米雜木林下。我國貴州、湖南(西南)、江西(井岡山)、廣東(北部)亦有分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