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楊鏽病

毛白楊鏽病

毛白楊鏽病在中國分布廣泛,該病主要危害幼苗及幼樹,嚴重時使病葉和病芽枯死,影響楊樹的生長。毛白楊發病初期,常在幼芽和新梢上出現濃度和黃粉,葉片受害嚴重時變成畸形,特別是嫩葉受害後發育不良,形成銹球狀。該病病菌為擔子菌亞門的馬格柵鏽菌(Melampsora magnusiana Wagner),轉主寄主在中國尚不清楚。該病主要以菌絲潛伏於芽內越冬。除毛白楊外,新疆楊、蘇聯塔形楊、河北楊、山楊、銀白楊等也會發病。

症狀

春天4月間楊樹展葉期,在越冬病芽和萌發的幼葉上布滿黃色粉堆,形似一束黃色繡球花的畸形病芽。嚴重受侵的病芽經3周左右便乾枯。葉展開後易感病,背面散生黃粉堆,為病菌的夏孢子堆,嫩葉皺縮、畸形,甚至枯死。葉片硬化的就很少感病。葉柄和嫩梢上生橢圓形病斑,也產生黃粉。病落葉在第二年春季有時可生赭色疤狀小點,為病菌的冬孢子堆。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的狀態在冬芽中越冬。春季在病冬芽上形成夏孢子堆,作為田間初侵染的中心。在自然條件下形成數量有限的冬孢子的作用不大。病害在5-6月間和9月份為兩個發病高峰,以5~6月份最重。7~8月份由於氣溫較高,不利於夏孢子的萌發侵染,故病害進入平緩期。
1~4年生苗木與9~10年生以上的樹木對病菌感染程度有明顯差異。幼樹葉片受感染後不但潛育期短,而且發病嚴重。這種抗性差異認為與葉片的組織結構及一些與抗病性有關的生化物質有關。
該菌只侵染白楊派樹種,但樹種間抗病性差異在田間十分明顯,毛白楊新疆楊發病重。

防治措施

1、 選植抗病的稀枝型、小葉型和截葉型毛白楊品種。
2、 春季萌芽時,利用病芽特殊的顏色和形狀及早摘除病芽,並將其裝袋燒毀或深埋。
3、嫩葉期噴50%退菌特800倍液或0.2~0.3°Be石硫合劑2-3次,可減輕病情。由於毛白楊對粉銹寧敏感,使用易產生藥害,應避免使用。
4、清除田間病落葉並燒毀,以減少再侵染。
5、加強苗木及幼樹管理。氮肥不應過多,結合施磷鉀肥,防止徒長,增強本身抗病能力。不要大面積營造純林,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光,育白楊派苗時,育苗地要選擇離發病區300米以外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