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教育身份危機之研究

比較教育身份危機之研究

版次: 裝幀: 開本: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作 者: 李現平 著
出 版 社: 教育科學出版社
ISBN: 9787504133236
出版時間: 2005-12-01
版 次: 1
頁 數: 167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教育與考試>教學理論

內容簡介

比較教育身份危機就是比較教育作為一個相對完整的人類主體活動領域所面臨的自我同一感困境。它生成於半個世紀之前,並在以後的歲月中日益加劇,成為今天比較教育者不得不承認和面對的嚴峻問題。它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比較教育的學科統一性危機、社會價值和社會地位危機、學者認同感危機和區域性比較教育群體生存危機。自從比較教育身份危機出現以來,比較教育界採取了多種應對措施,主要包括:構建科學的比較教育方法論體系、借鑒采用多學科的方法和理論、以文化的旗幟重新統一這個異質的領域、以另類的後現代思維挖出產生比較教育身份危機的根子,至今還沒有哪一種對策在實踐中被證明是特別有效的。比較教育身份危機在產生分裂和離心作用的同時,也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這一領域人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創造性,成為半個世紀以來比較教育成長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 比較教育身份危機是人類工業化以來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益加重的全面生存危機的一部分,教育科學和比較科學諸學科身份危機具有普遍性。其本質是比較教育外部環境和生存條件的急劇變遷與比較教育內部變革和應對嚴重滯後的矛盾。這一領域對自身人文思維優勢的忽視、對科學主義特別是實證主義學術標準的不切實際的追求、對人的因素尤其是人的非理性因素的排斥、對自身主體角色的有意迴避,是其身份危機不斷生成和加劇的根本原因。 比較教育是通過在現有教育存在和教育發展單元之間發現、創建和發展新穎獨特而富有遠見的聯繫,進而在教育活動中生成新價值、新意義、新事物,並為人類提供教育發展智慧的教育創造活動。而比較教育學,是由比較教育學者創造的關於比較教育的一門學問或系統理論學說。比較教育的身份是多樣的、變化的和發展的。只有在謀求教育、教育學、比較教育、比較教育學及人的可持續發展中,比較教育才能夠不斷地建構其具有現實意義的新型身份。中國傳統哲學“和而不同”的思想,將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運作機制。 比較教育不可避免地正在進入後現代時代。後現代比較教育是可持續發展的、批判反思的、對話互動的、創造建設的、以人為本的、未完成的和開放的。後現代比較教育者應叫響這樣的口號:我創造,故我在。我們當以自己能夠成為這樣的比較教育創造者而自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