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8年劉以豪、陳意涵主演的電影]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8年劉以豪、陳意涵主演的電影]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8年劉以豪、陳意涵主演的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由林孝謙導演執導,劉以豪、陳意涵、張書豪、陳庭妮、吳映潔、禾浩辰主演的愛情電影 。 該片講述了唱片製作人張哲凱因重病而深怕自己不久人世,因此他決定為自己喜愛的人宋媛媛找個可以託付一生的好男人。 該片於2018年11月30日在中國台灣上映,2019年3月1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劇照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劇照

唱片製作人張哲凱 (劉以豪飾)和王牌作詞人宋媛媛 (陳意涵飾)相依為命,兩人自幼身世坎坷只有彼此為伴,他們是親人、是朋友,也彷佛是命中注定的另一半。父親罹患遺傳重症而被母親拋棄的哲凱,深怕自己隨時會發病不久人世,始終沒有跨出友誼的界線對媛媛展露愛意。眼見哲凱的病情加重,他暗自決定用剩餘的生命完成他們之間的終曲,再為媛媛找個可以託付一生的好男人。這時,事業有成、溫柔體貼的醫生 (張書豪飾)適時的出現讓他成為照顧媛媛的最佳人選,二人按部就班發展著關係。一切看似都在哲凱的計畫下進行。然而,故事遠比這裡所寫更要悲傷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劉以豪張哲凱簡介 罹患絕症的音樂人,與宋媛媛從高中時期就是好朋友。
陳意涵宋媛媛簡介 作詞人,與張哲凱從高中時期就是好朋友。
張書豪楊佑賢
陳庭妮Cindy
吳映潔Bonny簡介 小貓女,與媛媛不打不相識成為好朋友
石知田張哲凱(少年時期)

職員表

製作人Rita Chuang、Will Qiu、Cora Yim
導演林孝謙
編劇呂安弦
攝影Gary Cheng、關本良
配樂Chien-Chi Chen、Annie Lo
剪輯Yi-Ning Chiang
藝術指導Kuo-Chen Yao
視覺特效On-Location Reporters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8年劉以豪、陳意涵主演的電影]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8年劉以豪、陳意涵主演的電影]
張哲凱 演員劉以豪
唱片製作人,他因父親罹患遺傳重症而被母親拋棄。他深愛著宋媛媛,但深怕自己隨時會發病不久人世,始終沒有跨出友誼的界線對媛媛展露愛意。眼見哲凱的病情加重,他暗自決定用剩餘的生命完成他們之間的終曲,再為媛媛找個可以託付一生的好男人。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8年劉以豪、陳意涵主演的電影]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8年劉以豪、陳意涵主演的電影]
宋媛媛 演員陳意涵
王牌作詞人,她與張哲凱因為有著相似的坎坷身世而從小相依為命。他們“同居不交往”,是朋友、是親人,也更像是命中注定的另一半,然而張哲凱卻始終沒有跨出友誼的界線對媛媛展露愛意。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8年劉以豪、陳意涵主演的電影]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8年劉以豪、陳意涵主演的電影]
醫生 演員張書豪
醫生,事業有成、溫柔體貼的他成為了照顧宋媛媛的最佳人選。二人按部就班發展著關係。一切看似都在哲凱的計畫下進行,但卻發生著更悲慘的故事。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歌名歌手作曲作詞編曲備註
有一種悲傷黃麗玲張簡君偉林孝謙張晁毓主題曲

幕後花絮

•片中陳意涵有大量哭戲,平均每場哭戲她都需要哭18次來配合鏡頭拍攝 。

•陳意涵在隧道裡邊奔跑邊撕心裂肺哭喊的戲,足足拍了5遍,腳踝扭傷依然敬業地奮力狂奔。

•劉以豪為了更快進入角色,他將自己封閉一個月留鬍子、留長髮,變得憔悴,為了哭出絕望的情緒,甚至凌晨兩點主動提出反覆拍攝 。

幕後製作

票房信息

在中國台灣市場賣出2.38億台幣票房(約5200萬人民幣),登上台灣2018年華語片票房冠軍。港澳地區票房榮登2018年香港地區華語片票房三甲 。

該片於3月14日上映便拿下1900萬票房。上映第二天,則以4552萬的單日票房超越《驚奇隊長》(3450萬),正式躋身榜單首位。截止3月16日9時,該片內地票房已接近8000萬人民幣 。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該片的成功有一些必然性的因素有跡可循,也有不少偶然性的因素參與其中,同類電影想複製它的成功並不容易。《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可能乍看起來,題材和主創都不太起眼 。 (時光網評)

該片雖然充斥著悲傷的氣氛,但導演林孝謙想傳遞給觀眾的,絕不僅僅只有這些。“愛”依舊是電影最大的主題,愛的力量時常被人低估,愛情也往往難以解釋。該片正想透過主人公們不同的愛情觀教會觀眾學會珍惜所愛、珍惜當下,勇敢地把愛說出口。底色是悲傷的,但電影所呈現的卻是能夠治癒心靈的溫暖力量 。 (時光網評)

負面評價

這部主打“虐戀情深”的電影,雖然擊中了都市年輕人的內心世界,但過分推崇的情感煽動,無疑讓故事在邏輯和思想深度上都落了下風,失去了回味的空間。它就像影廳里那些被眼淚浸濕的紙巾,即便釋放了觀眾的情緒,終究還是落入清潔阿姨的垃圾桶里 。 (《瀟湘晨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