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蛾[鱗翅目毒蛾科昆蟲]

毒蛾[鱗翅目毒蛾科昆蟲]
毒蛾[鱗翅目毒蛾科昆蟲]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毒蛾別名桑斑褐毒蛾、紋白毒蛾、桑毒蛾、黃尾毒蛾、桑毛蟲,寄主常以桑、蘋果、梨、桃、山楂、杏、李、棗、柿、栗、海棠、櫻桃、柳等。毒蛾為鱗翅目毒蛾科昆蟲,發生於華北、東北、西北等地。在華北地區主要危害月季、玫瑰、薔薇、蘋果、西府海棠等花灌木。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成蟲無單眼,喙通常消失;胸、腹部被長鱗毛;雌蟲有濃密的特化鱗片束,用於覆蓋卵塊;腹部的反鼓膜巾位於氣門前;後翅基室較大,達翅中室中央,M1與Rs在中室外有短距離共柄。幼蟲被濃密長毛,並經常成毛叢或毛刷,有時具螫毛,第6和7腹節背面經常有兩個毒腺。幼蟲取食葉片,大多危害樹木。本科已知2700種以上,其中中國已知360多種。常見的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 為世界性森林和行道樹食葉害蟲,模毒蛾L. monacha (L.)能把樹冠葉片完全吃光,造成森林死亡。農林牧業的重要害蟲。全世界已知約2500種,中國約360 種。成蟲(蛾)中型至大型。體粗壯多毛。因幼蟲具毒毛而得名。幼蟲第6、7 腹節或僅第7腹節有翻縮腺,是本科幼蟲的重要鑑別特徵。幼齡幼蟲有群集和吐絲下垂的習性。蛹為被蛹,體被毛束,體表光滑或有小孔、小瘤,有臀棘。老熟幼蟲在地表枯枝落葉中或樹皮縫隙中以絲或以絲、葉片和幼蟲體毛纏繞成繭,在繭中化蛹。卵多成堆地產在樹皮、樹枝、樹葉背面,林中地被物或雌蛾繭上。卵堆上常覆蓋雌蛾的分泌物或雌蛾腹部末端的毛。成蟲雌體長18~20mm,雄體長14~16mm,翅展30~40mm。觸角乾白色,櫛齒棕黃色;下唇須白色,外側黑褐色;頭、胸

卵 直徑0.6~0.7mm,圓錐形,中央凹陷,桔黃色或淡黃色。

毒蛾 毒蛾

幼蟲 體長25~40mm,第1、2腹節寬。頭褐黑色,有光澤;體黑褐色,前胸背板黃色,具2條黑色縱線;體背面有一橙黃色帶,在第1、2、8腹節中斷,帶中央貫穿一紅褐間斷的線;亞背線白色;氣門下線紅黃色;前胸背面兩側各有一向前突出的紅色瘤,瘤上生黑色長毛束和自褐色短毛,其餘各節背瘤黑色,生黑褐色長毛和白色羽狀毛,第5、6腹節瘤橙紅色,生有黑褐色長毛;腹部第1、2節背面各有1對癒合的黑色瘤,上生白色羽狀毛和黑褐色長毛;第9腹節瘤橙色,上生黑褐色長毛。

蛹 長12~16mm,長圓筒形,黃褐色,體被黃褐色絨毛;腹部背面1~3節各有4個瘤。

繭 橢圓形,淡褐色,附少量黑色長毛。

毒蛾食性

毒蛾 毒蛾

毒蛾的食性很雜 ,幼蟲容易更換寄主植物。多食植物,有時也捕食寄主植物上的蚜蟲和介殼蟲。毒蛾為害多種農林作物。主要寄主有桑科、樟科、大戟科、豆科、殼斗科、山欖科、木棉科、桃金孃科、楝科以及溫帶地區的薔薇科、樺木科、楊梅科、胡桃科等植物。在毒蛾發生地區,人接觸毒毛和毒液能引起皮炎、眼炎、上呼吸道炎;在牧區和養蠶區,家畜和家蠶誤食帶毒蛾幼蟲的飼料亦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但有些毒蛾的幼蟲能捕食寄主植物上的蚜蟲和介殼蟲,對人類有益。初孵幼蟲群集在桑葉背面取食葉肉,葉面現成塊透明斑,三齡後分散危害形成大缺刻,僅剩葉脈。危害桑樹春芽時,多由外層向內剝食,致冬芽枯凋,影響春蠶飼養。該蟲毒毛觸及蠶體致蠶中毒,誘發黑斑病。人體接觸毒毛,常引發皮炎,有的造成淋巴發炎。幼蟲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可將全樹葉片吃光。毒蛾是一類古怪的蛾類,對它們還是少碰為好,否則它們的毛刺會弄得你又痛又癢,嚴重時還會導致全身的不適。左上就是這樣一種毛蟲,屬於古毒蛾類,左下是它們的成蟲,好像正在交配。你可能覺得有點怪,那隻雌蛾居然沒有翅膀。

生存環境

毒蛾 毒蛾

一年發生1代,以卵在石塊縫隙或樹幹背面窪裂處越冬。來年5月間越冬卵孵化,初孵幼蟲有群集為害習性,長大後分散為害。為害至7月上、中旬、老熟幼蟲在樹幹窪裂地方、枝杈、枯葉等處結繭化蛹。7月中旬為成蟲發生期,雄蛾善飛翔,日間常成群作旋轉飛舞。卵在樹上多產於枝幹的陰面,每雌產卵1-2塊,每塊數百粒,上覆雌蛾腹末的黃褐鱗毛。

內蒙古大興安嶺年生1代,遼寧、山西年生2代,上海3代,華東、華中年生3~4代,貴州4代,珠江三角洲6代,主要以3齡或4齡幼蟲在枯葉、樹杈、樹幹縫隙及落葉中結繭越冬。2代區翌年4月開始活動,為害春芽及葉片。一、二、三代幼蟲為害高峰期主要在6月中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上中旬,10月上旬前後開始結繭越冬。成蟲白天潛伏在中下部葉背,傍晚飛出活動、交尾、產卵,把卵產在葉背,形成長條形卵塊。成蟲壽命7~17天。每雌產卵149~681粒,卵期4~7夭。幼蟲蛻皮5~7次,歷期20~37天,越冬代長達250天。初孵幼蟲喜群集在葉背啃食為害,3、4齡後分散為害葉片,有假死性,老熟後多卷葉或在葉背樹幹縫隙或近地面土縫中結繭化蛹,蛹期7~12天。天敵主要有黑卵蜂、大角齧小蜂、矮飾苔寄蠅、桑毛蟲絨繭蜂等。國外分布於日本、朝鮮、歐洲及美洲。國內分布普遍,主要分布地北緯20-58度之間。該蟲食性很廣,寄主植物多達500多種,包括多種花木。幼蟲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可將全樹葉片吃光。

防治方法

冬季預防

冬季桑園刮淨老樹皮,剪掉鋸口附近粗皮,消滅越冬幼蟲。

人工摘除卵塊

毒蛾 毒蛾

桑毛蟲發生嚴重的桑園,應從人工摘除卵塊入手,及時摘除“窩頭毛蟲”,即在低齡幼蟲集中為害一葉時,連續摘除2~3次。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噴灑殺蟲劑

掌握在2齡幼蟲高峰期,噴灑科諾千勝系列Bt殺蟲劑、桑毛蟲多角體病毒,每ml含15000顆粒的懸浮液,每667平方米噴20L。

秋季預防

毒蛾預防 毒蛾預防

在秋蠶用完葉之後,及時噴灑2.5%敵殺死乳油或20%速滅殺丁乳油3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或2.5%功夫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減輕下年為害,打好關門蟲。

早春預防

在早春用葉前害蟲出蟄完畢時噴灑50%混滅威乳油500~1000倍液或25%愛卡士乳油1000~1500倍液,即白條治蟲。

夏季預防

在春夏季及早秋飼蠶期間噴灑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60%雙效磷乳油1500倍液。(7)必要時也可噴灑48%毒死蜱乳油13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5%銳勁特乳油1000倍液,其殘效期為13天左右,對家蠶安全。

相關詞條

蒼蠅 蜉蝣 草蜻蛉 鳳蝶 臭蟻 茶毛蟲 螻蛄
馬蜂 地鱉 大麥蟲 豆娘 毒蛾 裸囓蟲 甜菜夜蛾
蜜蜂 薊馬 松毛蟲 疥蟲 細蟌 磕頭蟲 十斑吉丁蟲
蜘蛛 龍虱 蚣蟲 稻苞蟲 螟蛉 瓢蟲 竹節蟲 大力甲蟲
知了 蛐蛐 虱子 水黽 書虱 水蠆 草蛉蟲 蚜蟲綠盲蝽
葉蟬 蟈蟈 螻蛄 棉柃蟲 飛虱 蚊蛉 菜葉蜂 中華東蟻蛉
天牛 水黽 蜣螂 金龜子 鍬甲 蚱蜢 枯葉蝶 大負子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