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酶蛋白

殼酶蛋白,全稱:殼多糖酶 3 樣蛋白 1(Chitinase 3-like protein 1,CHI3L1) 是一種含383個胺基酸,分子量42.6KD的單體糖基化蛋白,為糖基水解酶家族成員之一。它可以結合殼多糖,但沒有殼多糖酶的活性。在炎症和組織重塑中起重要作用。血清CHI3L1水平在酒精性肝硬化病人中升高,血液中的CHI3L1蛋白與C肝病毒慢性感染和肝纖維化有關。研究發現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中,CHI3L1的濃度可顯著升高。在肝臟中富集和特異性表達,目前作為一種高靈敏度高特異性的肝纖維化分期和診斷的血清檢測標誌物。

概述

殼多糖酶 3 樣蛋白 1(Chitinase 3-like 1,CHI3L1 ) 是殼多糖酶家族成員 。由於中文全名比較長,難以記憶,簡稱其為“殼酶蛋白”。 在歷史文獻中,它又被常被稱為 YKL-40 ,取其 N 端三個胺基酸 (Tyr-Lys-Leu,YKL)及其分子量 (40 Kda)而得。 殼酶蛋白從蛋白一級結構上分析,屬於糖基水解酶家族 18。 根據蛋白一級結構的相似性, 糖基水解酶家族 18 包括了殼多糖酶( Chitinases) 和殼多糖酶樣蛋白( chitinase-like proteins, CLPs) 。它們的保守序列( DXXDXDXE)是參與催化作用的,其中的谷氨酸( E)是催化的鹼基。 殼多糖酶 ( 又稱幾丁質酶) 是一種降解幾丁質(β- 1-4 連線的 N-乙醯-D-葡萄糖胺聚合物)的酶。 在人類和小鼠中,有活性的幾丁質酶是由兩個基因編碼,殼三糖酶(Chit1) 和酸性哺乳動物幾丁質酶( AMCase)。殼三糖酶是第一個被克隆和純化的有活性的哺乳動物幾丁質酶。 酸性哺乳動物幾丁質酶則是後來被發現的,並由於其酸性的等電點而被命名為酸性哺乳動物幾丁質酶。

殼多糖酶樣蛋白( CLP)和幾丁質酶結構類似,但缺少幾丁質酶降解幾丁質的能力。 這種催化能力的喪失是由於在進化保守的催化結構域關鍵殘基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突變導致的。 殼酶蛋白( 殼多糖酶3樣蛋白1, CHI3L1)雖然在體外實驗中可以結合殼多糖,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未證明人體中存在殼多糖。 因此殼多糖酶3樣蛋白1這個名字經常導致不符合其實際功能的推測和誤解。

殼酶蛋白的基因和蛋白序列在1993年被闡明( GenBank 編碼M80927) , 由10個外顯子組成,位於人類染色體1q32.1上的一個8kb的DNA上。 其編碼的蛋白有383胺基酸序列,分子量為40.476Kda, 等電點為7.6[10]。在人類基因組中,它是唯一的一個殼多糖酶樣蛋白( chitinase-like proteins ,CLPs) 。 而在小鼠中,則有3個CLPs,chi3l1, chi3l3和chi3l4。 chi3l1的人類同源基因是CHI3L1,而chi3l3和chi3l4在人類不存在相應的同源基因。

杭州普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已經根據殼酶蛋白研發出臨床檢測試劑,為全球首創。

臨床意義

1.殼酶蛋白作為B肝和C肝相關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標誌物

2.殼酶蛋白作為酒精肝和日本血吸蟲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標誌物

3.殼酶蛋白作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導致的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標誌物

4.關於殼酶蛋白作為抗病毒治療療效跟蹤和預後的研究

適用範圍

各種原因肝損傷導致的肝纖維化、肝硬化,包括病毒性、酒精性、藥物性、自身免疫性、中毒性、遺傳代謝性等

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嚴重程度的分級依據

病因治療(如抗病毒治療、抗纖維化治療等)後肝纖維化程度的動態變化監測

健康體檢:對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篩查

1.

各種原因肝損傷導致的肝纖維化、肝硬化,包括病毒性、酒精性、藥物性、自身免疫性、中毒性、遺傳代謝性等

2.

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嚴重程度的分級依據

3.

病因治療(如抗病毒治療、抗纖維化治療等)後肝纖維化程度的動態變化監測

4.

健康體檢:對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篩查

參考閾值

血清中殼酶蛋白濃度:

>134 ng/ml 提示肝硬化

79-134 ng/ml 顯著肝纖維化

<79 ng/ml 無顯著肝纖維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