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C

殲-11C

殲-11C就是外界揣測的所謂“中國殲-17戰機”,實際上也是殲-11B的“雙座隱身版”。這款新型戰機的最大特點是改進了其內置彈倉的設計,使飛機的雷達反射面積大幅縮小,從而成為一款“準隱身戰機”。中國第四代半戰機。殲-11C可以實現遠程重火力打擊,而殲-10B則做不到這一點,它雖然性能出色,但作為中型多用途戰機,其航程和載油量都受到限制,只能用於中近程作戰。中國空軍殲-11C是解放軍第一款可實施遠程作戰的現代化戰鬥機,是與美國F-15E“沉默鷹”在同一個級別上的現代化重型戰機,足以成為在中國的防區之外防範和攻擊東亞地區美軍的空中作戰力量。

殲11C介紹

殲-11C基於俄制蘇-27戰機的中國殲-11系列戰機繼續發展,在已有的原始版殲-11、改進版殲-11A和殲-11B的基礎上,已經衍生出隱身版本——殲-11C。這款重型多用途戰機完全可與美國 F-15SE“ 沉默鷹”匹敵,它憑藉較大的載彈量和較遠的航程,是可以在距離中國較遠的空域防範和攻擊東亞地區美軍的空中作戰力量。

在外界關注 殲-20和 殲-31之際,解放軍正在悄然推進殲-11戰鬥機的改進項目。解放軍在俄制蘇-27戰機的基礎上開發出殲-11重型戰機。隨著中國經濟和技術實力的增強,其國產航空電子系統的水平日益提升,已經可以用國產系統來改進蘇霍伊系列戰鬥機,沒有必要繼續採用俄羅斯的相關設備。殲-11配備的就是現代化國產電子設備,能搭載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和智慧型炸彈。

解放軍又在殲-11的基礎上開發出殲-11B戰機,其體積和重量與殲-11相同,但換裝了性能更強的有源電子掃描陣雷達(AESA)。這使其武器制導系統得到最佳化,對地/對海精確打擊力得到提升。而且殲-11B並非專門為執行對地攻擊任務而設計,它的空中作戰能力也不差,是一款多用途戰機。

中國殲-11戰機與俄制蘇-27戰機相比,在火控系統、電子系統、雷達和機體材料等方面都有大幅改進和創新,而殲-11B相對於殲-11又有不小的提升,作為一款載彈量較大的重型戰機,其航程更遠,可遠離中國本土基地發動攻擊。殲-11B能同時探測20個目標,並攻擊其中的6個,而蘇-27隻能同時攻擊兩個目標。殲-11B還比蘇-27增強了對地攻擊能力,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重型多功能戰機。

殲-11C特點

隱身版殲-11B即 殲-11C的出現使美國對美中空戰力量對比的信心被削弱。中國國產 殲-10戰機完全可以與美國F-16戰機相抗衡,另一方面,美國F-35戰機遲遲難以成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F-15E“沉默鷹”就成為美國空軍中挑大樑的機型。

F-15E這款具備一定隱身性能的重型戰鬥機被視為東亞美軍壓制中國空軍的“王牌”。而隱身版殲-11B即殲-11C的多項性能與F-15E差不多,它可以說是目前解放軍裝備體系中最強悍的戰機,F-15E已經不足以確保美國空軍的所謂“對華空中優勢”。

解放軍第一批殲-11戰機於1998年開始服役,但該型戰機的生產速度較慢,總共只製造了約100架。中國早已經突破了殲-11的生產瓶頸,更加先進的殲-11A、殲-11B戰機已進人大規模量產階段,所以殲-11C的量產也不會存在問題。

中國空軍越來越側重於演練遠離本土進行作戰,因此需要戰鬥機具備較大的作戰半徑和武器掛載能力,以便能夠在遠方的戰區進行長時間作戰。在這方面,殲-10戰機的最新型號殲-10B與殲-11C的差距非常明顯。殲-11C可以實現遠程重火力打擊,而殲-10B則做不到這一點,它雖然性能出色,但作為中型多用途戰機,其航程和載油量都受到限制,只能用於中近程作戰。

中國空軍殲-11C是解放軍第一款可實施遠程作戰的現代化戰鬥機,是與美國F-15E“沉默鷹”在同一個級別上的現代化重型戰機,足以成為在中國的防區之外防範和攻擊東亞地區美軍的空中作戰力量。在空警-2000服役後,中國空軍的信息戰能力大幅提升,要將這種能力轉化為戰鬥力,迫切需要遠程重型戰機,殲-11C恰好可以擔負起這一重任。 空警-2000預警機可用數據鏈與戰鬥機形成聯合網路空戰系統,通過數據鏈向戰機傳送整體的戰場態勢,飛行員可以從座艙顯示器得到這些信息。新型殲-11C可以被整合到這種新型網路空戰系統中,再發揮其自身優勢與敵方空中部隊展開較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