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服務亂象

壽衣暴利超十倍 護工拉客賺回扣

北京市大部分醫院附近都有壽衣店,一套壽衣從2000餘元至20000餘元不等。
殯葬服務亂象
壽衣款式、布料各不同,但大部分壽衣既沒有商標,也不掛吊牌,更沒有生產廠家。記者在兩家不同醫院附近的壽衣店看到一套同樣質地、款式的壽衣,店主報價從4800元到7800元,相差3000元。
壽衣成本到底多高?在有40餘年製作、批發壽衣歷史的天津市武清區六道口村,記者調查發現,三件套壽衣的批發價格最低35元,真正蠶絲的三件套壽衣成本約1000元左右。
某壽衣製衣廠負責人任艷萍算了質量中等的三件套壽衣成本價:印金布料3元每米,8米合計24元;填充噴膠棉1元每斤,2斤合計2元;化纖里料2元每米,合計16元;人工100元,總計142元。
經北京一位壽衣經銷商鑑定,上述壽衣的市場價約2000餘元,翻了10多倍。“這是保守估計。因為壽衣沒有質量標準,也不統一標價,銷售‘看人要價’,一套壽衣賣幾萬元都有可能。”這位經銷商說。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醫院太平間、殯儀館、護工、急救車司機等與壽衣店鋪勾結,形成天價壽衣“利益鏈”。
老劉在北京一所三甲醫院門口開了一個殯葬用品商店,多次受到護工“騷擾”。“我們店開業以來,不時有自稱醫院護工的人到店裡‘聯繫業務’。”老劉說,“這些人態度傲慢,開口就要30%至50%的‘提成。一般來說,他們會同時跟幾家店談,誰的提成高就和誰合作。”
在另一家醫院附近,剛入行的壽衣店老闆小剛(化名)的親身經歷讓他對這個行業充滿擔憂。“一次,一個護工帶著消費者花6800元購買了一套壽衣,消費者離開後店主當場給護工支付了3400元。還有一次,我親眼看見兩名護工因為搶屍源‘板磚相向’。”小剛說。
業內人士認為,壽衣屬於特殊殯葬用品,消費者消費時一般都正在遭遇親人逝世的悲痛,被護工等引導快速作出非理性決策。此後,壽衣很快隨逝者被火化,消費者也無從維權。

巧立名目亂收費 活人“受騙”死人“受罪”

王梅的母親2012年在北京一所三甲醫院去世。短短几天時間,王梅在太平間和殯儀館,消費23569元。
從王梅的賬單上看到,收費種類超過50項,內容包括:冷凍存屍費、抬屍費、接屍車運輸費、入爐火化儀式、全陪承辦殯葬業務等,其中壽衣3000元,被褥1000元,壽盒系列7261元,鮮花圍床2400元。
王梅回憶說,“鮮花圍床”就是用殯儀館的盆栽鮮花將逝者遺體圍起來。“盆栽花,反覆收費。”王梅說。在收費單上,記者看到重複收取了兩次“接屍車運輸費”,分別為200元和800元,據稱200元收取的是“車輛改裝費”。
“那些車輛一直是運輸屍體的,難道每次都要改裝嗎?就是巧立名目收費。”王梅說,因為當時心情不佳,很多項目就是別人說多少錢,自己就付賬。
相比王梅,初入殯葬行業的葛亮算是“懂行”了。他本來只花了2540元出殯,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在追悼會召開前,殯儀館服務人員又推薦了2420元的“臨時加項”。
“到跟前了他們問:我們這裡有‘紅床服務’你要不要?就是讓逝者躺在紅床上,由4個人抬著送到告別廳,800元。又問有撒花瓣你要不要?撒全身600元,撒頭兩側400元。又說,你母親頭頂放個花籃360元,腳下不能踩空,也要放一個花籃660元。”葛亮覺得,殯儀館工作人員當著許多親屬的面提出這些服務內容,自己不選好像“虧心”。看著逝去的母親被各種擺弄“撒花瓣”折騰,心裡很不是滋味。
北京市一家知名殯儀館服務收費一覽表,價格公示包括事業性收費項目,如靈車、遺體冷凍等;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如:寫輓聯、接靈納骨、租用告別室等。但並沒有發現撒花瓣、“紅床服務”“鮮花圍床”等服務價格。
殯儀館公示有“門道”:一種做法是公示項目價格都很低,但實際操作中,工作人員說服消費者選擇價格更高的服務;另一種做法就是不將收費高的項目列入“公示一覽表”。

公示與收費“兩張皮”,市場要管陋習要改

公示服務內容與實際服務內容有差別,造成明暗“兩張皮”。為逃避監管,殯儀館等開具的消費票據中,有的是發票,有的是收據、有的是手寫白條,還有一些東西根本就沒票。
“3000元的壽衣,300元的‘穿衣費’,但太平間都沒票據,收費人手寫了白條。”王梅回憶。而葛亮發現,“臨時加項”的收費單獨開了一張收據。
北京市殯葬收費價格由三個組成部分:一是行政事業性收費。由市發展改革委定價,全市殯葬服務單位統一執行。包括遺體運輸費、火化費、墓穴租賃費、墓穴管理費等8個項目。二是延伸服務類收費。由市發展改革委授權市民政局,對殯葬延伸類服務進行定價。包括租告別室、特殊整容、刻字描碑等共59個項目。三是殯葬用品市場類價格。殯葬用品市場於2004年全部放開,市民政局不再有此類行政許可,花圈、骨灰盒、壽衣等殯葬用品價格完全由市場調節,政府不予定價。
“雖然殯葬服務價格放開,但我們也希望能夠有所約束。我們要求所有價格都要在銷售場所明示,必要時民政部門也會同其他部門查處。”北京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處長王琦說。
業內人士認為,政府有所不為,但該管的要管好。應該出手整治殯葬服務暴利,並協助行業建立質量標準;通過扶持一些優良企業,逐步讓“白事”流程更加透明。殯葬服務收費關係到廣大民眾的切實利益,備受社會關注,應杜絕公示項目與服務內容“兩張皮”,禁止捆綁、分拆或誘導收費。
此外,消費者也應樹立文明節儉辦喪事的理念,轉變攀比、從眾心理,別再讓出殯那么累!(來源: 新華網)

揭秘“死不起”的幕後推手:殯葬中介

清明節期間,殯葬話題再次成為社會焦點。仍有不少民眾反映喪葬費用高,甚至抱怨“死不起”。而據調查,造成此類現象的主要推手,是處在逝者家屬與殯儀館之間的殯葬中介機構和個人。倒賣逝者“信息”、“宰客”亂要價和“山寨”殯儀館擾民……殯葬中介亂象叢生,成為殯葬改革的絆腳石。
“信息”被倒賣:一手交“信息”一手交錢
殯葬中介一般都有醫院的“內線”,他們通過醫院護工蒐集信息,及時掌握各科室危重病患情況,一旦有人去世,他們將立刻派人前去洽談“業務”,承諾為家屬提供“一條龍”服務。
據南京市一位殯葬業內人士介紹,在一些三甲醫院,老護工們都有殯葬中介的電話,護工在病區向病人家屬推薦中介,宣揚中介是省心的全包服務,家屬出於對護工的信任,在情急之下和殯葬中介簽下委託書,一旦簽下委託書,一些中介就“宰客”沒商量。
據南京市殯葬管理處統計,南京地區有200多家殯葬中介,還不包括無證“游擊隊”,而南京每天去世約30至40人。一位南京殯儀館駐點醫院太平間工作人員說,為了能搶到有限的“業務”,多數中介會給提供信息的護工500元到2000元不等的信息費。
來自安徽合肥市的陳少霞曾在安徽一家大型醫院做護工,她說,護工的工資不高,但隱性收入很高,把快去世的人或運到太平間的人的信息透露給一些中介,“幾年前是300元一個人,後來漲到800、1200元,醫院裡的護工都知道逝者信息能賣錢。”
成都的殯葬中介分為五大類,包括醫院護工、社區門衛保全、濫竽充數的陰陽先生、殯葬個體戶、社會閒散人員,其中前三類為信息提供者,後兩類為殯儀服務執行者。一旦得知有人去世,這個信息便會立即通過中介傳播、執行。凡是一手信息資源,殯葬中介都會在殯儀服務環節提取40%至50%的回扣。
“宰客”亂要價:三百元骨灰盒中介賣三千
據成都市殯儀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所有殯儀館都保證喪屬可以在館內以1000元以內的價格辦理完死者喪事,最低的辦理費用僅為533元。
然而,在一些殯葬中介“一條龍”服務下,喪葬費用便遠超“政府價”了。記者走訪了成都市殯葬中介比較集中的文殊院附近,街道兩旁聚集著多家經營喪葬服務的商鋪。在一家店鋪里,店主表示可以代辦喪葬業務,收費從1000元至幾千元不等。
對此,成都市殯儀館館長蔣鵬程認為,將喪葬事宜交由中介代辦,家屬可能會多花錢。如骨灰盒的選取,中介機構向喪屬推薦的3000元左右的骨灰盒,同類型在殯儀館內僅售300餘元,價差達10倍之多。據統計,家屬一般都是自帶骨灰盒,在館內買的比例僅為7%,這也就是說100人中有93位在外購買,被中介機構從中攫取了暴利。
江蘇一家殯葬中介提供的宣傳單上看到,三天全程服務費只需800元,其中包含香、蠟燭、黃紙、燒紙盆、筆、墨等靈堂材料。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殯葬中介往往打出600元至800元的“低價”招攬客戶,而其主要的賺錢來源在壽衣、骨灰盒和墓地回扣上,如壽衣進價一兩百元,賣一兩千元,進價三四百元的,賣三四千元。
“這要價還要看客戶。”一位正在江蘇一家三甲醫院重症監護室外等候的殯葬中介說,“客戶是那種有錢、有身份、好面子的,就推薦給他貴的,這種事很少有客戶討價還價,一口價成交。”
合肥市殯葬管理處處長高光平說,合肥市2013年起將遺體接運、殯儀館內遺體冷藏存放、遺體火化等列為免費項目,其他的遺體告別等為自選項目,都有明確的收費清單和標準。“但現在很多殯葬服務公司都包攬這些業務,從中加價牟利,也不開具發票。一家一輩子也就碰到一兩次這樣的事情,殯葬公司能宰一次就一次。”

黑心中介冒充殯儀館“營業”

安徽肥東縣殯儀館發現一名佩戴著“合肥市殯儀館”胸牌的人代表家屬談殯葬事宜,其駕駛的車輛上貼有“中國民政”“博愛殯儀”牌子。該館館長薛明武說,經查實,這個殯葬服務公司冒充殯儀館與家屬談價格,再代表家屬來與殯儀館商議火化等事宜,從中加價牟利。“家屬還以為錢都給了殯儀館,實際上都是給這些黑中介收去了。”
南京殯儀館工作人員表示,殯儀館經常接到家屬投訴稱,出售的骨灰盒有質量問題,後來才知道一些中介自稱南京殯儀館工作人員推銷骨灰盒,“根本沒有質檢合格證、玉石鑑定證書等證明,也沒有正規發票,賣出的價格也未經物價部門核准,售出的商品也不能退還。”
在成都市殯儀館舉行的“市民開放日”活動現場,市民胡先生髮現自己辦理岳母喪事時花了冤枉錢。2013年9月的一天早晨,丈母娘突然發病倒地。120急救車到達後,老人已經過世。不一會兒,兩名男子開著一輛麵包車到達胡先生家,自稱是成都市殯儀館工作人員,但並未出示任何證件。“承諾替我們跑腿,給我們辦‘一條龍’服務,開價8000元。”胡先生說,討價還價後前後花了5600多元。
直到參加“市民開放日”活動了解到相關政策時,胡先生才覺察到不對。在找到相關收據後,他發現最大金額4000多元收費的一張發票中,其開票單位“成都市成華區殯館所”根本不存在。胡先生這才發現,自己遭遇了黑心中介,被騙去4000多元。
而胡先生的遭遇並非個例,成都市殯儀館業務科副科長田曉明表示,殯儀館時常遇到被中介騙了喪葬費的家屬來質問,經耐心解釋後,家屬才知道“上當”。曾有位老人反映家屬過世花了7000多元,“還將我們告到了民政局。我們一查當時的明細,實際僅消費1800元。”原來,老人也是碰上了打著殯儀館工作人員幌子的黑心中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