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山院

歷山院

歷山院因千佛山古稱“歷山”而得名。院內仿古典建築和古柏、古槐、銀杏相對,顯得古色古香。院門朝西,院內有舜祠、三聖殿、魯班祠等名勝。歷山院亦稱東廟,原是佛、道、儒三教合居的寺院,院內亭台樓閣錯落有致,紅牆青瓦,古木綠蔭。這裡最早是一處清朝建立的“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雜院。後來為了弘揚舜文化,整體建築以道家為主。

概況

歷山院,在興國禪寺東,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與興國禪寺相距僅20餘米,相互對峙,具有同等的韻致,可謂珠連璧合。為紀念遠古時代虞舜在歷山之下開荒種田,頌揚古代明君,發揚大舜文化,故將這一院落命名為“歷山院”。

史料

據史料記載,儒、道、佛三家曾先後涉足這裡。明成化四年(1468年),濟南德王府內官蘇賢,欲成“善果”,捐資修建了三清殿和真武樓,祀元始天尊、武德天尊、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紫微大帝等道教信奉的祖師。就連舜也被道教尊奉為天、地、水三神中的地神(天神為堯,水神為禹),立祠祀奠。清康熙年間,文人們又把儒家的創始者孔子供奉在文昌閣內。清代還曾建有觀音堂,奉祀觀音菩薩。儒、道、佛三家,同居一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