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散文金庫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散文金庫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散文金庫 》是1997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收錄了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散文作品。

作者介紹

1901年獲獎作家

・法 國・

蘇利普呂多姆

ReneSully-Prudhom me

1839―1907

第一位摘取諾貝爾文學獎桂冠的法國詩人、散文家,蘇利-

普呂多姆,1839年3月16日生於巴黎一個富有的資產階級家

庭,他在波拿巴讀完中學,考入巴黎大學理學院,1859年畢業,

獲工學士學位,在施奈德企業內擔任工程師。不久,他對法律研

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第二年便離開工廠,去攻讀法典。這個時

期,他閱讀了大量關於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並愛上了文學。

1865年,二十六歲的見習公證人蘇利-普呂多姆自費出版

了他的第一部詩集《節日與詩》,這部詩集抒發了法國年輕一代

對生活、理想和愛情的追求,也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憂慮和

傷感,同時反映出了他鋒芒初露的才華,其中名詩《碎瓶》的出版

使他一舉成名,從此,他辭去律師職務,步入詩壇。

蘇利-普呂多姆是十九世紀最後三四十年間法國的重要詩

人之一,唯美主義詩歌流派――“巴那斯派”後期的骨幹人物。

1866年,他出版了詩集《考驗》,1869年,他出版了詩集《孤獨》,

同年,他用詩體翻譯出版了盧克萊修的《物性論》。這一時期的

作品,他仍然保持著感傷的、嚴謹的藝術風格,但在語言和形式

上表現出了更為含蓄、成熟的色彩。

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普呂多姆參加了國民別動隊,飢餓、

寒冷與過度的疲勞摧殘了他的健康,他得了癱瘓症,以後日趨嚴

重,終生不愈。1872年,他出版了詩集《戰時印象》和《命運》,其

後,相繼出版了詩集《法國》(1874)、《花的反抗》等,並以長詩

《正義》(1878)和《幸福》(1888)受到廣泛關注。這一時期的作品

詩人強化了哲理意識,他探索著人類意識與現代社會的矛盾,他

執著地去尋求“正義”,然而現實生活中卻充滿了戰爭、仇殺和飢

餓,最後他感覺到:正義,僅僅存在於人的自我意識之中;他努力

去尋找“幸福”,而那個渺茫的幸福,卻使他歷盡痛苦與磨難。

普呂多姆在許多文學領域展現了他的才華,除寫詩之外,他

還創作了不少散文和評論文章,並進行翻譯。此一方面的代表

作有《論美術》(1883)、《詩句藝術斷想》(1883)、《詩經》(1901)

等。他翻譯過古羅馬詩人留克希利阿斯的詩歌,古羅馬語言與

詩歌的營養,對他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881年,普呂多姆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901年,瑞典學

院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表彰他的詩作,它們是高尚的

理想、完美的藝術和罕有的心靈與智慧結晶的實證。”瑞典學院

常任秘書C・D・阿夫・威爾遜在《授獎詞》中稱:“蘇利-普呂多姆

的作品展現出了一個勤於探究、敏於觀察的頭腦……這個頭腦

也就在道德領域、良心的聲音以及責任的崇高而又無可疵議的

指示中,為人類的不可思議的命運找到了證據。”

由於健康原因,蘇利-普呂多姆未能出席12月10日在斯德

哥爾摩舉行的授獎儀式。

作品目錄

目 錄
卻從石上看他山(代序言)馮林山
歐 洲
法 國
蘇利-普呂多姆(1901年獲獎)
沉思集
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1904年獲獎)
在艾克斯
羅曼・羅蘭(1915年獲獎)
鼠籠
箭手
《貝多芬傳》 序
自由的理智
阿納托爾・法朗士(1921年獲獎)
塞納河岸的早晨
開學
居斯塔夫・福樓拜
亨利・柏格森(1927年獲獎)
彈簧魔鬼
牽線木偶
雪球
羅傑・馬丁・杜・伽爾(1937年獲獎
巴黎文獻學校
若望・巴魯瓦
克勒蒙
安德烈・紀德(1947年獲獎)
食糧
秋葉
春天
我的母親
沙漠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1952年獲獎)
馬拉加
勞倫斯在花園中
為《卡門》辯護
阿爾貝・加繆(1957年獲獎)
西西弗的神話
蒂巴薩的婚禮
重返蒂巴薩
海倫的放逐
阿麗阿德娜的石頭
聖瓊・佩斯 (1960 年獲獎)
歌頌童年
海標
寫在門楣上(外四章)
讓・保羅・薩特(1964年獲獎)
讀書
格言
為何寫作?
克洛德・西蒙(1985年獲獎)
法蘭西投降之真相
我的自白
英 國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907年獲獎)
關於我自己
喬治・蕭伯納(1925年獲獎)
貝多芬百年祭
在我看來
致愛蘭・黛麗
約翰・高爾斯華綏(1932年獲獎)
遠處的青山
觀舞
假如我知道
托馬斯・斯特納斯・艾略特(1、948年獲獎)
葉芝
論亨利・詹姆斯
哈姆雷特
柏特蘭・亞瑟・威廉・羅素(1950年獲獎)
愛在人生中的位置
論羅曼蒂克
論老之將至
我是怎樣寫作的
東西方幸福觀
溫斯頓・邱吉爾 (1953年獲獎)
我的早年生活
我與繪畫的緣分
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
敦刻爾克的奇蹟
珍珠港
埃利亞斯・卡內蒂(1981年獲獎)
蜘蛛
淚水司爐
月亮表姐
悅男瑰麗女
老鼠療法
不可捉摸
威廉・戈爾丁(1983 年獲獎)
一個移動的目標
談談《蠅王》中的寓意
瑞 典
塞爾瑪・拉格洛芙(1909年獲獎)
同父親的對話
風景如畫的的韋姆蘭
斯德哥爾摩
卡爾・古斯塔夫・魏爾納・馮・海頓斯坦 (1916年獲獎)
五月的呼喚
你是一顆沒有隕落的星
埃利克・阿克賽爾・卡爾費爾特(1931年獲獎)
青年時代
帕爾・費比安・拉格爾克維斯特(1951年獲獎)
父親和我
外祖母
人類的神話
奈莉・L・薩克斯(1966年獲獎)
致瑪吉特・阿伯紐斯
致約翰內斯・埃德菲爾特
致瓦爾特・阿・貝倫松
致西格弗里德・翁塞爾德
埃溫德・詹森(1974年獲獎)
黑麥熟了
奧洛夫參加放木排的工作
哈里・埃德蒙・馬丁松(1974年獲獎)
每一湖泊都是一個甘泉
太陽
禮拜天
德 國
特奧多爾・蒙森(1902年獲獎)
論羅馬的藝術
魯道夫・克里斯托夫・奧肯 (1908年獲獎)
生平回憶錄
保爾・海澤 (1910年獲獎)
致馮塔納(一)
致馮塔納(二)
致施托姆(一)
致施托姆(二)
致施托姆(三)
蓋哈特・豪普特曼(1912年獲獎)
上學的第一天
豪普特曼小傳
為世界和平乾杯
保爾・托馬斯・曼(929年獲獎)
父親
母親
你還記得那座花園嗎?
我的人生信念
海因里希・伯爾(1972年獲獎)
萊茵河
懶惰哲學趣話
寫作的風險
我眼中的廢墟文學
意 大 利
喬蘇埃・卡爾杜齊(1906年獲獎)
三色旗
自傳筆記
致《拜占庭專欄》社長
格拉齊婭・黛萊達(1926年獲獎)
新葡萄樹
妻子
西南風
路易吉・皮蘭德婁(1934年獲獎)
聖誕之夢
一隻瓷壇
薩瓦多爾・夸西莫多(1959年獲獎)
我的詩學
人與詩歌
埃烏傑尼奧・蒙塔萊(1975年獲獎)
寡婦
雪人
在我們的時代
自白
西 班 牙
埃切加賴・伊・埃伊薩吉雷(1904年獲獎)
諾貝爾獎帶來的“厄運”
愛好與才能
我的內心世界
人・科學和其它
哈辛托・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 (1922年獲獎)
作家自畫像
圖書與讀者
肖像與漫畫
寫在《既得利益》上演之前
胡安・拉蒙・希門內斯(1956年獲獎)
普拉特羅與我
維森特・阿萊克桑德雷(1977年獲獎)
赫拉爾多・迭戈的緘默:
拉斐爾・阿爾維蒂,畫家
豪爾赫・紀廉,在城裡
詩歌與理解
卡米洛・何塞・塞拉(1989年獲獎)
如願以償,未為晚也
悼念費爾南多・穆西卡・埃爾索克
甜橙,冬天的水果
前 蘇 聯
伊凡・亞歷克賽維奇・蒲寧(1933年獲獎)
山口
深夜
在八月
北風

高加索
鮑利斯・列昂尼德維奇・帕斯捷爾納克(1958年獲獎)
幼年
夢中之愛
三個影子
米哈依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1965年獲獎)
紅軍戰士
給美國朋友的一封信
讓他們越飛越高吧
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索忍尼辛 (1970年獲獎)
在葉賽寧的故鄉
奧卡河之旅
破桶
小鴨
涅瓦河上的都市
呼吸的自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