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後

內容介紹

《歷史背後:政學兩界的人和事》作者:稿講述民國學人的人生傳奇和相互之間的矛盾糾葛,夾敘夾議,反思民國時期的學界風景和時代精神。主要收錄作者近年來公開發表的相關文章,內容涉及中國現代文化史的方方面面。在我看來,沒有細節就沒有真實,沒有真實就沒有歷史。我講述的是政學兩界的舊情往事,所要發揚光大的卻是21世紀的生命感悟和公民理性。
第一次見到作者時,范泓也在場。老范告訴我:張耀傑的文章寫得很酷,甚至於有些苛刻。見到本人,才知道他是很親切、很隨和,也很紮實的一個人。
——編者

作者介紹

張耀傑,1964年生於河南省禹州市農村。曾在河南農村任中學教師。1989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1992年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主要著作有《中國話劇史》(合著)、《影劇之王田漢》、《曹禺戲劇與宗教文化》、《戲劇大師曹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真相》、《俞梅蓀與新民權無能無力》。除有數百萬字的學術和史料文章在國內外報刊發表外,還曾參與《小關一家人》、《山河作證》、《農電之光》等數十部短電視片的編曲創。

作品目錄

以不惑之思面對歷史(自序)北京大學與《新青年》編輯部關於《新青年》編輯部的重新考證胡適與羅家倫的歷史記錄1949年之後的歷史重構周作人筆下的歷史還原林紓與《新青年》的文化之爭林紓的生平與貢獻陳獨秀的罵人有理錢玄同與劉半農的搶先發難林紓的反擊與被反擊蔡元培的親自出馬陷入重圍的林紓對於林紓的重新認識吳虞:《新青年》同人的倒算帳吳虞生平胡適與吳虞的公私交往吳虞與女兒的家庭糾紛“老英雄”的風流情事倒算賬的錢玄同非儒反孔的歷史功過“陰護禮教”的專制根性周作人的推波助瀾高一涵的誤寫歷史高一涵筆下的李大釗訪學日本的高一涵胡適晚年的口述回憶陳獨秀的南下與李大釗的送行五四前後的李大釗針對胡適的歪曲醜化俞頌華:“大公至正”的新聞先驅《新青年》的理性反對者五四時代的精神誤區採訪蘇俄的首席記者《談中等階級》的“民治”理想《申報月刊》的編輯生涯“大公至正”的公民意識北大講義風潮的重新解讀北大講義風潮的爆發平息講義風潮的胡適講義風潮中的馮省三講義風潮的後續故事20年代的東大學潮與郭秉文郭秉文時代的東南大學楊銓與郭秉文的第一次較量國民黨的政治圍剿楊銓對郭秉文的秋後算賬周作人私信中的蔡元培周作人私信中的蔡元培“晚節之不易保守”“幾乎喪失理性矣”魯迅私信中的蔡元培周作人與蔡元培的私人恩怨《兩地書》中的魯迅與許廣平許廣平與魯迅的書信情緣魯迅對女師大風潮的直接介入許廣平的入黨與魯迅的跟進廣州學潮中的許廣平《兩地書》的“黨同伐異”魯迅與范文瀾的曲折交往范文瀾的《憶魯迅先生》《對於“笑話”的笑話》魯迅與范文瀾的和解陳翰笙:被魯迅批評的世紀老人魯迅筆下的“他‘家翰笙 ’”陳翰笙夫婦的紅色傳奇魯迅與陳翰笙的間接聯繫魯迅與田漢的文壇恩怨魯迅與田漢田漢與“紹伯”“四條漢子”的政治命運胡適筆下的楊銓之死胡適筆下的楊銓之死楊銓之死的暗箱黑幕楊銓生前的暗箱操作民權保障同盟的分裂羅隆基的才子風流挑戰“黨天下”的清華才子多情多欲的才子風流王右家與陳白露羅隆基與浦熙修的“右派”命運吳祖光與曹禺的戲劇情緣《鳳凰城》的一鳴驚人曹禺的《正在想》與《蛻變》政治運動中的曹禺與吳祖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