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藏書票博物館

武進藏書票博物館

武進第二座國有博物館武進藏書票博物館在鳳凰谷美術館五樓建成,面積約600㎡,展出藏書票精品400餘件,是集展覽、收 藏、交流、製作為一體的多功能收藏館。武進藏書票博物館的展品是藏書票大家王嶸先生捐贈給武進區政府的2000多件藏品的一部分,其餘保存在武進博物館庫房。武進藏書票博物館館內有藏書票簡史,藏書票技法,文化人藏書票,外國藏書票藝術家,主題展示空間等展區,內部還設有藏書票創作室和精品展示廳,展出了表現人物、風光、靜物等方面的藏書票,涵概了諸多版畫大師的精品之作。其中展出國內64位文化名人的藏書票,有從武進走出的著名作家高曉聲的藏書票。

基本信息

簡介

武進第二座國有博物館--武進藏書票博物館落戶城區已有一年。作為國內少有的以藏書票為收藏、展覽對象的博物館,如今它已成為長三角城市博物館群中的佼佼者。2015年,由武進文廣新局主辦的武進第一屆國際藏書票博覽交流會將於10月24日,25日在鳳凰谷惲南田美術館舉行,資深收藏家、武進藏書票博物館顧問王嶸表示,希望藏書票愛好者和市民不出國門便能欣賞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精美藏書票。

藏書票

武進藏書票博物館武進藏書票博物館
藏書票具有同藏書章一樣的實用功能。它通常貼在書的扉頁,是書籍持有者的標誌,亦是讀書人求知求美、寄意寄情的信物,開卷相見,就油然平添幾分愛書之情、求知之欲,故許多讀書人都喜歡在自己的藏書上貼藏書票。
藏書票最早流行於歐洲的皇室和貴族之間,因此早期藏書票的圖案都是皇室紋章和貴族標誌。目前,1470年—1480年間,由一位不知名的藝術家為喜愛刺蝟的德國人約翰內斯·克納本斯貝格設計製作的木刻書票《刺蝟》,被視為現存最古老的藏書票之一。19世紀下半葉,歐洲的知識分子幾乎都擁有自己動手或請人設計製作的藏書票。
在中國,“關祖章藏書票”目前被視為中國最早的藏書票。藏書票在中國的興起還離不開文壇的推助——作家葉靈鳳是中國系統研究和收藏藏書票的第一人,魯迅郁達夫施蟄存唐弢等都是藏書票愛好者。上世紀30年代,時居上海的葉靈鳳到處蒐集有關藏書票的資料,甚至去信日本向研究藏書票的權威齋藤昌三尋求幫助,還親手繪稿刻印了一枚“靈鳳藏書”票。
“新興木刻運動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藏書票的創作。一批青年版畫家李樺、賴少其、羅工柳等人的加入,提高了藏書票的創作水準,推動了藏書票的普及與發展。”王嶸表示。根據王嶸研究,新興木刻的倡導者魯迅先生,早年留學日本時對藏書票藝術便有接觸,生前通過上海內山書店等也購藏了相當數量的歐洲及日本的藏書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