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黨衛軍

在整個德國地面部隊中,武裝黨衛軍部隊的傷亡率是比較高的。 相反,惟一的有書面確認的戰爭罪就是由武裝黨衛軍的部隊犯下的。 武裝黨衛軍也在帝國的廢墟里滅亡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武裝黨衛軍作為德國武裝力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幾乎參加了德軍的所有重大戰役,是希特勒政權的急先鋒和“近衛軍”。
武裝黨衛軍的前身是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是希特勒控制下的一支準軍事快速預備隊,其使命是和警察部隊一起鎮壓國內的反抗,維持希特勒的獨裁統治。大戰爆發時,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的人數並不多,共有4個團的兵力,它們是駐慕尼黑的黨衛隊第一團(德國團),駐漢堡的黨衛隊第二團(日耳曼尼亞團),駐維也納的黨衛隊第三團(領袖團),以及駐柏林的“元首警衛旗隊”摩托化步兵團。大戰爆發以後,它迅速擴大,並發展為一支野戰部隊,同時獲得了那令人恐怖的稱號——武裝黨衛軍。
武裝黨衛軍作為黨衛隊的野戰部隊,是獨立於德國陸軍以外的一支單獨的武裝力量。希特勒是武裝黨衛軍的最高統帥,他通過黨衛隊全國領袖希姆萊對其進行指揮。沒有希姆萊的授權,任何一支武裝黨衛軍部隊都不可以遣散或進行戰略調動。武裝黨衛軍的編制近似於德國陸軍的編制,但是有其獨特的軍銜和組織名稱。武裝黨衛軍的軍銜分為18級,它們是:
級別
對應軍銜
黨衛隊員
列兵
突擊隊員
二等兵
組長
一等兵
三級小隊副
二級下士
三級小隊長
一級下士
二級小隊長
中士
一級小隊長
上士
三級突擊隊中隊長
少尉
二級突擊隊中隊長
中尉
一級突擊隊中隊長
上尉
二級突擊隊大隊長
少校
一級突擊隊大隊長
中校
旗隊長
上校
區隊長
大校
旅隊長
少將
地區總隊長
中將
副總指揮
上將
總指揮
大將
在戰場上,武裝黨衛軍著陸軍軍服,佩戴自己的軍銜標誌和識別符號。它們使用標準的德國陸軍武器,擁有自己獨立的坦克部隊、炮兵部隊和後勤部隊,訓練自己的軍官和軍士。按照順序,它在人員和武器方面總是優先於陸軍,從步兵武器到坦克火炮,最新裝備都優先調撥給武裝黨衛軍部隊。
武裝黨衛軍在軍事行動中受陸軍的指揮,是陸軍大兵團的組成部分,但它和陸軍的官兵不能互換。在極個別的條件下,黨衛軍軍官也可以指揮陸軍兵團。大戰臨近結束時,有一些陸軍的指揮參謀軍官也被調到武裝黨衛軍,以充實武裝黨衛軍的指揮力量。在整個大戰期間,武裝黨衛軍總是缺少足夠數量的稱職軍官和軍士,再加上人員缺乏訓練,所以一般來說,其部隊的軍事素養不如德國陸軍部隊,戰術運用上也常常出現問題。在整個德國地面部隊中,武裝黨衛軍部隊的傷亡率是比較高的。他們總是充當德國部隊的尖刀和“消防隊”,在作戰中憑著一股狂熱勁,盲目地一心只顧猛打猛衝,其士氣是任何其他德國部隊無法達到或超過的。德國第3裝甲軍軍長馮·馬肯森稱“領袖警衛旗隊”為“一支真正的精銳部隊”。美國歷史學家斯坦更認為,“黨衛軍部隊”兩度“阻止了一種新的史達林格勒局面的出現”。
由於武裝黨衛軍較高的戰鬥力和堅定的納粹信念,在大戰期間其編制不斷擴大,每年都有新的武裝黨衛軍師組建起來並投入戰場。1939年首批組建了“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第1裝甲師,“帝國”第2裝甲師,“骷髏”第3裝甲師,“警察”第4裝甲師,1940—1941年間組建了“維京”第5裝甲師,“北方”第6山地師……。截至大戰結束時為止,武裝黨衛軍的野戰部隊中共有38個師和一些獨立旅,並且組建了武裝黨衛軍的軍和集團軍。
隨著武裝黨衛軍的編制不斷擴大,其人數也日見龐大。其人數如下
時間
總人數
野戰部隊
1938年12月31日
22718
1940年5月1日
90638
1942年9月1日
236099
141975
1943年12月31日
501049
257472
1944年6月30日
594443
368654
1944年年底
約91萬
戰爭結束
約95萬
武裝黨衛軍並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樣,是一支完全由精心挑選的狂熱的德國納粹黨員組成的純雅利安人的部隊。它的成員十分龐雜,甚至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戰爭結束時的95萬武裝黨衛軍隊員中,有31萬是歐洲各地的德意志族人,20萬是外國人。而在20萬的外國人中,包括有波羅的海各族人,烏克蘭人,俄羅斯人,哥薩克人,伊斯蘭教徒一級其他民族的人。例如,1941年春成立的黨衛軍“維京”師,便是一支外籍軍人部隊,它由來自比利時、荷蘭、丹麥和挪威的志願人員以及擔任主要職務的德國人組成。即使是武裝黨衛軍的44萬德國人成員,其成分也十分混雜,包括有自願入伍的狂熱分子,徵召的義務兵,前集中營衛兵,以及大量的前警察人員。
武裝黨衛軍部隊作為納粹黨的黨軍,在大戰期間犯下了種種駭人聽聞的罪行,他們屠殺猶太人,血洗和平村鎮,槍殺戰俘,扣壓人質,實施報復。由於武裝黨衛軍的殘暴行徑,戰後的紐倫堡審判將武裝黨衛軍定性為一支“歹徒軍隊”。
計畫由黨衛軍第六裝甲軍擔當主力,派它的4個黨衛軍師率先抵達安特衛普。希特勒蒐集了國內所有的武裝和人員:新的武器和人員被分到疲憊不堪的隊伍里,組建了新的人民步兵師。數隻巨大的“王家老虎”首次做好了準備,要為自己的部隊打開一條通道。“阿道夫·希特勒親衛隊”組成多支戰鬥隊,他們必須穿過狹窄的阿登峽谷。戰鬥力最強的部隊由黨衛軍分隊長約阿希姆·佩珀爾指揮,他是典型的年輕黨衛軍軍官之一,在東線贏得了堅韌、頑強和不顧一切的裝甲兵指揮的美譽,多次得到嘉獎。
1944年12月16日上午,“守衛萊茵”開始了,這是此次行動的代號。美國人完全措手不及,他們還以為德國人已經被打敗了呢。美軍最前面的防線被打散了。佩珀爾的戰鬥隊在布林根奪取了美軍的一座燃料倉庫。這下終於可以加滿油了。但美國人很快就從震驚中恢復過來了,匆匆運來儲備油。12月19日佩珀爾就遭遇了堅決抵抗。另外燃料用光了,再也前進不了啦。飛速挺進馬斯河失敗了。佩珀爾的戰鬥隊被包圍在阿登的拉格萊茨小村莊裡,同迅速趕來的美國傘兵卷進了激烈的肉搏戰,遇到了猛烈的步兵進攻。德軍飛機多次拋投增援,但空降物品幾乎全落在美軍一方。佩珀爾的黨衛軍的處境希望渺茫。最後佩珀爾決定率領剩下的800人突圍返回自己的防線,留下所有的重武器及傷員。他們於12月24日凌晨出發——暗號:“聖誕快樂”。8小時後這些人精疲力竭地回到了自己的國土上。
重任在身的佩珀爾戰鬥隊的命運對於整個阿登攻擊戰具有代表性。美軍後備軍很快就擋住了德軍的進軍,殲滅了衝鋒在前的隊伍。第五裝甲軍雖然挺進得比黨衛軍部隊快,但他們也沒能趕到馬斯河,更別提安特衛普了。12月26日盟軍發動反攻,將德國人逼回了出發地點——由於天氣晴朗了,盟軍得到了空軍非常有效的支持。自1940年以來,戰局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呀:這回盟軍沒有再一個接一個地犯錯,他們在戰術和戰略上不再輸於德國人。整個進攻戰是一場孤注一擲的遊戲,這樣的遊戲恐怕只有希特勒才想得出來。
看一下陸軍裝甲師和黨衛軍部隊之間的區別,就可以看到同在諾曼第類似的畫面:作戰時幾乎沒有區別。相反,惟一的有書面確認的戰爭罪就是由武裝黨衛軍的部隊犯下的。“阿道夫·希特勒親衛隊”又多次屠殺了美軍俘虜和比利時平民。最引起轟動的事件於1944年12月17日發生在馬爾梅迪附近的博格尼茨十字路口。一些戰後受起訴的黨衛軍成員聲稱,他們“只是”對想逃跑的美軍戰俘開了槍。美軍炮兵營的炮兵觀察員和大屠殺的43名倖存者之一威廉·麥里肯描繪的是另外一幅畫面:“我們一組組地站在那裡,等待什麼車輛過來運送我們去一座戰俘營。”他講道,“路上停著一輛半履帶式汽車和兩輛坦克,好像在監視我們。後來我看到,半履帶式汽車上的一名德國人站起來,拿手槍瞄準——他打中了一名美國人,又擊中一名,然後擊中第三人。兩輛坦克用機槍向我們掃射;我未被打中,撲倒地上。他們繼續掃射了一會兒,我聽到子彈鑽進我身旁的身體裡和地上。最後開過兩隊車,它們同樣向我們射擊。然後安靜下來了,我們聽到兩名德國人向我的方向走來。他們就直接站在我上面。一個身體壓在我的腿上。他一動那兩人中的一位就拿手槍射中了他。子彈打死了他,鑽進了我的膝蓋里,但我一動不動。”不一會兒,他努力逃向森林邊緣。“我站起來,一瘸一拐地越過田野走向一座房子。當我走近籬笆時,一名黨衛軍軍官從路上走過來。他拿手槍瞄準我,扣下板機,但沒有射擊。那位軍官沿著大路去攔截其他逃跑的人了。我終於翻過籬笆,躲進了一個柴堆里。”被殺死的72人中有40人是從最近處射中頭部而死的。
這場大屠殺的訊息很快在美軍部隊中傳開來,他們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也不接受俘虜。戰後,“阿道夫·希特勒親衛隊”的73名成員在達豪受到起訴,其中43人被判處死刑,22人被判終身監禁。當有人對提供的證據表示懷疑之後,所有的懲罰都減輕了許多倍。沒有一樁死刑得到執行,被判刑的人中約阿希姆·佩珀爾於1956年最後一個獲釋。
馬爾麥迪大屠殺為什麼會發生,對此有很多猜測。一些作者提請注意,在對迪倫的空中轟炸之後,“親衛隊”的士兵們幫助掩埋過死去的平民。更可信的是,又有個別人失去控制,按他們在東線和諾曼第的經驗,覺得殺死失去抵抗力的受傷美軍沒有什麼卑鄙的。另外我們注意到,這一事件又是武裝黨衛軍的一支“核心部隊”進行的——一個證據,它讓我們可以推論,是這些部隊里殘存的意識形態造成了部隊的狂熱行為。
在阿登反攻時,國防軍竭盡全力最後只能讓美英的大進攻推遲了6個星期。東線兵力奇缺,紅軍1945年1月輾過了虛弱的德軍防線,銳不可當地從魏克瑟爾河向西方挺進。1945年1月31日,首批蘇聯裝甲車渡過了冰封的奧德河。距離柏林只有80公里了。
但是,1945年1月,希特勒沒有命令疲憊的黨衛軍第六裝甲軍的部隊去奧德河前線保衛柏林,而是將它們派去了匈牙利。當德國人還在阿登設法突破美軍的防線時,蘇軍於1944年12月26日包圍了布達佩斯。黨衛軍大隊長卡爾·費弗爾·馮·魏爾登布魯赫守衛該城7個星期之久,他率領的是一支各種隊伍的大雜燴,包括黨衛軍的兩個騎兵師。1945年1月不下三次發動進攻,試圖解圍——有的是由黨衛軍“骷髏頭”師和“維京”師發動的。這些進攻一次都沒能接近到離匈牙利首都20公里的地方。
1945年2月初守衛者的力量癱瘓了。黨衛軍兩個師中的匈牙利德僑不像他們的帝國戰友們一樣頑強作戰,他們怕得要命,只是為他們的生命而戰。1941年~1942年他們屬黨衛軍騎兵旅,跟在前線部隊背後駭人聽聞地施虐過,屠殺了數千名蘇聯平民。現在他們有理由害怕蘇聯人的報復。
1945年2月10日,有秩序的防守即將崩潰了。費弗爾·馮·魏爾登布魯赫命令剩餘的2萬
4千人突圍。那是一道升天的命令。面對紅軍的強大兵力他們沒有機會。有秩序的突圍迅速瓦解了,人們分成小部隊試圖繼續前進。他們很快就被包圍和擊潰了。為了不落為俘虜,黨衛軍成員常有自殺的。不久前進行的調查顯示,在那些真正想前往西方逃生的2萬2千人中,近1萬9千人喪生了。隨後的幾天裡只有700人精疲力竭地到達了自己的防線。費弗爾·馮·魏爾登布魯赫沒有勇氣率領他的敗軍投降成為戰俘,而是將他們像旅鼠一樣帶進了深淵。
在突圍的混亂中布達佩斯一派狼藉。紅軍戰士也在這裡搶掠和強姦,他們的報復主要是針對協助德方作戰的俄羅斯人,但也針對武裝黨衛軍俘虜。很多人被蘇軍當場處決了。這裡當然沒有統一的畫面,人性並沒有完全消失。黨衛軍突擊隊中隊長庫爾特·波圖加爾這樣報告他的被俘經歷:“訊問完後給了我一塊麵包和一瓶伏特加,還說:您肯定很餓,好幾天沒吃沒喝了。我邊吃邊喝,由於房間裡很熱我出汗了。俄羅斯少校讓我解開我的掩護包。我照做了,他感興趣地打量著我的級別肩章、黨衛軍軍符和戰鬥勳章。然後他對我說:我非常欽佩武裝黨衛軍的軍人。您現在會被運到我們的後方去。在我們的後方有和你們的後方一樣多的後方豬。我建議您摘掉您的黨衛軍軍符和戰鬥勳章,這對您的健康更有利。”——這當然是一個很浪漫的個案。
就在布達佩斯事件後不足一個月,希特勒開始了他最後的“大反攻”,取了一個浮誇的暗號“春醒”。目的是要消滅普拉滕湖東岸的蘇聯兵力。進攻部隊的核心又是武裝黨衛軍,共有8個黨衛軍師參戰。但是,此次行動剛推進20公里就失敗了。這些師的戰績大大退步。黨衛軍根本頂不住蘇軍的反攻。希特勒氣急敗壞,就連武裝黨衛軍也不遵守他的抵抗命令,自作主張地撤退了。他感到被他的“精英部隊”出賣了。1945年3月27日,他命令,為示“侮辱”,其成員必須摘去繡有所在師名的袖章。迪特利希不理睬這位獨裁者的指示。經過了最近幾個月的艱苦戰鬥,現在就連黨衛軍也不願不加選擇地任人宰割了。但部隊的戰鬥力和意志力被打垮了,他們迅速後撤。不久紅軍就到達了維也納郊區,經過短時間戰鬥後於4月14日占領了維也納。
這期間希特勒坐在帝國總理府地下他的“元首”掩體內,沉浸在陰暗的虛假世界裡。1945年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去世。但和1762年的七年戰爭不同的是,對手之間的聯合沒有分裂。4月16日,蘇軍大舉進攻柏林。經過艱苦和損失慘重的戰鬥,德軍的薄弱防線瓦解了。柏林的被包圍已經無法阻擋了。希特勒將一切希望寄托在黨衛軍將軍費利克斯·施泰納前來解圍。4月22日他一再神經質地問:“施泰納哪兒去了?”他根本沒想到向他的分崩離析的部隊下達進攻的命令。當希特勒認識到形勢無望時,他第一次崩潰了。大家都出賣了他,他咆哮道,先是國防軍,現在又是黨衛軍。國家社會主義的思想失敗了,再繼續生活下去已經沒有意義了。他不會離開柏林,而要在他的首都死去。希特勒哭了,又罵又詛咒。後來他累壞了,倒在一張沙發椅里。這位獨裁者終於結束了他的生命。他的追隨者試圖說服施泰納再組織進攻,但所有的努力都失敗了。“不,我不會做。”施泰納拒絕道,“這種進攻沒有意義——是屠殺。”
4月25日,柏林終於被包圍了,紅軍向帝國首都發起了最後的進攻。糾集起來的一些被打散的師、人民衝鋒隊員和希特勒青年團迫使紅軍損失慘重地進行巷戰。“親衛隊”的一名老兵、黨衛軍分隊長蒙克負責指揮保衛內城。黨衛軍“北方”師的殘餘部隊在動物園作戰,一營法國黨衛軍成員負責保衛貝勒-安聯廣場,還有拉脫維亞的黨衛軍成員也參加了保衛柏林的最後戰鬥。黨衛軍直到最後都很兇殘。一支黨衛軍情報團的成員弗朗茨·諾伊胡特勒爾講道:“我們從一次行動中回來,這時我看到在總理府門外,也許離大門有10米遠,坐著兩名俄羅斯人,俘虜……後來我從大門口看到,那兩名俄羅斯人必須站起來。突擊戰士拔出手槍,照著每人脖頸上來了一槍。我心想:為什麼?”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兩天后,爭奪帝國首都的這場殘忍戰鬥就結束了。
武裝黨衛軍也在帝國的廢墟里滅亡了。1946年9月30日它被宣布為犯罪組織。武裝黨衛軍到底是什麼性質,它的特點是什麼,之前就有了這方面的爭論。在各方面的攻擊下,很快就成立了老兵組織“相互幫助組織”(HIAG)。尤其是保爾·豪塞爾試圖證明無法證明的事情:武裝黨衛軍的軍人也同“其他的軍人”一樣,同戰爭罪和集中營沒有絲毫關係。每個黨衛軍成員可能都是這么感覺的,但這卻和事實沒有一點共同之處。武裝黨衛軍是國家保衛集團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的任務是反對國內外真實的和虛構的敵人,保護納粹國家。不可否認它同普通黨衛軍的聯繫——特別是人事聯繫特別密切。軍官們一起接受訓練——不管這些人被派到哪裡:集中營,管理處或在前線。
武裝黨衛軍的歷史雖短,但迅速發展。一開始,由於挑選標準嚴格、思想教育和“精英騎士團”意識,和陸軍存在明顯的區別。戰爭持續越久,區別就越小。一方面陸軍本身越來越“褐衫”化,另一方面,至少武裝黨衛軍的核心部隊具有職業軍人的特點。
將武裝黨衛軍的士兵統稱為殺人犯團體,是稍嫌過分。但事實上,那些最殘暴的戰爭罪有好幾樁是武裝黨衛軍的部隊犯下的。
國內外有時將武裝黨衛軍神化為“德軍傳統的戰鬥精英”——一個常被使用的固定說法——它很大程度上不符合事實。武裝黨衛軍共有38個師。但內部存在極端的能力差異。黨衛軍裝甲師肯定是戰鬥力特彆強的部隊。但其他的許多部隊在軍事上只能算水平一般。另外不應忘記,陸軍和空軍里也有出色的部隊。國防軍的精英可不是武裝黨衛軍。另外武裝黨衛軍總的損失並不比陸軍大。這可能是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陸軍里也存在常被提起的“犧牲精神”,不管它的後果有多嚴重。
早在戰時就傳說武裝黨衛軍損失大,裝備好。其理由顯而易見:黨衛軍部隊自視為“精英”——在公開場合也經常表現得這樣。在前線從掩護服就可以將他們輕易地同陸軍的土灰色區別開來,還可以通過他們左腋窩裡的血型文身區分。武裝黨衛軍的精英師裝備當然要比陸軍的普通師精良。不僅普通步兵,就連他們的軍官有時也常會覺得“帝國”師這樣的師像是遊動的武器庫。這一切都招來了妒忌和敵視。1944年8月,當“親衛隊”的成員請求第二裝甲師的指揮官派一輛車,將他們的受傷的師指揮官、旅長韋希,運出法賴西的包圍圈時,他只是回答說:“給‘親衛隊’?他們的車夠多了,我不會給他們!”在東線,這種敵對情緒甚至導致了1942年第二軍團參謀部故意拖延陸軍部隊和骷髏頭師的換防,暗地裡默想著:“他們死比我們死好。”
戰爭結束時這種敵對關係當然越來越弱了。最後古德里安將軍甚至認為,戰爭持續時間越長,黨衛軍部隊越來越成為“我們的”。事後看來這種話對國防軍來說並不是光彩的一頁。它當然不能改變武裝黨衛軍獨有的思想特徵和同陸軍的明顯區別。他們恰恰是同其他軍人不一樣的軍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