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三豐太極拳動作分解

武當三豐太極拳動作分解

武當三豐太極拳,動作分解介紹。此拳法的分解動作,十分詳細。

預備動作

1、雙手捧天,注意手臂抬起時吸氣,意念吸收地之靈氣上行,手到達眼高轉腕是時意念由勞宮穴捧天之精華,手抬至最高時意念天地精華匯聚於百會穴。

2、氣沉丹田,手臂下行時緩緩呼氣,意念百會真氣經任脈聚回丹田,後經帶脈斜下胯邊。

主要招式

一 、 太極起勢

1、雙掤撐掌,注意氣在丹田,全身放鬆,起動柔和,各關節活而不亂、松而不懈、剛而不僵;2、虛步下切,注意重心在左腳,左腳為實,右腳由實變虛。

二、 轉身掤掌

1、抱球獨立,注意重心移至右腳,保持身體中正,背直不屈;2、轉身架掌,注意動作的連貫,手、腳、身、步要同時到位。

三、 攬雀尾式

1、回身抽掌,重心稍向右移;2、虛步擰轉,重心移至左腳,右腳外擺後變實,重心又轉至右腳;3、上步靠掤,此處是本式一個發力點,出步時注意身、肩、膝同時到位;4,撩肘掤;5,馬步履,注意重心的變化;6,上步擠;7,落步按,也是一個發力點,落步後成馬步。該式變化較多,注意分清虛實,承受重心的實腳要沉襠、收臀,保持腰胯靈活。

四、 順拉單鞭

1、左右平帶,注意體會擰勁等暗勁;2、平撩上架,3,順拉單鞭。

五、 提手上式

1、回身化走;2、上步插提,勾手與腳尖有一根線帶著之意;3、落步按封,落步時呼氣。

六、 白鶴亮翅

1、上步搓掌,注意上步後成右實左虛步;2、分掌抖翅,注意重心在後,氣沉丹田,,頭手有向上之氣勢,雙掌分開時有細絲相連之意。

七、 摟膝拗步

1、虛步下切,注意重心的變化;2,起身揉球,注意手臂呈弧形,眼神注視手的中指指肚或中指指肚前一兩米處;3、摟膝拗步,注意手臂呈弧形,手掌五指有牽引之意,至定勢時微坐腕,有神達力吐之意。

八、 懷抱琵琶

注意跟步、上手要以腰身為軸,左手之圓弧要由身、肩、臂、肘、手貫串,手掌直展而手臂不能直,注意體會兩掌心相對之合勁這一暗勁。

九、 白鶴亮翅

此式為過渡式子,注意事項與第六式相同。

十、 摟膝拗步

1、左摟膝拗步;2、右摟膝拗步;、3、左摟膝拗步;這裡是第七式的重複,而方向互相變化,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與第七式相同。

十一、 手揮琵琶

此式為過渡式子,與第八式相同。

十二、 轉身順掌

此式為手揮琵琶後的另一種變化,注意手、腳內勁要同時到位,沉氣鼓腹,如抱球欲推之意。

十三、 搬攔捶式

此式在進中上步,進中護化為擊,注意重心的變化,速度要均勻,呼吸順暢,腳手齊動,步法和手法隨腰轉動,搬攔時不可提肘,拳出帶螺旋,定勢為平拳。

十四、 如封似閉

1、開合搓手,注意拳旋纏變掌之勢的體會,開合搓揉要神意氣一致;2、雙揉封閉,注意重心的細微變化,身正松肩墜肘,手臂要有弧度。

十五、 十字披紅

1、側架十字,注意重心漸移至左腳;2、十字分披,重心回到馬步中襠。

十六、 左顧右盼

1、回架十字,注意左手在內,右手在外;2、右盼式,注意以腳跟為軸,至定勢時坐腕吐意;3、左顧式,注意後撤的弧形步先由腳尖著地,隨重心的到位而全腳著地。

十七、 雙探分掌

該式動作幅度小,要注意內勁發力抖身,注意重心變化,腰身回正,手上內旋轉腕,插掌的平掌可變為立掌或坐掌。

十八、 攬雀尾式

與第三式基本相同,要注意與上式的銜接;1、翻壓插掌,2、腰身右轉,右手沉肘,左手、坐腳同上,接下來的動作和第三式中的虛步擰轉相同。此式重複較多,關鍵掌握過渡銜接的方式,在實戰中可靈活變化。

十九、 斜走單鞭

與第四式基本相同,只是路線走的是斜角。

二十、 肘底看捶

注意腳的虛實在上步過程中的變化,兩次現肘需墜肘沉肩,上步是手部關節要順暢,不能有稜角和停頓之處。

二十一、 左倒攆猴

注意與上式銜接有一個類似摟膝拗步的動作,腳腿之高低可視功力深淺而異,但不要超過胸部。

二十二、 右倒攆猴

與上式方向相反,主要鍛鍊腰身靈活轉動,並與手腳的協調,可左右連用兩遍。"

二十三、 鵲步飛龍

1、鵲步捉鳥;2、轉身飛龍;3。鵲步現爪。轉身斜飛步子可大些,鵲步跟步要小,要注意身法協調,首尾相應。

二十四、 揉身提手

此式與第五式基本相同,注意與上式銜接處有一以腰胯為主的小幅度轉身過程,而且倒雲手和退步的動作與第五式的正雲手和進步提手動作的方向是不同的。

二十五、 白鶴亮翅

此式與第六式相同

二十六、 進步雙掌

與摟膝拗步基本相同,注意在動作的後面部分的變化。

二十七、 海底撈月

注意坐身轉腰要保證中正穩固,虛實分明,不可低頭,要松胯豎腰;右手向下斜插的高度約離地一尺以內,五指併攏。

二十八、 翻身過海

腰身上提轉體注意運用內勁,體會掌心相對的用意,翻身、通背的神意要體現出來。

二十九、 撇身劈捶

注意步法和手法的協調,要同時到位;此式的捶法可靈活變化,可用腰身、臂膀同時發力的撇捶、也可用重在臂部向下發力的劈捶,以肘為軸,力在前臂捶向斜上的反擊捶等。要注意松肩松肘,勁力通達拳手。

三十、 轉搬攔捶

與第十三式基本相同,注意與上式銜接處的動作。

三十一、 上步封閉

與第十四式基本相同,注意腳部的上步動作。

三十二、 進攬雀尾

與第三式基本相同,要注意與上式的銜接;該銜接動作要仔細領會,因為這個動作可連線任何架式,由此隨機變化出許多不同招式。該動作的要領是一腿承受重心,另一腿腳跟著地後變轉方位,這是銜接的關鍵。

三十三、 順拉單鞭

與第四式相同。

三十四、 左右運手

該式子大致是動步雲手的幾個重複,運手時注意身體轉動要以腰脊為軸,不可亂擺、傾斜或前俯後仰,保持身體中正;兩臂運轉要圓活,沉肩墜肘,主輔手、上下手要分明,轉腕時注意“小指朝鼻尖往外翻”。

三十五、 單鞭揮出

與第四式基本相同,注意與上式銜接處的動作。

三十六、 高探馬式

注意重心在換腳時要穩,身子要正;高探直立時要體會沖霄頂勁的精神,要有上下拉長身體之意;兩手要始終有采挒之勁,擊出的右掌以側掌推出為要。

三十七、 十字分腳

注意十字交叉要轉臂,即臂、腕同動,通常右手在外,左手在內,掌心均朝外;腰身控制下的起立與手的劃弧要協調一致;腳蹬之意是勁意,先達後跟,再達腳尖,右擺的幅度較小,有分腿之意。

三十八、 分擺蹬腿

注意左腳的運動是兩邊連環之腿,轉身擺動、蹬擺均要動作到位;該式動作幅度大,要注意重心穩固,身法力求中正不偏。

三十九、 進步栽捶

該式是由摟膝拗步變化而來,由掌變拳;注意保持沉腰坐胯,松肩屈肘,不可弓背或低頭。"

四十、 撇身劈

捶 與第二十五式基本相同,此式注重先有背靠,接有屈肘之擊,再有撇劈之捶;要注意轉身背靠是腰意帶動的整體動作,手肘的變化是次要的。

四十一、 進搬攔捶

與第三十式相同

四十二、 提膝蹬腿

注意手部的動作,翻腕變掌是化解和擒拿法,要領會用意;連貫配合的轉向收掌和出膝蹬腿要氣沉丹田,運轉靈活,頭正,身直,腳穩。

四十三、 要步亮拿

1、轉身歇步,2、虛步下切,該式可變化出多種擊法,是典型的以守為攻,以退為進的招式。

四十四、 金雞獨立

注意要含胸拔背,護襠沉氣,獨立要穩,與上式銜接要圓活連貫。

四十五、 披身打虎

1、左打虎,注意行拳要均勻,重心控制穩,承重腿要微屈膝,虛腳落地要緩和輕慢;2、右披身,變步上勢要圓順自然,手經過膝前有摟膝之勢;3、右打虎;整個動作要圓臂屈肘,沉肩平氣。

四十六、 十字蹬腿

此式是重複的過渡式子,與十字分腿基本相同,注意該式重在蹬腿而不分腿,即沒有外擺之意。

四十七、 雙分插掌

注意手之合勢與腳之上步要協調,手向外插,不可超出前腳尖,身體微坐,保持重心穩固。

四十八、 雙風貫耳

動作要點是兩拳向前、向下以及提膝要協調一致;沉氣松肩,兩掌由下內旋翻掌,要有整體感,開合分明。

四十九、 開合採手

此式兩手先合後開,即變拳為掌後,交叉搓掌為合採,後兩分采挒為開;轉身與開合配合,腰帶動全身;斜中寓正,頭正脊直,注意虛實重心。

五十、 旋風擺腿

注意以腰胯帶動,擺腿要勁達腳面;轉身要協調,中心不偏,重心穩固;此式是武當三豐太極拳里唯一的雙腿連環用法,根據體能還可加上一個相反的跳躍連環腿。

五十一、 揮手琵琶

與第八式相同

五十二、 轉搬攔捶

與第十二、十三式相同

五十三、 如封似閉

與第十四式相同

五十四、 十字披紅

與第十五式相同

五十五、 左顧右盼

與第十六式相同

五十六、 雙探分掌

與第十七式相同

五十七、 攬雀尾式

與第十八式相同

五十八、 斜走單鞭

與第十九式相同

五十九、 野馬分鬃

1、右分鬃,2、左分鬃,3、右分鬃;注意以腰胯定位,後膝腳後一致,才能保證身穩平順;動作中開合有序,上下相隨,采挒交錯,要連貫和順,圓轉平穩;每一手動作都是圓弧運動,並且伴隨著轉臂翻腕之內外旋,交叉有采意,分開有挒意;後腳的提起和邁步,全憑前腳胯根處微外旋或內收,要下沉坐實,身正、肩平,肘不夾肋,氣落腰圍,才能起步自如,邁步輕靈。

六十、 攬雀尾式

與第三十二式相同

六十一、 順拉單鞭

與第三十三式相同

六十二、 玉女穿梭

1、西南角,2、東南角,3、東北角,4、西北角;此式打四斜角方向,典型體現采挒肘靠特色,開合和揉搓中神意要充分轉動;身體保持正直,姿勢要平穩,動作沉穩松活,輕靈連貫,切忌忽高忽低,俯仰斷停等;臂腕轉動和揉搓時要保持有掤勁;推按之手須直中有曲,弓步的方向、回腳內扣、虛實變換等都要標準到位。

六十三、 進攬雀尾

與第三十二式相同

六十四、 順走單鞭

與第四式相同

六十五、 雲手臂發

與第三十四式相同

六十六、 相向單鞭

與第三十五式基本相同,注意單鞭揮出在左,顧盼和動作在右邊。

六十七、 回頭撲食

1、轉身下勢,2、聲東擊西,3、回頭看畫;此式形象地說就是瞻前顧後、指東打西的招式,要求靈活機動,轉身松活,身手同至,上下起伏,穩中有進;上打下避,下進上擊,臂腿屈伸與身體起伏要協調,以腰意帶動重心的轉換,頭正中直,安穩舒張;重心下坐時頭要頂勁,腰要松、堅,肩要松、沉,腰帶肩、肩帶肘、肘帶手、手指領意,節節貫通;成仆步時要求胯跟微沉,膝微屈,虛腳尖不可翹起;上下起伏時應如波浪悠然連綿。

六十八、 丹鳳朝陽

此為過渡式子,注意手部,主在右掌豎插,或變掌成拳、或粘、或化、或發;頭頂領意,以腰帶動,松肩圓臂,右掌豎起左勾手沉下。

六十九、 化手掃腳

注意重心右移,以腰帶動掃腳,動作整體一致,手腳同至;小幅度轉腰時帶動手的擊和化,要注意松肩沉肘。

七十、 一柱擎天

注意右腳重心要穩,立身中正;轉動時切記以腰帶動;注意手部動作,出拳、變掌、收回均伴隨弧形。

七十一、 左右攆猴

與第二十一、二十二式相同

七十二、 鵲步飛龍

與第二十三式相同

七十三、 回身提手

與第二十四式相同

七十四、 白鶴亮翅

與第九式相同

七十五、 雙化沉掌

與第二十六式相同,此式要突出化與沉之意。

七十六、 海底撈月

與第二十七式相同

七十七、 翻山過海

與第二十八式相同

七十八、 二龍戲珠

與撇身劈捶基本相同,注意手部,兩手不是成拳而是成掌和指,在轉身翻腕旋臂過程中,中指和食指成劍指,隨腕臂之進而出擊。

七十九、 並步搬攔

與轉搬攔捶基本相同,注意腳步,步法連續承接下式。

八十、 上步封閉

與第三十一式相同

八十一、 攬雀尾式

與第三十二式相同

八十二、 順走單鞭

與第三十三式相同

八十三、 雲手臂發

與第三十四式相同

八十四、 單鞭下勢

與第三十五式相同

八十五、 白蛇吐信

注意重心右坐,手部虎口及五指張開以助氣達指尖;化掌、托掌、出掌要保持松活;來回推搓一次呈掌心相對,意在吐信封喉或戳臉插眼。

八十六、 化掌掩肘

注意左腳跟為軸,向右、向後轉約270°,轉動時不可前傾後仰,左膝微屈以保持平衡;轉後重心移到右腳;右臂收回時注意沉肩墜肘,肘腋間有圓後之意,兩手要主輔分明,配合得當。

八十七、 開合擺腿

重心前移,手在胸前變掌;踢腿時要有身體拉長、腰膝放鬆之意,立腳穩固,腰腿同轉;注意上踢之腿是在兩手由合到開後再分擺的;落腳後的動作與摟膝拗步的要求一樣。

八十八、 進步指襠

重心在右腳,左腳走弧形步,注意手部,左手內翻成掌是其特點;要做到足隨手運,手隨足運,左腳邁出時左手同動,翻掌運行及落定後右手右腳的上行也是如此;動作要求均勻、柔和、連續、圓轉。

八十九、 進步攬雀尾

與第三十二式基本相同,注意與上式的銜接處。

九十、 單鞭順掌

與第三十三式相同

九十一、 雲手單鞭

是第三十四式和第三十五式連成的一式

九十二、 高探馬式

與第三十六式相同

九十三、 斜穿插腿

右腳為重心,注意轉體時松胯沉身,蓋步、穿掌、托肘,逐一意到位到;轉身和手劃弧要同動、協調;右臂收回時,轉臂翻腕,隨翻滾變化為托肘護腋,注意圓活和沉肩墜肘。

九十四、 雙化摟步

九十五、 大雁操水

重心在右腳,注意手部動作,左右手兩種翻臂轉腕的動作,手行要圓活流暢,與蹲身起立協調一致;坐身、起立要頭正身直,重心穩固;注意體會與相似式子的不同變化。

九十六、 轉身指襠

與第八十八式相同

九十七、 圓步攬衣

與第三十二式基本相同,唯步法走的是圓弧。

九十八、 勾抹順掌

與第四式相同

九十九、 雲手單鞭

與第九十一式相同

一百推窗望月

此式為第六十七式回頭撲食的開始幾個動作的變形,注意上步是先左腳蓋過右腳;步間大小與仆下坐身的高度要適度,起伏要平穩。

一百零一 、 上步七星

重心在左腳,屈膝前弓,身體不要搖晃,上體保持正直,松腰胯,活臂腿;兩臂要注意保持弧形,左手先豎掌弧插,後轉腕拂壓,右手之拳要如掤如打,不要做過分明顯的上揚擊打動作;左腿屈膝獨立,沉肩墜肘、虛靈頂勁、氣沉丹田,肘與膝合,向前的方向一致。

一百零二 、 退步跨虎

注意後退時後腳落地點,腳尖先落,前後腳不要踏在一條線上;右拳回收和出擊都是圓形運動,左右手撤退時呈分開勢,兩臂均保持弧形。

一百零三、 雙旋擺蓮

重心右移,暗含化勢,右采左封,要做得松活;右腳為軸,膝屈襠圓,胯松腰活,腰隙間順勢動而內隨,氣息調節,勁貫四梢;兩肩肘鬆柔屈臂旋擺,劃弧運動,整個旋體動作皆以腰胯為源,臂領腳促,上下協調;右腳擺蓮是橫勁腰意帶動,高度不過頭,注意左膝微屈。

一百零四、 彎弓射虎

兩手隨腰身左轉而右架左推,要求立身中正,動作協調,手腳齊到;右肘不可上抬,肩部下沉松活;注意與上式銜接要連貫,不可有停頓。

一百零五、 丹鳳朝陽

1、右朝陽,腰身左轉,注意坐身,左腳外擺約45°,上腿要虛實分明,上步要手腳同上;虛步式上實下虛,腳保持松活;2、左朝陽,身體轉動,兩手一打壓一旋出,由腰身帶領,協調一致,切忌分散。

一百零六、 獨立搬捶

與第十三式搬攔捶基本相同,注意與上式的銜接動作。

一百零七、 如封似閉

與第十四式相同

一百零八、 十字化手

與第十五式基本相同,可把二十字分披動作變成太極預備式的氣沉丹田開始,再從頭演練一遍,也可收回左腳,身體直立,氣沉丹田,完成天地合一之結束式;整套太極拳行架結束時,仍要心平氣和,松活自然,節節放鬆,氣歸丹田,頭頂領意,中正不偏,兩手自然下垂,由動至靜,氣息神意漸至收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