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同儒烈士

少年在阿育王塔下的團圓宮鄉校讀書。學習認真,成績優異。思想進步,常與進步老師指點江山,彈擊時弊。曾在鄉校屏風牆上繪製抨擊社會醜相的漫畫,揭露地痞富豪搜刮民脂的嘴臉。他雖年少,卻常為受苦受難的勞苦大眾鳴不平。被人譽為“少年一雄”。畢業後,考入板浦江蘇省第八師範學校,不久八師併入江蘇省立第十一中學。1928年秋,在十一中由惠浴宇、呂鎮中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一面學習,一面從事革命活動,為十一中學生聯合的骨幹。先後參與中共東海縣委、灌雲縣委、東海中心縣委的領導工作,中共“六大”召開後,他參與在花果山三元宮由中共東海縣委組織的傳達“六大”精神的工作會議籌備工作。積極領導大村農民暴動。1929年,國民黨改組灌雲縣黨部,他由黨組織安排,以個人名義,參加競選,並以多數票當選為國民黨灌雲縣黨部執行委員。他利用這一合法身分,積極與敵鬥爭。一次為減輕賦稅,他怒斥國民黨縣長“大災之年,不顧民生”,同時抓起銅戒(鎮紙用)擊中該人頭部。由此遭捕入獄。經組織營救被釋放。爾後,矢志革命工作,1931年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